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耀裕专利>正文

残障用多轮机车倒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289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残障用多轮机车倒档机构,它包括壳体、枢设于壳体上的动力输入轴及空套于动力输入轴上的动力输出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链轮之间设有轴向移动连接于动力输入轴上的主动伞齿轮、与主动伞齿轮为相同规格结合/脱离并与动力输出链轮固定结合的被动伞齿轮、规格小于主动伞齿轮并与主、被动伞齿轮脱离/啮合的惰伞齿轮;壳体上固设供惰伞齿轮空套并轴向移动的惰轮轴;惰轮轴的轴线垂直于动力输入轴且位于主、被动伞齿轮齿圆锥中心标准啮合位置上方;壳体上枢设有摇臂、主动轮拨叉、惰轮拨叉;摇臂轴段固定设有扇形板凸轮;扇形板凸轮扇形面上设有曲线弧状第一、二沟槽;主动轮拨叉、惰轮拨叉分别连设于主、被动伞齿轮与第一、二沟槽之间。(*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车辆部件,特别是一种残障用多轮机车倒档机构。本技术包括壳体、枢设于壳体上的动力输入轴、空套于动力输入轴上的动力输出链轮;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链轮之间设有轴向移动连接于动力输入轴上的主动伞齿轮、与主动伞齿轮为相同规格结合/脱离并与动力输出链轮固定结合的被动伞齿轮、规格小于主动伞齿轮并与主、被动伞齿轮脱离/啮合的惰伞齿轮;壳体上固设供惰伞齿轮空套并轴向移动的惰轮轴;惰轮轴的轴线垂直于动力输入轴且位于主、被动伞齿轮齿圆锥中心标准啮合位置上方;壳体上枢设有摇臂、主动轮拨叉、惰轮拨叉;摇臂轴段固定设有扇形板凸轮;扇形板凸轮扇形面上设有曲线弧状第一、二沟槽;主动轮拨叉、惰轮拨叉分别连设于主、被动伞齿轮与第一、二沟槽之间。其中主动伞齿轮轴向中心开设有用以与动力输入轴构成轴向移动连接的栓槽孔,并于齿圆锥中心向轴端面开设有数轴向沟槽;被动伞齿轮轴向中心开设有空套于动力输入轴上的圆孔,并于齿圆锥中心向轴端面开设有与主动伞齿轮数轴向沟槽相对应并结合/脱离的数轴向沟槽;惰伞齿轮轴向中心开设有与惰轮轴相对应并与惰轮轴构成轴向移动的空套连接的圆孔。扇形板凸轮设有曲线弧状第一、二沟槽的扇形面中心处凸设圆柱,圆柱轴向贯设与摇臂轴段相对应的连接孔及径向设有与连接孔贯通的销孔;扇形板凸轮以圆柱连接孔套组于摇臂轴段上,并藉由穿设于扇形板凸轮圆柱销孔内的固定销定位结合于摇臂上。固设于壳体上的惰轮轴穿置并藉由固定销固设于壳体;以轴段枢设于壳体上的摇臂与壳体两端面之间分别设有套设于轴段上的止推垫圈及藉以令摇臂弹性枢设于壳体上的扭力弹簧。主动伞齿轮及惰伞齿轮另一端分别为外周开设环槽的圆柱段;分别连设于主、被动伞齿轮与扇形板凸轮扇形面上第一、二沟槽之间的主动轮拨叉、惰轮拨叉分别以主动轮拨叉轴及惰轮拨叉枢设于壳体上,其两端分别设有嵌置于主动伞齿轮环槽、惰伞齿轮环槽内的叉子及穿置于扇形板凸轮扇形面第一、二沟槽内的导销。被动伞齿轮圆柱段外周以轴承枢设于壳体上,圆柱段端面开设数轴向沟槽;动力输出链轮一端为设有与被动伞齿轮圆柱段数轴向沟槽相对应并固定啮合的数轴向沟槽的圆柱段。惰伞齿轮的齿圆锥中心向轴端面为平面。空套于动力输入轴上的动力输出链轮藉由垫圈、螺母定位,其圆柱段外周套设有位于圆柱段与壳体之间的油封。由于本技术包括壳体、枢设于壳体上的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链轮、轴向移动连接于动力输入轴上的主动伞齿轮、与主动伞齿轮为相同规格结合/脱离并与动力输出链轮固定结合的被动伞齿轮、规格小于主动伞齿轮并与主、被动伞齿轮脱离/啮合的惰伞齿轮、供惰伞齿轮空套并轴向移动的轴线垂直于动力输入轴的惰轮轴、枢设于壳体上摇臂、主动轮拨叉、惰轮拨叉;摇臂轴段固定设有扇形板凸轮;扇形板凸轮扇形面上设有曲线弧状第一、二沟槽;主动轮拨叉、惰轮拨叉分别连设于主、被动伞齿轮与第一、二沟槽之间。使用时,主动伞齿轮与被动伞齿轮呈结合状态,速克机车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带动主动伞齿轮正向转动,并经主动伞齿轮带动被动伞齿轮及与被动伞齿轮固定结合的动力输出链轮正向转动,以使速克机车前进。