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496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包括一装置于两车轮之间的刹车踏板,让操作者可藉由踩踏一刹车踏板,经由连动杆及末端的驱动件之转动,利用一弹性组件将两侧的刹车环同时推向两侧分别对应的车轮卡掣齿,使两车轮得以同步刹车。解除刹车时,再反向踩踏刹车踏板,使两侧的驱动件可同步地将刹车环推离车轮的卡掣齿,如此同步地解除两侧车轮的刹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婴儿车刹车结构,机构操作简便,安全实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同步刹车结构,尤指利用 一踏板对两侧车轮作同步刹 车或解除刹车的运用于婴儿车的同步刹车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嬰儿手推车的刹车机构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一种在左、右两后 轮个别地设置一踩踏板,在每一踩踏板各自设有嵌齿,随着踩踏板的转动可令 其嵌齿嵌入后轮的刹车齿槽,藉此将后轮刹停。此类刹车的控制机构分左、右 两边单独进行,操作麻烦,尤其在碰到紧急状况时,无法同时将两侧的后轮刹 住时,将会造成手推车晃移、打转或倾倒,导致婴儿摔倒受伤。这种左、右无 法同步的刹车机构,目前仍应用于慢速行驶的婴儿手推车、或行驶于平稳路面 的婴儿手推车等等。对于以较高速度行驶、或行驶于较为陡峭的斜坡路面时, 基于安全性的考虑,两后轮同步刹车就显得重要。以英国为例,他们已将嬰儿 车单踩双刹纳入安全标准。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能运用于婴儿车的同步刹车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装置于两车轮中间的剎 车踏板,操作者可踩踏所述刹车踏板,让一连动杆去驱转两端的驱动件,进而 利用弹性组件将两侧之刹车环同时推向车轮之卡掣齿,藉以达到同步刹车的制 动效果。欲解除刹车时,使用者可反向踩踏刹车踏板,以使两侧之驱动件同步 地将刹车环脱离车轮的卡掣齿,达到同步解除左、右两侧车轮之刹车。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所述结构设置为用于操作者以踩踏方式同步控 制嬰儿车两侧车轮产生刹车及解除刹车作用并安装于婴儿车脚管下端的同步刹车结构,其包括 一对连接于所述脚管下端并枢接一具有卡掣齿的车轮的轮座; 一可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一对轮座之间的连动杆,而于所述连动杆的两端还连接 一具有驱动斜面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连动杆同步转动; 一固定连接于 所述连动杆上用以驱转所迷连动杆及所述驱动件的刹车踏板; 一套接于所述连 动杆的端部并具有一止动部与被驱动斜面的刹车环,其中所述止动部与所述车轮的卡掣齿相邻,所述,皮驱动斜面与所迷连动杆的驱动斜面相邻; 一设置于所 述刹车环与所述连动杆之间的弹性組件,藉由刹车环压犁使所述刹车环与所述卡掣齿卡掣或者脱离。所述轮座枢接于所述婴儿车脚管上,在所述轮座与脚管之间还连接一使所 述轮座具有防震效果的拉伸弹簧。所述刹车踏板设置于所述连动杆的中间位置,所述刹车踏板还包括一踩踏部。所述被驱动斜面设置于所述刹车环的内侧端面。所述连动杆还包括一止挡部,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剎车 环之间。所述弹性组件采用的是压缩弹簧。 所述车轮的卡掣齿设置为放射状凸柱。 所述剎车环的止动部设置为凹槽。本技术提供的婴儿车刹车结构,由于设置了安装于两车轮中间的刹车 踏板,操作者可前、后踩踏所述刹车踏板,让一连动杆去驱转两端的驱动件, 进而将两侧之刹车环同步推向或脱离车轮之卡掣齿,藉以达到同步刹车或者解 除剎车的效果。整套机构操作简便,安全实用。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图4是本技术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一个实施例的刹车踏板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婴儿车同步剎车结构一个实施例的刹车情况下驱动件与刹车环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一个实施例的解除刹车情况下驱动件与刹车环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l及图2,揭示了本技术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其 包括有婴儿车骨架IO、脚管ll、轮座2、轮轴21、拉伸弹簧22、枢设部23、 车轮3、卡掣齿31、连动杆4、止挡部41、刹车踏板5、踩踏部51、驱动件6、 驱动斜面61、刹车环7、被驱动斜面71、止动部72、弹性组件8。