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726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结构,具有一可活动的靠背管,提供一可供婴儿乘坐时背部的支撑以及一供婴儿躺卧的位置;同时,具有一定位管,使得调整靠背管位置时,可提供靠背管于躺卧位置的支撑,而防止调整靠背管时,靠背管会直接转动超过躺卧的位置,造成婴儿过渡剧烈的震动,甚至是有掉落的可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结构,系应用于承载婴儿,特别是一种具有靠背管之低位安全定位管的婴儿车结构。婴儿车主要的结构系于乘坐框架两侧连接前、后脚架和倾斜式的推杆,前、后脚架下侧设有轮体,并于两相对装置的推杆顶端接设手把管,乘坐框架上架设座椅,而可将孩童放置于其上,且家长可以握住手把管之操作部推动婴儿车前进。同时,座椅后方更连接有一靠背管,且为可调整的方式连接,可调整于至少一个供婴儿坐立之背部支撑的位置,以及一调整于约略水平,婴儿可躺卧于上面。而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作法与之前的略有不同,之前的设计,多是将乘坐框架以及靠背管及手把管下缘整个利用一帆布等材料包覆住,形成一单侧开口的乘坐区域,也就是说,除了前侧是开口,可利用此位置将婴儿放入外,其余上下左右以及后方都是罩住的。而现在流行的婴儿车1就是将两翼取消,请参阅「第1图」,供婴儿躺卧或是坐立的靠背12具有的帆布与上方的遮阳盖11的帆布是分离的(或是甚至没有遮阳盖11)。而婴儿车之靠背管大部分都是可以调整的,靠背12可于坐立以及躺卧的位置间调整(如果为可收折的话,那调整角度就更大了),以往的结构调整时,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靠背12与遮阳盖11之帆布是相连的,靠背12会受到遮阳盖11的限制),但是现在新的结构,两翼镂空后,靠背12失去了支撑,调整时,很容易就会因转动过大而调整过头。一般家长最常调整的时机,乃是于婴儿原本坐立而睡着时,调整至躺卧的位置使婴儿可以更安稳的睡,但是因为现在靠背管失去了两翼的支撑,很容易一下子就调整过大,使得婴儿受到震动不舒服醒来,甚至是有掉落的可能。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婴儿车结构,具有靠背低位安全定位管,可提供一支撑定位位置,防止靠背管调整时调整过头的可能。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车结构,包括有一对前脚管、一对后脚管、一手把管、一对连动管、一靠背管及一定位管等管件相互连接构成一车架,后脚管分别连接于前脚管接近中段处,后脚管以及前脚管底端分别装设有轮体,前脚管顶端连接手把管,连动管分别连接手把管以及后脚管接近中段处,靠背管可活动地连接在后脚管接近中段处且向后延伸,而可供装设一座椅靠背之帆布等材料,且靠背管可以提供至少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分别供使用者坐立之靠背以及躺卧的位置,而定位管连接在连动管上,提供一横向的支撑位置,且位于靠背管的转动之路径上,可于靠背管转动至躺卧位置时,提供抵靠以及支撑定位的功能。技术效果本技术可有效防止靠背管调整过大,造成婴儿不愉快的剧烈震动,或甚至是掉落地面的可能。并且,可应用于可收折的婴儿车上,提供展开车架时,带动靠背管上提,方便婴儿车的收折。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婴儿车示意图;图2A~2B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定位管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定位管抵靠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收折状态示意图。图号说明1 婴儿车11 遮阳盖12 靠背20 手把管21 释放开关30 前脚管 301 轮体40 后脚管401 轮体50 靠背管60 定位管601 抵靠部602 固定部70 连动管同时,靠背管50可供铺设一帆布等材质(图中未示),而可供婴幼儿躺坐之用,且靠背管50可相对于后脚管40(或是婴儿车体)调整至一第一位置,供婴幼儿坐立,以及一第二位置,供婴幼儿躺卧之用(见第2B图),同时,定位管60固定装设于连动管70上,且位于靠背管50的第二位置处,而可供靠背管50于第二位置时抵靠,而不会有调整过大,造成婴儿不愉快的剧烈震动,或甚至是掉落地面的可能。请参阅「第3图」,定位管60包含有一横向的抵靠部601以及抵靠部601两侧向上延伸的固定部602,固定部602可用以将定位管60固定且跨置于连动管70上,使得定位管60的抵靠部601横置于靠背管50的转动路径上,且可设计位于最低容许位置上,譬如图中所绘示,定位管60固定在靠背管50的第二位置处,也就是靠背管50转动至第二位置供婴幼儿躺卧时,即可受到定位管60的限制,而不会有调整过大的可能,如「第4图」所示。而且可藉由释放开关21常态时,维持婴儿车于使用状态(见第2A图),当释放该释放开关21时,手把管20可以其枢接点为轴向后脚管40靠拢,且前脚管30以其枢接点为轴向后脚管40悬摆靠拢,而带动连动管70、靠背管60以及定位管60分别以其枢接点为轴旋转,使得婴儿车收折在一紧密的收折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结构,包括有一对前脚管、一对后脚管、一手把管、一对连动管及一可提供至少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可活动的靠背管等管件所构成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以提供该靠背管抵靠而定位于该第二位置的一定位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把管与该前脚管利用一释放开关互相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脚管底端可分别装设一轮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后脚管底端可分别装设一轮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脚管及该后脚管底端可分别装设一轮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靠背管可装设一座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管跨设于该对连动管,两侧具有一固定部用以固定于该连动管,中央为一抵靠部可供该靠背管抵靠。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结构,具有一可活动的靠背管,提供一可供婴儿乘坐时背部的支撑以及一供婴儿躺卧的位置;同时,具有一定位管,使得调整靠背管位置时,可提供靠背管于躺卧位置的支撑,而防止调整靠背管时,靠背管会直接转动超过躺卧的位置,造成婴儿过渡剧烈的震动,甚至是有掉落的可能。文档编号B62B9/00GK2603764SQ01258679公开日2004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叶川铭 申请人:中山隆顺日用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结构,包括有一对前脚管、一对后脚管、一手把管、一对连动管及一可提供至少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可活动的靠背管等管件所构成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以提供该靠背管抵靠而定位于该第二位置的一定位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川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隆顺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