当换倒档时,藉由扳动摇臂带动扇形板凸轮摆动以改变扇形板凸轮停留角度位置,配合其扇形面上第一、二曲线弧状沟槽带动主动轮拨叉、惰轮拨叉移动,以分别经主动轮拨叉、惰轮拨叉拨动主动伞轮朝与被动伞齿轮脱离方向移动及拨动惰伞齿轮朝与主、被动伞齿轮啮合的方向移动,以促成主动伞齿轮、被动伞齿轮、惰伞齿轮构成标准啮合位置,即藉惰伞齿轮的介入以改变被动伞齿轮及动力输入链轮的转动方向,执行倒档的功能;构成的体积及占用的空间不大,又因结构简单、易于维修保养,尤其是无论其处于前进档位或倒退档位并无习知的倒档装置无法避免的常态性齿轮啮合状态,确实可改善残障用多轮速克机车的驾驶性能,而不至于因无适当可用的倒档装置造成窒碍难退的场面;不仅体积小、传动效率高,维护保养容易、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前进档)。图2、为图1中A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B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倒退档)。图5、为本技术主动伞齿轮结构示意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主动伞齿轮结构示意右视图。图7、为本技术被动伞齿轮结构示意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被动伞齿轮结构示意左视图。图9、为本技术被动伞齿轮结构示意右视图。图10、为本技术惰伞齿轮结构示意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扇形板凸轮结构示意正视图。图12、为本技术扇形板凸轮结构示意剖视图。图1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惰轮轴51穿置并藉由固定销63固设于壳体1上,其轴线垂直于动力输入轴20的轴线。摇臂61系以其轴段611枢设于壳体1上,其与壳体1两端面之间分别设有套设于轴段611上的止推垫圈62及藉以令摇臂61弹性枢设于壳体1上的扭力弹簧64。如图1、图5、图6所示,主动伞齿轮30轴向中心开设有用以与动力输入轴20构成轴向移动连接的栓槽孔301,并于齿圆锥中心向轴端面开设有数轴向沟槽302,其另一端为外周开设环槽304的圆柱段303。如图1、图7、图8、图9所示,被动伞齿轮40为规格与主动伞齿轮30相同的伞齿轮,其轴向中心开设有空套于动力输入轴20上的圆孔401,并于齿圆锥中心向轴端面开设有与主动伞齿轮30数轴向沟槽302相对应并可结合/脱离的数轴向沟槽402,其另一端为端面开设数轴向沟槽404的圆柱段403。被动伞齿轮40圆柱段403外周以轴承41枢设于壳体1上。如图1、图10所示,惰伞齿轮50为规格小于主动伞齿轮30的伞齿轮,惰伞齿轮50系以其轴线垂直于动力输入轴20设置于主、被动伞齿轮齿30、40圆锥中心标准啮合位置上方,其轴向中心开设有与惰轮轴51相对应的圆孔501,惰伞齿轮50以其圆孔501与惰轮轴51构成轴向移动的空套连接;惰伞齿轮50的齿圆锥中心向轴端面502为平面,其另一端为外周开设环槽504的圆柱段503。如图1、图3、图4、图11、图12所示,扇形板凸轮60形成中心处凸设圆柱602的扇形面601,圆柱602轴向贯设与摇臂61轴段611相对应的连接孔603及径向设有与连接孔603贯通的销孔604;于近扇形面601圆弧边缘两适当位置分别设有曲线弧状第一、二沟槽605、606。扇形板凸轮60以圆柱602连接孔603套组于摇臂61轴段611上,并藉由穿设于扇形板凸轮60圆柱602销孔604内的固定销63定位结合于摇臂61上。如图1、图2、图3所示,主动轮拨叉65藉主动轮拨叉轴67枢设于壳体1上,其两端分别设有嵌置于主动伞齿轮30环槽304内的叉子651及穿置于扇形板凸轮60扇形面601第一沟槽605内的导销652,随扇形板凸轮60摆动的角度于动力输入轴20上轴向移动主动伞齿轮30,以其数轴向沟槽302与被动伞齿轮的数轴向沟槽402啮合/脱离及与惰伞齿轮50脱离/啮合。惰轮拨叉66藉惰轮拨叉轴68枢设于壳体1上,其两端分别设有嵌置于惰伞齿轮50环槽504内的叉子661及穿置于扇形板凸轮60扇形面601第二沟槽606内的导销662,随扇形板凸轮60摆动的角度于惰轮轴51上轴向移动惰伞齿轮50,以与主、被动伞齿轮30、40脱离/啮合。如图1所示,动力输出链轮80一端为设有与被动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裕吴瑞琦
申请(专利权)人:陈耀裕吴瑞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