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高的河豚鱼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98534 阅读:110 留言:1更新日期:2019-07-27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毒素高的河豚鱼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养殖池修建:在标准化钢结构厂房内修建80‑120㎡和深度为2.1‑2.5m的养殖池,沿池子中心点环向安装增氧机,同时在池子一角的底部安装出水管,养殖用水:首先将自来水放入室外蓄水池内进行曝气处理,并加入适量的盐,使盐的比重在1.015‑1.020之间,利用输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注入养殖池内,注水深度为1.8‑2.1m,水温控制在18‑25℃,水质要求:溶氧4mg/L以上,氨氮含量1mg/L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有效提高了河豚鱼的养殖存活率,这样河豚鱼的养殖效益更高,解决了河豚鱼在养殖时,因河豚鱼的整体存活率较低,造成河豚鱼的成鱼出货量较少,从而导致河豚鱼出现养殖效益较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河豚鱼的养殖效益。

High Toxin Puffer Fish Cultur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毒素高的河豚鱼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豚鱼养殖
,具体为毒素高的河豚鱼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毒素高的河豚鱼得到了人们的食用喜爱,为了得到充足的河豚鱼,河豚鱼的人工养殖越来越多,养殖过程中河豚鱼的死亡率较高,这样使得河豚鱼的整体存活率较低,造成河豚鱼的成鱼出货量较少,从而导致河豚鱼出现养殖效益较低的问题,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毒素高的河豚鱼养殖方法,具备提高河豚鱼养殖存活率的优点,解决了河豚鱼出现养殖效益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毒素高的河豚鱼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养殖池修建:在标准化钢结构厂房内修建80-120㎡和深度为2.1-2.5m的养殖池,沿池子中心点环向安装增氧机,同时在池子一角的底部安装出水管;2)养殖用水:首先将自来水放入室外蓄水池内进行曝气处理,并加入适量的盐,使盐的比重在1.015-1.020之间,利用输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注入养殖池内,注水深度为1.8-2.1m,水温控制在18-25℃,水质要求:溶氧4mg/L以上,氨氮含量1mg/L以下,亚硝酸氮0.5mg/L以下,pH值为7-8;3)幼苗选取:在河豚鱼幼苗养殖厂购买4-6cm的河豚鱼幼苗,幼苗必须健康无畸形;4)放苗:河豚鱼幼苗放入养殖池之前,需将河豚鱼幼苗先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然后捞出幼苗,放入养殖池内,放养密度为:18-24尾/㎡;5)养殖管理:A)饵料投放管理:幼鱼时,选取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并在其中加入适量鱼糜、蚯蚓及维生素B、C、E等,每天投喂2-4次,当河豚鱼在30-50g时,每天投喂2-3次,选取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虾和牡蛎等;当河豚鱼在50-100g时,每天投喂2次,选取优质虾、牡蛎、沙丁鱼和秋刀鱼等并配备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河豚鱼在100g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选取优质虾、牡蛎、沙丁鱼和秋刀鱼等,当河豚鱼到达生长后期时,加入适量乌贼和文蛤等;B)生长管理:当河豚鱼达到50-100g时,需对河豚鱼进行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10-15尾/㎡;当河豚鱼达到100-200g时,需对河豚鱼再次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5-10尾/㎡;当河豚鱼达到200g以上时,需对河豚鱼进行最后一次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3-5尾/㎡;C)鱼病防止管理:每隔7-14天,将养殖池内的河豚鱼全部捞出,放入3%-5%浓度的盐水池内清洗10-15分钟,并定期在饵料内混入呋喃唑酮和磺胺类药物等,并将生病的河豚鱼及时捞出养殖池,进行隔离治疗,避免鱼病蔓延;D)水质管理:每天对养殖池顶部的漂浮物以及饵料残渣捞出,每周对养殖池内的水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1/5,每隔30-45天将养殖池内的河豚鱼全部捞出,放入备用池内养殖,对原有养殖池进行彻底清淤,并进行全面杀菌处理;增氧机每隔1-2小时开启一次,每次开启30-45分钟;E)冬季管理:当秋季室外温度低于14℃后,需保持厂房内温度恒定在15-21℃之间,当外界输入的养殖水温度低于15℃后,对输入的养殖水加温,使其保持在15-18℃之间;第二年清明节后,将河豚鱼的养殖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一致;F)日常管理:每隔4-8小时巡查一次养殖池,关注河豚活动和进食情况,每隔三天对水质进行取样化验,当指标不达标后,及时进行换水处理,每隔半个月对河豚鱼进行抽检,判定其重量,做好换池;6)收获:当河豚鱼达到1000g以上,即可上市售卖。