参阅图1-3所示的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实施例,操作者可利用刹车踏板5 达到左、右两侧车轮同步刹车或同步解除刹车的控制。本实施例的嬰儿车同步 刹车结构为结合于一婴儿车骨架10。其中嬰儿车骨架IO具有一展开及收折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为一纵向收折的骨架IO,包括有脚管11 (包括有前脚管以及 后脚管)。本实施例的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包括一对轮座2、 一连动杆4、 一刹车踏板 5、 一驱动件6、 一刹车环7及一弹性组件8。轮座2枢接于脚管11的下端,轮座2设有一轮轴21贯穿而单边或双边枢 设车轮3,其中车轮3的内侧边设置卡掣齿31。在本实施例当中,卡掣齿31系 呈放射状凸柱。而车轮3装置于轮座2时,卡掣齿31为朝向轮座2并贴近轮座 2。此外,每一轮座2与脚管11之间系设有一拉伸弹簧22,以使本实施例轮座 2具有防震的效果。连动杆4,系可转动的枢接于两侧轮座2之间,而于连动杆4的两侧设置止 挡部41。参阅图4所示的剎车踏板5,为固定连接于连动杆4中间位置,刹车踏板5 具有一刹车踩踏部51,提供给操作者踩踏,进而使所述连动杆朝顺时针或逆时 4十方向转动。驱动件6可转动的套接于连动杆4之一侧,而使驱动件6得与连动軒4共 同转动,驱动件6于其环状端面系设有驱动斜面61 刹车环7可转动且滑动地套接于所迷连动杆4。刹车环7的内側端部设有与 驱动件6相对的被驱动斜面71,而另一端则延伸出止动部72,并使其相邻于车 轮的卡掣齿31。在本实施例当中,止动部72设置为能与卡掣齿31卡合的凹槽。弹性组件8装置于所述连动杆4的止挡部41与刹车环7之间,藉以保持对 刹车环7对车轮3卡犁齿31的刹车状态,在本实施例当中,弹性组件8为一压 缩弹簧。参考图5、 6所示,藉由上述构件的组合,未刹车时,刹车环7受驱动件6 限制而压掣弹性组件8,并使卡掣齿31保持一定距离,使车轮3得自由转动, 此时,所述驱动件6的驱动斜面61与此刹车环7的净皮驱动斜面71系为相错位; 而当操作者欲刹车时,系踩踏所述刹车踏板5的刹车踩踏部51,以使其带动连 动杆4转动,同时令连接于两端的驱动件6同时转动,而当所述驱动件6转动 时,所述驱动斜面61与被驱动斜面61随转动而贴合,以使所述刹车环7藉由 弹性组件8的弹力,将刹车环7朝驱动件6移动,同时使刹车环7具止动部72 的一端进入所述车轮3的卡掣齿31,而使其形成限制车轮3转动的刹车状态。而当操作者欲解除刹车时,则踩踏剎车踏板5的释放刹车踩踏部52,而使 连动杆4及两侧的驱动件6反向转动,此时,藉所述驱动件6的驱动斜面61推 顶刹车环7的被驱动斜面71,使刹车环7直线移动而离开驱动件6,并压掣弹 性组件8,进而使所述刹车环7的止动部72脱离车轮3的卡掣齿31,而使其达 到解除刹车的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嬰儿车剎车结构,由于设置了安装于两车轮中间的刹车 踏板,操作者可前、后踩踏所述刹车踏板,让一连动杆去驱转两端的驱动件, 进而将两側之刹车环同步推向或脱离车轮之卡掣齿,藉以达到同步剎车或者解除刹车的效果。整套机构操作简便,安全实用。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 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 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设置为用于操作者以踩踏方式同步控制婴儿车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设置为用于操作者以踩踏方式同步控制婴儿车两侧车轮产生刹车及解除刹车作用并安装于婴儿车脚管下端的同步刹车结构,其包括:    一对连接于所述脚管下端并枢接一具有卡掣齿的车轮的轮座;    一可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一对轮座之间的连动杆,而于所述连动杆的两端还连接一具有驱动斜面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连动杆同步转动;    一固定连接于所述连动杆上用以驱转所述连动杆及所述驱动件的刹车踏板;    一套接于所述连动杆的端部并具有一止动部与被驱动斜面的刹车环,其中所述止动部与所述车轮的卡掣齿相邻,所述被驱动斜面与所述连动杆的驱动斜面相邻;    一设置于所述刹车环与所述连动杆之间的弹性组件,藉由刹车环压掣使所述刹车环与所述卡掣齿卡掣或者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川铭江森永洪圣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