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099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该结构包括端子和螺母,端子上设有铆接孔,螺母向下延伸有铆接环,且该铆接环的外表面沿周边设有多条锯齿状加强筋;铆接环铆接在铆接孔内后端子与螺母形成一体化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端子上设置铆接孔,螺母向下延伸有铆接环,通过专用的模具将铆接环压制在端子上,该铆接方式实现了端子与螺母的一体化铆接,以避免安装时螺母脱落到机柜中,节省了大量人力,极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在铆接环的外表面沿周边设有多条锯齿状加强筋,该螺母锯齿状加强筋的设计,以便螺母与端子内孔良好铆接,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端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常用的OT端子或其他端子在使用安装时,是用螺丝刀将螺母和端子连接到一起,在实际安装时容易造成螺母掉落到机柜中,需要花费人力把掉落的螺母找出,浪费大量人力。因此上述这种安装方式极其不便于螺母与端子的安装及使用。OT端子因头部是一个圆形,尾部是个圆珠形,外观呈现一个OT形态故被业内称之为OT端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装配效率高及结构稳定的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包括端子和螺母,所述端子上设有铆接孔,所述螺母向下延伸有铆接环,且该铆接环的外表面沿周边设有多条锯齿状加强筋;所述铆接环铆接在铆接孔内后端子与螺母形成一体化结构。其中,所述多条加强筋均沿纵向分布,且相邻两条加强筋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相邻两条加强筋之间呈内凹结构。其中,所述端子包括铆接部和用于固定连接线的导电芯材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至铆接部朝外延伸且两者一体成型;该铆接孔开设在铆接部上,且该导电部上设有与导电芯材相适配的贯穿孔。其中,所述铆接部与导电部之间设有折弯部,所述铆接部和导电部分别位于折弯部的两端上,且两两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其中,所述铆接部所在的水平面低于导电部所在的水平面。其中,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或圆形螺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在端子上设置铆接孔,螺母向下延伸有铆接环,通过专用的模具将铆接环压制在端子上,该铆接方式实现了端子与螺母的一体化铆接,以避免安装时螺母脱落到机柜中,节省了大量人力,极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在铆接环的外表面沿周边设有多条锯齿状加强筋,该螺母锯齿状加强筋的设计,以便螺母与端子内孔的良好铆接,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及劳动强度低及成本低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的分解图;图2为图1装配后的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0、端子11、螺母101、铆接部102、导电部103、折弯部111、铆接环112、加强筋1011、铆接孔1021、贯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阅图1-2,本技术的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包括端子10和螺母11,端子10上设有铆接孔1011,螺母11向下延伸有铆接环111,且该铆接环111的外表面沿周边设有多条锯齿状加强筋112 ;铆接环111铆接在铆接孔1011内后端子10与螺母11形成一体化结构。该铆接孔是在端子在现有标准尺寸基础上加大内孔的内径,如现有的半径是8mm左右,而该铆接孔是10_左右,当然,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铆接孔半径的大小。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的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在端子10上设置铆接孔1011,螺母11向下延伸有铆接环111,通过专用的模具将铆接环111压制在端子10上,该铆接方式实现了端子10与螺母11的一体化铆接,以避免安装时螺母脱落到机柜中,节省了大量人力,极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在铆接环111的外表面沿周边设有多条锯齿状加强筋112,该螺母11锯齿状加强筋112的设计,以便螺母11与端子10内孔良好铆接,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及劳动强度低及成本低等特点。在本实施例中,多条加强筋112均沿纵向分布,且相邻两条加强筋112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相邻两条加强筋112之间呈内凹结构。当然,本案中并不局限于两条加强筋112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或近似的,只要是在铆接环上设计加强筋的实施方式,均属于对本案的简单变形或变换,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端子10包括铆接部101和用于固定连接线的导电芯材的导电部102 ;导电部102至铆接部101朝外延伸且两者一体成型;该铆接孔1011开设在铆接部101上,且该导电部102上设有与导电芯材相适配的贯穿孔1021。铆接部101与导电部102之间设有折弯部103,铆接部101和导电部102分别位于折弯部103的两端上,且两两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铆接部101所在的水平面低于导电部102所在的水平面。该结构中,折弯部的设计及铆接部和导电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设计,加大了该端子的强度,使得端子在装配或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螺母为六角螺母或圆形螺母,或其他M4四角螺母、M8八角螺母、MlO十角螺母等类型的螺母,螺母类型不局限;端子可为OT型、RNT型或其他类型的。本案中不局限于螺母与端子的具体类型,只要是采用本案技术方案的螺母和端子,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的优势在于:I)在端子10上设置铆接孔1011,螺母11向下延伸有铆接环111,通过专用的模具将铆接环111压制在端子10上,该铆接方式实现了端子10与螺母11的一体化铆接,以避免安装时螺母脱落到机柜中,节省了大量人力,极大提高了装配效率;2)在铆接环111的外表面沿周边设有多条锯齿状加强筋112,该螺母11锯齿状加强筋112的设计,以便螺母11与端子10内孔良好铆接,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结构的稳定性;3)折弯部的设计及铆接部和导电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设计,加大了该端子的强度,使得端子在装配或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的现象;4)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及劳动强度低及成本低等特点。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和螺母,所述端子上设有铆接孔,所述螺母向下延伸有铆接环,且该铆接环的外表面沿周边设有多条锯齿状加强筋;所述铆接环铆接在铆接孔内后端子与螺母形成一体化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加强筋均沿纵向分布,且相邻两条加强筋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相邻两条加强筋之间呈内凹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铆接部和用于固定连接线的导电芯材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至铆接部朝外延伸且两者一体成型;该铆接孔开设在铆接部上,且该导电部上设有与导电芯材相适配的贯穿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部与导电部之间设有折弯部,所述铆接部和导电部分别位于折弯部的两端上,且两两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部所在的水平面低于导电部所在的水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或圆形螺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该结构包括端子和螺母,端子上设有铆接孔,螺母向下延伸有铆接环,且该铆接环的外表面沿周边设有多条锯齿状加强筋;铆接环铆接在铆接孔内后端子与螺母形成一体化结构。本技术在端子上设置铆接孔,螺母向下延伸有铆接环,通过专用的模具将铆接环压制在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母与端子的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和螺母,所述端子上设有铆接孔,所述螺母向下延伸有铆接环,且该铆接环的外表面沿周边设有多条锯齿状加强筋;所述铆接环铆接在铆接孔内后端子与螺母形成一体化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民程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顺怡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