优选的,所述步骤1)在养殖池的顶部和养殖池的四周分别修建宽度40cm、厚度20cm和宽度40cm、厚度50cm的走道,增氧机在养殖池内呈环形阵列分布,出水管的直径为30cm,出水管的内腔安装有孔洞直径为1cm的过滤网,出水管上安装有电动阀门。优选的,所述步骤3)幼苗在购买后需放入经过充氧的塑料袋内,每袋放入100-120条,运输时间必须控制在8小时内。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饵料投放时,必须均匀撒在养殖池内,饵料需选择固定时间投放。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的D)水质管理,所提到的两个养殖池互为备份,且两个养殖池相邻,两个养殖池的各类参数均相同,养殖方法中所使用的养殖水均经过曝气处理,并加入适量盐。优选的,步骤4)河豚鱼放养密度以池子占地面积为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有效提高了河豚鱼的养殖存活率,这样河豚鱼的养殖效益更高,解决了河豚鱼在养殖时,因河豚鱼的整体存活率较低,造成河豚鱼的成鱼出货量较少,从而导致河豚鱼出现养殖效益较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河豚鱼的养殖效益,值得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毒素高的河豚鱼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养殖池修建:在标准化钢结构厂房内修建80-120㎡和深度为2.1-2.5m的养殖池,沿池子中心点环向安装增氧机,同时在池子一角的底部安装出水管,步骤1)在养殖池的顶部和养殖池的四周分别修建宽度40cm、厚度20cm和宽度40cm、厚度50cm的走道,增氧机在养殖池内呈环形阵列分布,出水管的直径为30cm,出水管的内腔安装有孔洞直径为1cm的过滤网,出水管上安装有电动阀门;2)养殖用水:首先将自来水放入室外蓄水池内进行曝气处理,并加入适量的盐,使盐的比重在1.015-1.020之间,利用输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注入养殖池内,注水深度为1.8-2.1m,水温控制在18-25℃,水质要求:溶氧4mg/L以上,氨氮含量1mg/L以下,亚硝酸氮0.5mg/L以下,pH值为7-8;3)幼苗选取:在河豚鱼幼苗养殖厂购买4-6cm的河豚鱼幼苗,幼苗必须健康无畸形,步骤3)幼苗在购买后需放入经过充氧的塑料袋内,每袋放入100-120条,运输时间必须控制在8小时内;4)放苗:河豚鱼幼苗放入养殖池之前,需将河豚鱼幼苗先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然后捞出幼苗,放入养殖池内,放养密度为:18-24尾/㎡,步骤4)河豚鱼放养密度以池子占地面积为准;5)养殖管理:A)饵料投放管理:幼鱼时,选取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并在其中加入适量鱼糜、蚯蚓及维生素B、C、E等,每天投喂2-4次,当河豚鱼在30-50g时,每天投喂2-3次,选取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虾和牡蛎等;当河豚鱼在50-100g时,每天投喂2次,选取优质虾、牡蛎、沙丁鱼和秋刀鱼等并配备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河豚鱼在100g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选取优质虾、牡蛎、沙丁鱼和秋刀鱼等,当河豚鱼到达生长后期时,加入适量乌贼和文蛤等,步骤5)中饵料投放时,必须均匀撒在养殖池内,饵料需选择固定时间投放;B)生长管理:当河豚鱼达到50-100g时,需对河豚鱼进行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10-15尾/㎡;当河豚鱼达到100-200g时,需对河豚鱼再次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5-10尾/㎡;当河豚鱼达到200g以上时,需对河豚鱼进行最后一次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3-5尾/㎡;C)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毒素高的河豚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养殖池修建:在标准化钢结构厂房内修建80‑120㎡和深度为2.1‑2.5m的养殖池,沿池子中心点环向安装增氧机,同时在池子一角的底部安装出水管;养殖用水:首先将自来水放入室外蓄水池内进行曝气处理,并加入适量的盐,使盐的比重在1.015‑1.020之间,利用输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注入养殖池内,注水深度为1.8‑2.1m,水温控制在18‑25℃,水质要求:溶氧4mg/L以上,氨氮含量1mg/L以下,亚硝酸氮0.5mg/L以下,pH值为7‑8;幼苗选取:在河豚鱼幼苗养殖厂购买4‑6cm的河豚鱼幼苗,幼苗必须健康无畸形;4)放苗:河豚鱼幼苗放入养殖池之前,需将河豚鱼幼苗先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