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379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包括壳体、拉杆、活塞圈和调节阀;拉杆包括杆体,杆体前端设有销孔,杆体尾端连接有活塞头;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筒形,壳体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杆体相匹配的贯穿孔,杆体通过贯穿孔从壳体中穿出;所活塞头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活塞头外缘的凹槽中嵌置有与壳体内壁密封的活塞圈,活塞圈上涂置有阻尼液膜;调节阀包括固定壳和嵌置在固定壳内部的Y型进气阀片,进气阀片底部设置有通气孔,调节阀的固定壳固定设置于壳体的开口部,进气阀片可开闭的扣合在壳体与所述固定壳之间。其可适用重负载结构,开启时受阻力缓慢打开,关闭时无阻力轻松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箱体盖板过快开启的空气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
技术介绍
目前,空气阻尼器普遍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汽车或家电等领域,如汽车手套箱等相关部件。其实质上是一种连接件间起缓冲、减震作用的连接器,可以增加产品舒适性延长活动件使用寿命。现有的单向空气阻尼器大多只适用于负载较轻的产品上安装,如用在重负载结构上会出现开启过快,影响舒适度。如采用双向重型空气阻尼器可使重负载结构开启时缓慢匀速打开,但关闭时需克服较大摩擦阻力才能关闭,影响操作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适用重负载结构,开启时受阻力缓慢打开,关闭时无阻力轻松关闭的单向空气阻尼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基于现有的空气阻尼器,在现有空气阻尼器基础上改进了进气调节结构而成,包括壳体、拉杆、活塞圈和调节阀;所述拉杆包括杆体,杆体前端设有销孔,杆体尾端连接有活塞头;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筒形,所述壳体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杆体相匹配的贯穿孔,所述杆体通过贯穿孔从所述壳体中穿出;所述活塞头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可在壳体内部做往复运动,所述活塞头外缘的凹槽中嵌置有与所述壳体内壁密封的活塞圈,所述活塞圈上涂置有阻尼液膜;所述调节阀包括固定壳和嵌置在固定壳内部的Y型进气阀片,所述进气阀片底部设置有通气孔,所述调节阀的固定壳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所述进气阀片可开闭的扣合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壳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圈的轴向截面为V型,V型开口朝向所述杆体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杆体为截面是工字型的杆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开口边沿高低交错设有卡口 A与卡口B,所述固定壳的边沿高低交错设有卡头A与卡头B,所述卡头A卡入所述卡口 A中,所述卡头B卡入所述卡口 B中;所述卡口 A、卡口 B、卡头A与卡头B的数目均在二个以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壳体的开口端设置特殊结构的调节阀,利用调节阀单向开启的特性,实现载荷开启时受阻力缓慢打开,关闭时无阻力轻松关闭。通过对调节阀端部的通气孔大小的调整,从而有效调节进入空气阻尼器中的空气量,从而在轻、重负载结构中兼容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剖面图;其中:1、壳体,11、贯穿孔,12、卡口 A,13、卡口 B,2、拉杆,21、杆体,22、销孔,23、活塞头,3、活塞圈,4、调节阀,41、固定壳,42、进气阀片,43、通气孔,44、卡头A,45、卡头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和3对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基于现有的空气阻尼器,在现有空气阻尼器基础上改进了进气调节结构而成,包括壳体1、拉杆2、活塞圈3和调节阀4 ;所述拉杆2包括杆体21,杆体21前端设有销孔22,杆体21尾端连接有活塞头23 ;所述壳体I为一端开口的筒形,所述壳体I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杆体21相匹配的贯穿孔11,所述杆体21通过贯穿孔11从所述壳体I中穿出;所述活塞头23置于所述壳体I内部并可在壳体I内部做往复运动,所述活塞头23外缘的凹槽中嵌入与所述壳体I内壁密封的活塞圈3,所述活塞圈3上涂置有阻尼液膜;所述调节阀4包括固定壳41和Y型进气阀片42,所进气阀片42底部设置有通气孔43,所述调节阀4的固定壳41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I的开口部,所述进气阀片42可开闭的扣合在所述壳体I的开口上。