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芦荟通便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589371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方芦荟通便剂,其原料包括芦荟叶冻干粉、蜂蜡、二氧化钛、明胶、大豆油、去离子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方芦荟通便剂能够提高大肠对芦荟叶的有效成分的敏感度,进而促进肠道蠕动、提高粪便含水量,最终促进粪便排放,预防便秘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芦荟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复方芦荟通便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便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症状,是百病之根源,人体的大部分毒素均通过排便排出,当排便不及时,毒素就会积累,并被吸收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各个器官,给人体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早在汉代,医家便提出腑气不通致衰的理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五味入口,即入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自古以来,中医很重视便秘对人体的影响。古代医家对便秘的产生原因有许多论述,认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其中,便秘与肾、脾、胃、大肠、肺、气血津液、寒热虚实等均有关。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其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是,实者清热通下或行气导滞;虚者益气养血或生津润燥,或温通开闭。另外,人体的大部分毒素均是通过排便排出,当排便不及时,毒素就会积累,并被吸收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各个器官,给人体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大肠者,传导之宫,便化出焉”,便秘的形成,主要在于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它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其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是,实者清热通下或行气导滞;虚者益气养血或生津润燥,或温通开闭。现代医学对芦荟的通便作用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张中建等(芦荟胶囊通便功能的人体试食研究,《预防医学论坛》,2006,12(4):453-455)探讨中药芦荟制剂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动物实验观察芦荟制剂不同剂量(1000mg/kg、333mg/kg、167mg/kg)对小鼠便秘模型的通便效果。结果:芦荟制剂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增加墨汁推进率、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增加6小时排便量。结论:芦荟制剂具有较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张荣标等(芦荟制剂润肠通便作用的研究,《浙江实用医学》,2002,7(5):275-276)对芦荟胶囊通便功能的人体试食研究。方法:采用双盲法将120例受试者按其便秘症状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试食样品组服用受试样品,对照组服用与受试样品外观相似的安慰剂,连续服用7d后,观察两组排便次数、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的变化。结论:芦荟胶囊对人体具有明显通便功能,且对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林子洪等(芦荟对小鼠便秘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J]。《广东医学》,2005,26(10):1336-1338)通过建立小鼠便秘模型,用芦荟汁灌胃,探讨芦荟治疗便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芦荟能有效地加强小鼠肠蠕动和减少肠壁重吸收水分功能,且作用温和,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但直接服用芦荟植株、芦荟提取液,其通便效果较不稳定。尤其芦荟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极容易因肠道Ph、温度、菌群而活性降低,适用人群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物活性稳定、通便效果良好的制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一种复方芦荟通便剂,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芦荟叶冻干粉               30~50份;蜂蜡                       0.5~3份;大豆油                     20~40份;去离子水                   40~60份;明胶                       30~40份;二氧化钛                   0.3~0.5份;有机酸活化剂                 2~6份;所述有机酸活化剂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0.1~1.5份的琥珀酸、0.05~1份的草酰乙酸、磷酸二氢钠3~6份以及甜菊糖苷3~10份。新鲜的芦荟叶呈现含水量较高的肉质状态,活性成分浓度较低。本专利技术将芦荟叶制成冻干粉,粉状颗粒更有利于其中的活性成分在肠道中扩散,缩短其作用时间,提高芦荟叶的利用率。大豆油则可作为基质,进一步促进芦荟叶冻干粉的活性成分在肠道中溶解、扩散。任一种市售的大豆油均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方式。去离子水可选用现有技术实现,去离子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降低对其他组分性质的影响。明胶在偏酸性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维持芦荟叶冻干粉的生物活性,避免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组分因胃液而失活。申请人发现,当环境中有蜂蜡和二氧化钛存在时,肠道对芦荟叶冻干粉的敏感度上升,蠕动增强,促进干燥粪便的排除。而除去蜂蜡或二氧化钛的任一种,上述现象均不再出现。二氧化钛和蜂蜡均可选用市售产品实现。特别的,当本专利技术的通便剂添加由琥珀酸、草酰乙酸、磷酸二氢钠及甜菊糖苷组成的有机酸活化剂后,肠道中(大肠部分)将分泌一种油状的分泌物,可以湿润大肠中干燥的粪便,促进排便过程的进行。特别的,当上述有机酸活化剂存在时,当施用于大肠息肉患者时,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息肉的生长,并进一步使之萎缩而消失。而本专利技术低剂量、长期施用于大肠息肉的高危人群时,能够有效降低实验组大肠息肉的发病率。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息肉痊愈后的复发、预防大肠息肉肿瘤化。上述效果,均已排除安慰剂的效用。更加难得的是,本专利技术并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权、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所述芦荟叶冻干粉为芦荟叶片在冷冻干燥机中,降温至-25~-40℃,在真空度为15~20帕斯卡的真空环境中保温1小时;将芦荟叶片加热至4~5℃,保持2~3小时;再将芦荟叶片加热至15~20℃,保持1小时获得芦荟冻干叶片;将芦荟冻干叶片粉碎为120目的颗粒,即获得所述芦荟叶冻干粉。除上述方法以外,本专利技术所称的芦荟叶冻干粉还可选用任一种冷冻干燥技术及生物质粉碎技术实现。还包括按重量计3~6份的褐变芦荟根提取物;所述褐变芦荟根提取物为将芦荟根系置于50~60℃环境中保持10~30日获得褐变芦荟根,再将褐变芦荟根粉碎为长度在1~3mm间的小段,利用重量为褐变芦荟根5~10倍的温度为45~50℃的溶剂浸泡200~500min,收集滤液即为所述褐变芦荟根提取物;所述溶剂由体积比为3:2:2的乙二醇、去离子水、乙醇混合制成。芦荟根在50~60℃环境中,会发生非酶褐变。褐变的芦荟根提取物有利于增强肠道菌群的活性,并降低大肠对粪便中水分的吸收强度,保持粪便的湿润度,防止便秘的发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所述复方芦荟通便剂的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明胶和去离子水混合,加热至80~90℃搅拌5~10min,获得熔胶液;将所述大豆油的二分之一加热至60~80℃,加入所述蜂蜡、二氧化钛,保温5~10min,并降温至50~55摄氏度,加入所述芦荟叶冻干粉以及剩余的二分之一大豆油,保温搅拌15~20min获得通便剂粗液;将所述溶胶液冷却至45℃,与所述粗液混合,同时加入所述有机酸活化剂、褐变芦荟根提取物,搅拌均匀,冷却凝固后获得所述复方芦荟通便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方芦荟通便剂,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芦荟叶冻干粉               30~50份;蜂蜡                       0.5~3份;大豆油                     20~40份;去离子水                   40~60份;明胶                       30~40份;二氧化钛                   0.3~0.5份;有机酸活化剂                 2~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方芦荟通便剂,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芦荟叶冻干粉               30~50份;
蜂蜡                       0.5~3份;
大豆油                     20~40份;
去离子水                   40~60份;
明胶                       30~40份;
二氧化钛                   0.3~0.5份;
有机酸活化剂                 2~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芦荟通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活化剂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0.1~1.5份的琥珀酸、0.05~1份的草酰乙酸、磷酸二氢钠3~6份以及甜菊糖苷3~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方芦荟通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芦荟叶冻干粉为芦荟叶片在冷冻干燥机中,降温至-25~-40℃,在真空度为15~20帕斯卡的真空环境中保温1小时;将芦荟叶片加热至4~5℃,保持2~3小时;再将芦荟叶片加热至15~20℃,保持1小时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楠林楚雄刘英敏何彩霞杨立楷李国伟柯俏曼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