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负压超声经皮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8894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1:54
一种真空负压超声经皮给药装置,所述的经皮给药装置由用于对人体表产生负压吸引的负压装置和用于使负压装置内产生负压的抽气囊组成,抽气囊和负压装置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抽气囊的顶端设有抽气单向阀门和用于固定抽气单向阀门的气阀固定管,在负压装置内设有作用于人体的超声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能够使给药空间严密,经过负压作用可使皮肤表面疏松、皮内充血、表皮角质层断裂、角质细胞间隙增大,皮肤电阻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在超声波的刺激下为药物提供透皮给药的动力,以此提高药物的透皮效率,增大药物的透皮渗入量,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计超声治疗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真空负压超声经皮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经皮给药是一种无创性给药的新途径,药物通过经皮给药的方法穿透皮肤后,进入循环系统而起治疗作用的治疗方式。经皮给药治疗具有超越一般给药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避免口服药物尤其是毒性或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对胃肠道伤害,同时也避免药物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副作用小,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具有非常缜密的结构,阻碍药物进入体内,药物透过皮肤受到相当大的阻力,多数药物不易穿过人体皮肤这一有效的,选择性的屏障,难以使药物达到所需的剂量,如何应用强效安全的透皮促渗透方法,发挥更好的药效是多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负压装置经常用于医疗保健中,它作用于皮肤表面,通过抽气形成真空负压状态,可使作用皮肤表面疏松、致密度降低、毛细血管破裂、皮内充血、表皮角质层断裂、角质细胞间隙增大,在此基础上,可促进药液吸收,增强给药效果。超声经皮给药技术为物理促渗方法的一种,与其他物理促渗法相比,超声波促渗量、药物渗透深度以及安全性都相对较高。超声经皮给药技术始于1954年,Fellinger和Schmid首次用于氢化可的松穿过无血管膜以治疗手指多发性关节炎上,自此逐渐得到了广泛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超声波促渗技术开始广泛应用运动医学。至80年代,关于超声给药的体外研究表明,超声能增强很多药物的透皮吸收。      然而采用单一的手段,例如:单纯采用电致孔、离子导入、热疗、超声都有其局限性,无法使药物快速有效的进行透过,采用多种手段协同作用,比采用单一的导入方式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药物导入的效果,特别是超声波,能显著增强经皮渗入量。所以,在封闭药液所在的负压空间(给药空间),创造尽可能高的透皮给药动力--超声波,增强药物渗透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负压超声经皮给药的装置,该装置使药物安全有效地透过皮肤、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以克服现有技术单一导入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负压超声经皮给药装置,所述的经皮给药装置由用于对人体表产生负压吸引的负压装置和用于使负压装置内产生负压的抽气囊组成,抽气囊和负压装置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抽气囊的顶端设有抽气单向阀门和用于固定抽气单向阀门的气阀固定管,在负压装置内设有作用于人体的超声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负压装置与抽气囊连接处还设有一个单向阀门,负压装置的外壳上还设有注药单向阀门,注药单向阀门与负压装置内设置的导管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超声装置通过负压装置内设置的支架板和密闭壳固定,超声装置由超声探头和超声集成块组成,超声探头通过其顶端设置的接线柱和导线与超声集成块连接,超声集成块通过导线依次与负压装置外壳上设置的电路接入口及负压装置外的降电压装置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超声探头的上表面设有绝缘衬垫,下表面设有保护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线外侧设有用于保护导线和保证安全的导线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路接入口(14)处也设有一个导线接线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真空负压超声经皮给药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使用操