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59873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2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松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养殖池塘的准备,生物膜鱼巢的分布,生物膜的培养,池塘生态系统的建立,池塘生态系统的维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松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方法,克服目前松江鲈鱼养殖密度低,死亡率高,生长速度慢,水、池塘和人力资源浪费等诸多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松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松江鲈鱼因原产于上海松江而得名,性成熟时鳃膜上有两橙色斜纹,酷似2片鳃叶,故有“四鳃鲈”之称。松江鲈鱼是一种小型河口洄游性鱼类,该鱼游动力弱,喜欢躲在石缝、瓦片或蚌壳中待浮游动物、小鱼、小虾经过时突然发动攻击进行捕食。松江鲈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腥少刺,香气四溢,食之回味无穷,自唐代开始就经常出现在文人政客的诗词歌赋中,也因其独特的味道和在文坛的名气位列“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有着“江南第一名鱼”的美称,近年来因野生松江鲈鱼资源匮乏,而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关于松江鲈鱼的养殖多采用平面养殖模式,即在水泥池或沙石池底部铺设瓦片、贝壳等作为松江鲈鱼栖息场所——鱼巢的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存在松江鲈鱼养殖成活率低,密度低,生长速度慢,水、池塘和人力资源浪费等诸多不足。在松江鲈鱼长期养殖过程中发现造成松江鲈鱼养殖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自相残杀,该鱼在养殖过程中存在自相残杀的现象,而在松江鲈鱼养殖密度较高,个体规格差异较大,且供其隐蔽的场所又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这种自相残杀的现象更为显著,进而导致松江鲈鱼较高的死亡率;二是鱼巢问题,松江鲈鱼只有将身体两侧或背部接触甚至挤压到其他物体时才会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而在放置有瓦片的养殖池中,松江鲈鱼会使劲钻入瓦片底部,这样容易导致松江鲈鱼体表擦伤并爆发水霉而死亡,也有可能因为过度挤压而直接导致死亡;三是饵料问题,自然条件下松江鲈鱼以轮虫、枝角类、小鱼、小虾等活饵为食,养殖条件下以鱼肉或人工配合饲料为食,容易造成饵料营养成分的不均衡,从而导致松江鲈鱼肝胆综合征以及肠炎等与营养失衡相关的疾病的爆发,最终导致成活率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松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方法,克服目前松江鲈鱼养殖密度低,死亡率高,生长速度慢,水、池塘和人力资源浪费等诸多不足。技术方案:一种松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养殖池塘准备1)养殖池塘条件池塘面积600平方米,长30m,宽20m,池深1.5m;池壁为水泥材质,池底为泥质,池上建双层大棚,单个棚跨度6.5-7m,设置双层遮阳网或薄膜;池中沿长边两端各设一个投喂台;投喂台两侧上方各设一个贯穿养殖池的管式自动投喂装置,用以补充投喂颗粒饲料;池壁上设有淡水和海水各一个进水口,池中设一排水口,用以换水和调节盐度;2)生物膜鱼巢的分布在池塘内设置生物膜鱼巢,且将生物膜鱼巢设定为南北朝向,使鱼巢垂直于太阳直射的方向遮挡阳光,为具有昼伏夜出习性的松江鲈鱼提供一个阴暗的栖息环境;相邻两排生物膜鱼巢间隔0.4~0.6m,生物膜鱼巢距池边1~1.5m;养殖池底设16个直径达1m的纳米曝气圆盘,沿池塘的长边分4排平行布置,且相邻两排曝气盘相互错开,纳米曝气圆盘连接3kw罗茨鼓风机,在设置有纳米曝气盘处生物膜鱼巢的间隔距离为1.2~1.5m,且距纳米曝气盘的最小距离为0.6m;3)生物膜的培养养殖前期通过肥水和微生态制剂的泼洒来培养和优化生物膜鱼巢上的微生物群落,养殖过程中通过定期施肥和泼洒微生态制剂来巩固或增加微生物群体数量;生态化养殖4)池塘生态系统的建立鱼苗下池前一个月,用高压水枪对养殖池塘进行充分清洗,然后根据生物膜鱼巢的布置,在池底打上木桩,且木桩高出池底1.5m,池中加水0.3m深,用生石灰200g/ m2~250g/ m2或强氯精35ppm全池泼洒消毒,浸泡一周后排干池水,然后将事先消毒晾干的生物膜鱼巢下纲按照预先的鱼巢布置的设置捆绑在养殖池相应木桩的下端,并使下纲距离养殖池底15~20cm,再加注新水1.2m,使生物膜鱼巢上纲浮于水面,并将上纲两端拉直固定在相应的木桩上,施尿素至2mg/L~5mg/L,或使用腐熟消毒的有机肥0.5~1kg/m3,培养生物膜、藻类、轮虫、枝角类和小虾,使生物膜鱼巢的涤纶线附着基上微生物数量级达到107~108个/g,养殖水体中藻类数量级达到104 ~105个/ml,轮虫数量30~50个/ml,枝角类3~5个/ml,小虾500~800尾/m3;养殖池的水质条件:溶氧>5mg/L,水温16~25℃,pH 7.5~8.5,盐度≤ 8‰,氨氮浓度≤0.01 mg/L,亚硝酸盐浓度≤0.05mg/L,透明度≥50cm;另外养殖池塘水面光照强度≤3000lx;鱼苗条件:挑选规格为2.5~3.5cm长的健康鱼苗,用8‰盐水浸泡消毒20min,按 150~200尾/m3 的密度放入养殖池;5)池塘生态系统的维护养殖过程中,每天检测养殖池中水温、溶解氧、pH、盐度、氨氮和亚硝酸盐溶度,并通过泼洒微生态制剂和换水,使养殖池的水质满足上述条件;每天监测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变化,通过施肥和补充浮游动物和小虾,来调控藻类、轮虫、枝角类和小虾的数量,使之满足上述的条件;定期检查生物膜鱼巢上生物膜微生物生长状态及群落结构,并通过调节水质或泼洒微生态制剂来改良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饲养期间,可根据松江鲈鱼规格或口径,补充投喂0.5~4mm粒径的沉性颗粒饲料,具体投饵量视松江鲈鱼摄食情况而定。作为优化,所述步骤2)中生物膜鱼巢由多个鱼巢骨架两端通过两根长5~6m尼龙绳打结串联而成,且相邻两鱼巢骨架的间距为12~14cm,所述鱼巢骨架由多个生物膜盘通过尼龙绳上下串联而成,其中上下两相邻生物膜盘间距8~10cm,每个生物膜鱼巢包含5-11个生物膜盘,所述生物膜盘上安装有多个涤纶线附着基。作为优化,所述鱼巢骨架上端连接的尼龙绳上装有浮子,下端连接的尼龙绳上装有沉子,左右相邻的生物膜盘之间相距4cm。作为优化:鱼巢骨架单元上下两生物膜盘间距10cm,相邻两鱼巢骨架单元间距为15cm。作为优化:所述步骤2)中两相邻生物膜鱼巢之间间隔优选0.5m。作为优化:所述步骤4)中施尿素至4mg/L,或使用腐熟消毒的有机肥1kg/m3,培养生物膜、藻类、轮虫、枝角类和小虾,使生物膜鱼巢的涤纶线附着基上微生物数量达到108个/g,养殖水体中藻类数量达到5×10,5个/ml,轮虫数量50个/ml,枝角类5个/ml,小虾800尾/m3。作为优化: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群落应以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为主,藻类主要为绿藻和硅藻,枝角类以大型溞为主,所选用的小虾为适应能力和繁殖力都强的黑壳虾。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松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采用生物膜鱼巢将单一水层养殖模式变为立体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和松江鲈鱼的养殖密度,密度由原来的10~15尾/m3提高到了100~110尾/m3;同时所述生物膜鱼巢附着了大量有益微生物,能分解养殖池中过多的有机质,如粪便残饵等,净化水质,提高鱼池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方法中所涉及的生物膜鱼巢材质柔软避免了松江鲈鱼在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松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松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养殖池塘准备1)养殖池塘条件池塘面积600平方米,长30m,宽20m,池深1.5m;池壁为水泥材质,池底为泥质,池上建双层大棚,单个棚跨度6.5‑7m,设置双层遮阳网或薄膜;池中沿长边两端各设一个投喂台;投喂台两侧上方各设一个贯穿养殖池的管式自动投喂装置,用以补充投喂颗粒饲料;池壁上设有淡水和海水各一个进水口,池中设一排水口,用以换水和调节盐度;2)生物膜鱼巢的分布在池塘内设置生物膜鱼巢,且将生物膜鱼巢设定为南北朝向,使鱼巢垂直于太阳直射的方向遮挡阳光,为具有昼伏夜出习性的松江鲈鱼提供一个阴暗的栖息环境;相邻两排生物膜鱼巢间隔0.4~0.6m,生物膜鱼巢距池边1~1.5m;养殖池底设16个直径达1m的纳米曝气圆盘,沿池塘的长边分4排平行布置,且相邻两排曝气盘相互错开,纳米曝气圆盘连接3kw罗茨鼓风机,在设置有纳米曝气盘处生物膜鱼巢的间隔距离为1.2~1.5m,且距纳米曝气盘的最小距离为0.6m;3)生物膜的培养养殖前期通过肥水和微生态制剂的泼洒来培养和优化生物膜鱼巢上的微生物群落,养殖过程中通过定期施肥和泼洒微生态制剂来巩固或增加微生物群体数量;生态化养殖4)池塘生态系统的建立鱼苗下池前一个月,用高压水枪对养殖池塘进行充分清洗,然后根据生物膜鱼巢的布置,在池底打上木桩,且木桩高出池底1.5m,池中加水0.3m深,用生石灰200g/ m2~250g/ m2或强氯精35ppm全池泼洒消毒,浸泡一周后排干池水,然后将事先消毒晾干的生物膜鱼巢下纲按照预先的鱼巢布置的设置捆绑在养殖池相应木桩的下端,并使下纲距离养殖池底15~20cm,再加注新水1.2m,使生物膜鱼巢上纲浮于水面,并将上纲两端拉直固定在相应的木桩上,施尿素至2mg/L~5mg/L,或使用腐熟消毒的有机肥0.5~1kg/m3,培养生物膜、藻类、轮虫、枝角类和小虾,使生物膜鱼巢的涤纶线附着基上微生物数量级达到107~108个/g,养殖水体中藻类数量级达到104 ~105个/ml,轮虫数量30~50个/ml,枝角类3~5个/ml,小虾500~800尾/m3;养殖池的水质条件:溶氧>5mg/L,水温16~25℃,pH 7.5~8.5,盐度≤ 8‰,氨氮浓度≤0.01 mg/L,亚硝酸盐浓度≤0.05mg/L,透明度≥50cm;另外养殖池塘水面光照强度≤3000lx;鱼苗条件:挑选规格为2.5~3.5cm长的健康鱼苗,用8‰盐水浸泡消毒20min,按 150~200尾/m3 的密度放入养殖池;5)池塘生态系统的维护养殖过程中,每天检测养殖池中水温、溶解氧、pH、盐度、氨氮和亚硝酸盐溶度,并通过泼洒微生态制剂和换水,使养殖池的水质满足上述条件;每天监测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变化,通过施肥和补充浮游动物和小虾,来调控藻类、轮虫、枝角类和小虾的数量,使之满足上述的条件;定期检查生物膜鱼巢上生物膜微生物生长状态及群落结构,并通过调节水质或泼洒微生态制剂来改良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饲养期间,可根据松江鲈鱼规格或口径,补充投喂0.5~4mm粒径的沉性颗粒饲料,具体投饵量视松江鲈鱼摄食情况而定。...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松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养殖池塘准备
1)养殖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600平方米,长30m,宽20m,池深1.5m;池壁为水泥材质,池底为泥质,池上建双层大棚,单个棚跨度6.5-7m,设置双层遮阳网或薄膜;池中沿长边两端各设一个投喂台;投喂台两侧上方各设一个贯穿养殖池的管式自动投喂装置,用以补充投喂颗粒饲料;池壁上设有淡水和海水各一个进水口,池中设一排水口,用以换水和调节盐度;
2)生物膜鱼巢的分布
在池塘内设置生物膜鱼巢,且将生物膜鱼巢设定为南北朝向,使鱼巢垂直于太阳直射的方向遮挡阳光,为具有昼伏夜出习性的松江鲈鱼提供一个阴暗的栖息环境;相邻两排生物膜鱼巢间隔0.4~0.6m,生物膜鱼巢距池边1~1.5m;养殖池底设16个直径达1m的纳米曝气圆盘,沿池塘的长边分4排平行布置,且相邻两排曝气盘相互错开,纳米曝气圆盘连接3kw罗茨鼓风机,在设置有纳米曝气盘处生物膜鱼巢的间隔距离为1.2~1.5m,且距纳米曝气盘的最小距离为0.6m;
3)生物膜的培养
养殖前期通过肥水和微生态制剂的泼洒来培养和优化生物膜鱼巢上的微生物群落,养殖过程中通过定期施肥和泼洒微生态制剂来巩固或增加微生物群体数量;
生态化养殖
4)池塘生态系统的建立
鱼苗下池前一个月,用高压水枪对养殖池塘进行充分清洗,然后根据生物膜鱼巢的布置,在池底打上木桩,且木桩高出池底1.5m,池中加水0.3m深,用生石灰200g/ m2~250g/ m2或强氯精35ppm全池泼洒消毒,浸泡一周后排干池水,然后将事先消毒晾干的生物膜鱼巢下纲按照预先的鱼巢布置的设置捆绑在养殖池相应木桩的下端,并使下纲距离养殖池底15~20cm,再加注新水1.2m,使生物膜鱼巢上纲浮于水面,并将上纲两端拉直固定在相应的木桩上,施尿素至2mg/L~5mg/L,或使用腐熟消毒的有机肥0.5~1kg/m3,培养生物膜、藻类、轮虫、枝角类和小虾,使生物膜鱼巢的涤纶线附着基上微生物数量级达到107~108个/g,养殖水体中藻类数量级达到104 ~105个/ml,轮虫数量30~50个/ml,枝角类3~5个/ml,小虾500~800尾/m3;
养殖池的水质条件:溶氧>5mg/L,水温16~25℃,pH 7.5~8.5,盐度≤ 8‰,氨氮浓度≤0.01 mg/L,亚硝酸盐浓度≤0.05mg/L,透明度≥50cm;另外养殖池塘水面光照强度≤3000l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晓明刘大勇陆云海周作强丁厚猛姚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