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的摆动后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084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织机领域,公开了一种织机的摆动后梁,包括传动轴(1)、偏心套(2)、接头(3)、连杆(4)、摆臂(7)、后梁座(8)和后梁辊筒(9),所述传动轴(1)与偏心套(2)固定连接,接头(3)的前端与偏心套(2)通过滚动轴承(6)连接,接头(3)的后端与连杆(4)的前端通过调节螺栓(12)固定连接,连杆(4)的后端与摆臂(7)的下端转动连接,摆臂(7)的上端固定,后梁座(8)的前端与摆臂(7)的上部固定连接,后梁座(8)的后端用弹簧阻尼器(11)支撑,后梁辊筒(9)设置在后梁座(8)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经纱损伤和减少断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织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织机的摆动后梁
技术介绍
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具有车速高,品种适应性广,生产效率高,生产的织物质量好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此类织机在生产中细支纯棉织物等弹性较差的短纤维织物时,由于织物的特性限制,在高速织造时经纱在频繁开口运动中会被拉伸伸长或张力异常增大,每分钟800-1000次的周期性变化,会造成经纱损伤和出现断经现象,影响开机效率和织物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织机的摆动后梁,能够有效防止经纱损伤和减少断经。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织机的摆动后梁,包括传动轴、偏心套、接头、连杆、摆臂、后梁座和后梁辊筒,所述传动轴与偏心套固定连接,接头的前端与偏心套的外围通过滚动轴承连接,接头的后端通过调节螺栓与连杆的前端固定连接,连杆的后端与摆臂的下端转动连接,摆臂的上端固定,后梁座的前端与摆臂的上部固定连接,后梁座的后端用弹簧阻尼器支撑,后梁辊筒设置在后梁座上。优选地,所述传动轴通过夹紧圈与偏心套固定连接。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工作时,来自织机的动力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的转动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偏心套转动,进而带动偏心套外围的接头以偏心套双倍的偏心距前后移动,连杆也随之前后运动,连杆的另一端带动摆臂以固定点为圆心摆动,随着摆臂的摆动,带动后梁座和后梁辊筒一起前后平移,上述整个过程中经纱从开口到闭口整个过程中,后梁相对于织口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经纱的长度基本保持不变,即保持织机闭口和开口时经纱的长度相等,对经纱起到有效的补偿和缓冲作用,有效防止经纱损伤和减少断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面的放大剖视图;图3为织口闭口和开口时经纱的长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介绍。本实施方式中的织机的摆动后梁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偏心套2套在传动轴1外围,且通过夹紧圈5与传动轴1固定连接,接头3的前端套在偏心套2外围,且通过滚动轴承6与偏心套2的外表面滚动接触,接头3的后端通过旋转调节螺栓12与连杆4的前端固定连接,连杆4的后端与摆臂7的下端转动连接,摆臂7的上端固定,后梁座8的前端与摆臂7的上部固定连接,后梁座8的后端用弹簧阻尼器支撑,后梁辊筒9安装在后梁座8上,经纱10绕过后梁辊筒9,后梁辊筒9的摆动和弹簧阻尼器11的共同作用,使得经纱不被伸长并保持恒张力。当来自织机的动力带动传动轴1转动时,传动轴1通过夹紧圈5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偏心套2转动,进而通过滚动轴承6的滚动带动偏心套2外围的接头3以偏心套双倍的偏心距前后移动,连杆4也随之前后运动,连杆4的总长度能够通过旋转两端分别具有左右螺纹的调节螺栓12进行调节,从而可以调节后梁辊筒8摆动的起始位置;连杆4的另一端带动摆臂7以固定点D为圆心摆动,随着摆臂7的摆动,带动后梁座8和后梁辊筒9一起前后平移(摆臂7在D点下方的E点与后梁座8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在摆臂7的下端还可以设置上下多个螺孔,将连杆的后端通过这些位置不同的螺孔(例如图1中的A和B位置)与摆臂7连接,能够改变摆臂7的摆动幅度,进而改变后梁座8上后梁辊筒9的摆动量(越靠近摆臂7上方后梁辊筒9的摆动量越大);另外,后梁辊筒9的摆动量也可以通过调整偏心套2的偏心量e进行调整,偏心量e越大,摆动量越大。以上过程实现织机织口到后梁辊筒9之间距离的调整。上述整个过程中经纱10从开口到闭口整个过程中,经纱10的长度能够保持不变,如图3,织机的织口位于a点,提综位置在b点,织机在闭口时,经纱长度为ac(a、b、c在一条直线上),织机开口时a点位置不变,经纱10的长度为ab+bc′,由于开口时后梁辊筒9上c点的位置随着后梁辊筒9的向前摆动而向前移动,即原来的c点向前移动到c′,这样就能够保持开口时经纱10的长度ab+bc′与闭口时经纱10的长度ac基本相等,即经纱10在开口时未被拉长,有效防止经纱10损伤和减少断经。值得一提的是,偏心套2的安装位置要能保证后梁辊筒9的摆动方向和开口时间相一致,即织机开口时后梁辊筒9在最前端,织机闭口时后梁辊筒9在最后端,理论上讲在整个开口过程中由于后梁辊筒9的摆动与织机开口是同步的,因而经纱10的伸长或张力基本不再受开口影响,应该是能保持恒定的,所以能够有效防止经纱10损伤和断经。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机的摆动后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1)、偏心套(2)、接头(3)、连杆(4)、摆臂(7)、后梁座(8)和后梁辊筒(9),所述传动轴(1)与偏心套(2)固定连接,接头(3)的前端与偏心套(2)通过滚动轴承(6)连接,接头(3)的后端与连杆(4)的前端通过调节螺栓(12)固定连接,连杆(4)的后端与摆臂(7)的下端转动连接,摆臂(7)的上端固定,后梁座(8)的前端与摆臂(7)的上部固定连接,后梁座(8)的后端用弹簧阻尼器(11)支撑,后梁辊筒(9)设置在后梁座(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机的摆动后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1)、偏心套(2)、接头(3)、连杆(4)、摆臂(7)、后梁座(8)和后梁辊筒(9),所述传动轴(1)与偏心套(2)固定连接,接头(3)的前端与偏心套(2)通过滚动轴承(6)连接,接头(3)的后端与连杆(4)的前端通过调节螺栓(12)固定连接,连杆(4)的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敏明郑建农柳明华李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