然后捞出幼苗,放入养殖池内,放养密度为:18‑24尾/㎡;5)养殖管理:A)饵料投放管理:幼鱼时,选取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并在其中加入适量鱼糜、蚯蚓及维生素B、C、E等,每天投喂2‑4次,当河豚鱼在30‑50g时,每天投喂2‑3次,选取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虾和牡蛎等;当河豚鱼在50‑100g时,每天投喂2次,选取优质虾、牡蛎、沙丁鱼和秋刀鱼等并配备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河豚鱼在100g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选取优质虾、牡蛎、沙丁鱼和秋刀鱼等,当河豚鱼到达生长后期时,加入适量乌贼和文蛤等;B)生长管理:当河豚鱼达到50‑100g时,需对河豚鱼进行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10‑15尾/㎡;当河豚鱼达到100‑200g时,需对河豚鱼再次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5‑10尾/㎡;当河豚鱼达到200g以上时,需对河豚鱼进行最后一次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3‑5尾/㎡;C)鱼病防止管理:每隔7‑14天,将养殖池内的河豚鱼全部捞出,放入3%‑5%浓度的盐水池内清洗10‑15分钟,并定期在饵料内混入呋喃唑酮和磺胺类药物等,并将生病的河豚鱼及时捞出养殖池,进行隔离治疗,避免鱼病蔓延;D)水质管理:每天对养殖池顶部的漂浮物以及饵料残渣捞出,每周对养殖池内的水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1/5,每隔30‑45天将养殖池内的河豚鱼全部捞出,放入备用池内养殖,对原有养殖池进行彻底清淤,并进行全面杀菌处理;增氧机每隔1‑2小时开启一次,每次开启30‑45分钟;E)冬季管理:当秋季室外温度低于14℃后,需保持厂房内温度恒定在15‑21℃之间,当外界输入的养殖水温度低于15℃后,对输入的养殖水加温,使其保持在15‑18℃之间;第二年清明节后,将河豚鱼的养殖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一致;F)日常管理:每隔4‑8小时巡查一次养殖池,关注河豚活动和进食情况,每隔三天对水质进行取样化验,当指标不达标后,及时进行换水处理,每隔半个月对河豚鱼进行抽检,判定其重量,做好换池;6)收获:当河豚鱼达到1000g以上,即可上市售卖。...

【技术特征摘要】
1.毒素高的河豚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养殖池修建:在标准化钢结构厂房内修建80-120㎡和深度为2.1-2.5m的养殖池,沿池子中心点环向安装增氧机,同时在池子一角的底部安装出水管;养殖用水:首先将自来水放入室外蓄水池内进行曝气处理,并加入适量的盐,使盐的比重在1.015-1.020之间,利用输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注入养殖池内,注水深度为1.8-2.1m,水温控制在18-25℃,水质要求:溶氧4mg/L以上,氨氮含量1mg/L以下,亚硝酸氮0.5mg/L以下,pH值为7-8;幼苗选取:在河豚鱼幼苗养殖厂购买4-6cm的河豚鱼幼苗,幼苗必须健康无畸形;4)放苗:河豚鱼幼苗放入养殖池之前,需将河豚鱼幼苗先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然后捞出幼苗,放入养殖池内,放养密度为:18-24尾/㎡;5)养殖管理:A)饵料投放管理:幼鱼时,选取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并在其中加入适量鱼糜、蚯蚓及维生素B、C、E等,每天投喂2-4次,当河豚鱼在30-50g时,每天投喂2-3次,选取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虾和牡蛎等;当河豚鱼在50-100g时,每天投喂2次,选取优质虾、牡蛎、沙丁鱼和秋刀鱼等并配备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河豚鱼在100g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选取优质虾、牡蛎、沙丁鱼和秋刀鱼等,当河豚鱼到达生长后期时,加入适量乌贼和文蛤等;B)生长管理:当河豚鱼达到50-100g时,需对河豚鱼进行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10-15尾/㎡;当河豚鱼达到100-200g时,需对河豚鱼再次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5-10尾/㎡;当河豚鱼达到200g以上时,需对河豚鱼进行最后一次分池处理,使河豚鱼的密度为:3-5尾/㎡;C)鱼病防止管理:每隔7-14天,将养殖池内的河豚鱼全部捞出,放入3%-5%浓度的盐水池内清洗10-15分钟,并定期在饵料内混入呋喃唑酮和磺胺类药物等,并将生病的河豚鱼及时捞出养殖池,进行隔离治疗,避免鱼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智勇钱晓明叶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中国移动] 2020年04月14日 14:23
    你好,能给我联系方式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