作方便,药物成分挥发性小,提高药物利用率,减少了药物浪费;第二,本专利技术利用负压装置改变皮肤表面的结构,降低皮肤的致密度,提高细胞膜通透性,扩展毛孔利于大分子药物导入,使药物安全有效地透过皮肤、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以克服现有技术单一导入方式的问题;第三、本专利技术装置能够使给药空间严密,经过负压作用可使皮肤表面疏松、皮内充血、表皮角质层断裂、角质细胞间隙增大,皮肤电阻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在超声波的刺激下为药物提供透皮给药的动力,以此提高药物的的透皮效率,增大药物的透皮渗入量,从而增强治疗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很注重装置的细节设置,把导线卡在导线槽中,可以使导线整体且不易损坏,导线连接处设置接线柱,因为接线处导线易折断,接线柱设置可以保护导线,虽然超声探头和超声集成块已被密闭壳密闭,但为了保证安全,在超声探头的顶端和底端又分别设置了绝缘衬垫和保护层等。超声波具有以下的优越效应:1. 超声波的高速振动产生的辐射压使药物沿声波传播的方向推动,促进药物渗透;2.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声微流促使药物向皮肤、汗腺、毛囊的通道流动,声微流产生的切变力还能使皮肤的屏障减弱,增加药物的扩散性;3. 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可造成皮肤角质层脂质双层的无序化排列,因其引起的角质层空隙可能达到4um,从而促进药液的经皮渗透。    综上,本装置通过真空负压和超声波的有利结合,提高药物的透皮效率,增大药物的透皮渗入量,从而增强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超声探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负压装置,2、注药单向阀门,3、导管,4、支架板,5、抽气囊,6、单向阀门,7、超声探头,8、保护层,9、绝缘衬垫,10、超声集成块,11、接线柱,12、导线槽,13、密闭壳,14、电路接入口,15、降电压装置,16、导线,17、抽气单向阀门,18、气阀固定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负压超声经皮给药装置,所述的经皮给药装置由用于对人体表产生负压吸引的负压装置1和用于使负压装置内产生负压的抽气囊5组成,抽气囊5和负压装置1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抽气囊5的顶端设有抽气单向阀门17和用于固定抽气单向阀门17的气阀固定管18,在负压装置1内设有作用于人体的超声装置。负压装置1与抽气囊5连接处还设有一个单向阀门6,负压装置1的外壳上还设有注药单向阀门2,注药单向阀门2与负压装置1内设置的导管3连通。超声装置通过负压装置1内设置的支架板4和密闭壳13固定,超声装置由超声探头7和超声集成块10组成,超声探头7通过其顶端设置的接线柱11和导线16与超声集成块10连接,超声集成块10通过导线16依次与负压装置1外壳上设置的电路接入口14及负压装置1外的降电压装置15连接。超声探头7的上表面设有绝缘衬垫9,下表面设有保护层8。导线16外侧设有用于保护导线和保证安全的导线槽12。电路接入口14处也设有一个导线接线柱。本专利技术装置在使用时,用注射器通过注药单向阀门2向负压装置1中注射药液,然后用手挤压抽气囊5使装置达到负压状态,接通电源线,使装置运转促进药液的吸收。使用完毕多余的药液用注射器通过注药单向阀门2抽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负压超声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皮给药装置由用于对人体表产生负压吸引的负压装置(1)和用于使负压装置内产生负压的抽气囊(5)组成,抽气囊(5)和负压装置(1)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抽气囊(5)的顶端设有抽气单向阀门(17)和用于固定抽气单向阀门(17)的气阀固定管(18),在负压装置(1)内设有作用于人体的超声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负压超声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皮给药装置由用于对人体表产生负压吸引的负压装置(1)和用于使负压装置内产生负压的抽气囊(5)组成,抽气囊(5)和负压装置(1)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抽气囊(5)的顶端设有抽气单向阀门(17)和用于固定抽气单向阀门(17)的气阀固定管(18),在负压装置(1)内设有作用于人体的超声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负压超声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装置(1)与抽气囊(5)连接处还设有一个单向阀门(6),负压装置(1)的外壳上还设有注药单向阀门(2),注药单向阀门(2)与负压装置(1)内设置的导管(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负压超声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装置通过负压装置(1)内设置的支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萍朱龙刚李振伟郭静玉张玲胡志刚张丰收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