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正才专利>正文

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9713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2:33
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包括电阻R1至电阻R8、稳压芯片Q1、稳压芯片Q2、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正电压端V+依次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负电压端V-,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正电压端V+和稳压芯片Q1的阴极,稳压芯片Q1的阳极连接负电压端V-,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8连接正电压端V+,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稳压芯片Q2的阴极,稳压芯片Q2的阳极连接负电压端V-,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负电压端V-,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电阻R7和稳压芯片Q2的阴极之间,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6连接于电阻R7和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优化电池组的充电效率,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时需对电池组进行充电,电池组一般由若干电池串联而成,充电过程中,每一电池的电量变化不相同,导致各电池的电压不全相同,对于已超过安全电压的电池继续充电,将会缩短电池寿命,甚至击穿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其包括电阻R1至电阻R8、稳压芯片Q1、稳压芯片Q2、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正电压端V+依次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负电压端V-,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3连接正电压端V+,还通过电阻R4连接稳压芯片Q1的阴极,稳压芯片Q1的控制极连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稳压芯片Q1的阳极连接负电压端V-,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8连接正电压端V+,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7连接稳压芯片Q2的阴极,稳压芯片Q2的阳极连接负电压端V-,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连接负电压端V-,稳压芯片Q2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和电阻R5之间,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电阻R7和稳压芯片Q2的阴极之间,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6连接于电阻R7和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之间;其中,正电压端V+和负电压端V-分别用于连接电池组的一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第一电子开关在其控制端接收一低电平信号时导通;第二电子开关在其控制端接收一高电平信号时导通。优选地,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和电阻R4之间的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4。优选地,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还包括连接于电阻R1和电阻R3之间的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R1,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3。优选地,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还包括电容C1,电容C1的两端分别连接正电压端V+和负电压端V-。优选地,第一电子开关为三极管,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对应为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优选地,第二电子开关为三极管,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对应为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如下:本技术在电池组的电池充电过程中,对于未充满电的电池使其继续充电,对已充满电的电池维持在恒压状态,有利于优化电池组的充电效率,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电阻R1至电阻R8、稳压芯片Q1、稳压芯片Q2、PNP型的三极管Q3和NPN型的三极管Q4。正电压端V+依次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负电压端V-,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3连接正电压端V+,还通过电阻R4连接稳压芯片Q1的阴极,稳压芯片Q1的控制极连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稳压芯片Q1的阳极连接负电压端V-,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8连接正电压端V+,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连接稳压芯片Q2的阴极,稳压芯片Q2的阳极连接负电压端V-,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连接负电压端V-,稳压芯片Q2的控制端连接于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电阻R5之间,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于电阻R7和稳压芯片Q2的阴极之间,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连接于电阻R7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之间;其中,正电压端V+和负电压端V-分别用于连接电池组的一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本实施例中,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还包括连接于三极管Q3的基极和电阻R4之间的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4。本实施例中,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还包括连接于电阻R1和电阻R3之间的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R1,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3。二极管D1起防止回流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还包括电容C1,电容C1的两端分别连接正电压端V+和负电压端V-。电容C1用于滤波作用。优选地,上述稳压芯片Q1和Q2可采用431型号的芯片。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使用时,给电池组的每一电池对应并联一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通过正电压端V+检测对应电池的充电电压VCC。由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可知,电阻R2的电压Vref1随着充电电压VCC的升高而升高,当电阻R2的电压Vref1小于稳压芯片Q1的开启电压时,稳压芯片Q1、稳压芯片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均处于截止状态,电池可持续充电,使得充电电压VCC继续升高。当电阻R2的电压Vref1等于或大于稳压芯片Q1的开启电压时,稳压芯片Q1导通,进而拉低三极管Q3的基极,使得三极管Q3导通,以使得三极管Q4的基极上拉,进而使得三极管Q4导通,此时,发光二极管D1发光。当电阻R5的电压Vref2等于稳压芯片Q2的开启电压时,流经电阻R5的电流进入恒流状态,从而使得电池处于恒压状态,停止充电。由上述原理可知,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均起电子开关的作用,故,其他实施例中,可由具备电子开关功能的元器件如场效应管替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阻R1至电阻R8、稳压芯片Q1、稳压芯片Q2、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正电压端V+依次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负电压端V‑,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3连接正电压端V+,还通过电阻R4连接稳压芯片Q1的阴极,稳压芯片Q1的控制极连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稳压芯片Q1的阳极连接负电压端V‑,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8连接正电压端V+,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7连接稳压芯片Q2的阴极,稳压芯片Q2的阳极连接负电压端V‑,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连接负电压端V‑,稳压芯片Q2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和电阻R5之间,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电阻R7和稳压芯片Q2的阴极之间,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6连接于电阻R7和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之间;其中,正电压端V+和负电压端V‑分别用于连接电池组的一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第一电子开关在其控制端接收一低电平信号时导通;第二电子开关在其控制端接收一高电平信号时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充电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阻R1至电阻
R8、稳压芯片Q1、稳压芯片Q2、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
正电压端V+依次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负电压端V-,第一
电子开关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3连接正电压端V+,还通过电阻R4
连接稳压芯片Q1的阴极,稳压芯片Q1的控制极连接于电阻R1
和电阻R2之间,稳压芯片Q1的阳极连接负电压端V-,第一电
子开关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8连接正电压端V+,第一电子开关的
输出端通过电阻R7连接稳压芯片Q2的阴极,稳压芯片Q2的阳
极连接负电压端V-,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连接负
电压端V-,稳压芯片Q2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
和电阻R5之间,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电阻R7和稳压芯
片Q2的阴极之间,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6连接于电
阻R7和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之间;其中,正电压端V+和负电
压端V-分别用于连接电池组的一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第一电子开
关在其控制端接收一低电平信号时导通;第二电子开关在其控制
端接收一高电平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正才
申请(专利权)人:华正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