使用本技术时,先将活塞圈3套入活塞头23外缘相应的凹槽中,并在活塞圈3表层均匀涂置阻尼液膜;将拉杆2的销孔22 —端通过壳体从贯穿孔11中穿出,将拉杆2的活塞头23装入壳体中;把调节阀4的进气阀片42面向壳体I的开口端扣合至壳体的开口上,将调节阀4的固定壳41与壳体I固定连接。将销孔22与壳体I分别与部件(如汽车手套箱)的开合部位相连,当部件(如汽车手套箱)进行开启动作时拉动拉杆2,活塞圈3运动,由拉杆2、活塞圈3、壳体I与调节阀4所围合而成的气室的体积增大,气压减小,这时进气阀片42贴紧壳体1,使空气仅从通气孔43处缓慢流入气室内,同时阻尼液在活塞圈3运动时在壳体I腔壁形成阻尼油膜,产生阻尼力。当部件(如汽车手套箱)进行关闭动作时,活塞圈3反向运动,由拉杆2、活塞圈3、壳体I与调节阀4所围合而成的气室的体积减小,气压增大,这时进气阀片42与壳体I分离形成缝隙,帮助气室内空气的排出,增加了空气排出的速率,消除了气压阻力,从而使轻松关闭。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专利技术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拉杆(2)、活塞圈(3)和调节阀(4);所述拉杆(2)包括杆体(21),杆体(21)前端设有销孔(22),杆体(21)尾端连接有活塞头(23);所述壳体(I)为一端开口的筒形,所述壳体(I)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杆体(21)相匹配的贯穿孔(11),所述杆体(21)通过贯穿孔(11)从所述壳体(I)中穿出;所述活塞头(23)置于所述壳体(I)内部并可在壳体(I)内部做往复运动,所述活塞头(23)外缘的凹槽中嵌置有与所述壳体(I)内壁密封的活塞圈(3),所述活塞圈(3)上涂置有阻尼液膜;所述调节阀(4)包括固定壳(41)和嵌置在固定壳41内部的Y型进气阀片(42),所述进气阀片(42)底部设置有通气孔(43),所述调节阀(4)的固定壳(41)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I)的开口部,所述进气阀片(42)可开闭的扣合在所述壳体(I)与所述固定壳(4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圈(3)的轴向截面为V型,V型开口朝向所述杆体(21)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21)为横截面是工字型的杆体。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开口边沿高低交错设有卡口 A (12)与卡口 B (13),所述固定壳(41)的边沿高低交错设有卡头A (44)与卡头B (45),所述卡头A (44)卡置于所述卡口 A (12)中,所述卡头B (45)卡置于所述卡口 B (13)中;所述卡口 A (12)、卡口 B (13)、卡头A (44)与卡头B (45)的数目均在二个以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包括壳体、拉杆、活塞圈和调节阀;拉杆包括杆体,杆体前端设有销孔,杆体尾端连接有活塞头;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筒形,壳体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杆体相匹配的贯穿孔,杆体通过贯穿孔从壳体中穿出;所活塞头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活塞头外缘的凹槽中嵌置有与壳体内壁密封的活塞圈,活塞圈上涂置有阻尼液膜;调节阀包括固定壳和嵌置在固定壳内部的Y型进气阀片,进气阀片底部设置有通气孔,调节阀的固定壳固定设置于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拉杆(2)、活塞圈(3)和调节阀(4);所述拉杆(2)包括杆体(21),杆体(21)前端设有销孔(22),杆体(21)尾端连接有活塞头(23);所述壳体(1)为一端开口的筒形,所述壳体(1)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杆体(21)相匹配的贯穿孔(11),所述杆体(21)通过贯穿孔(11)从所述壳体(1)中穿出;所述活塞头(23)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并可在壳体(1)内部做往复运动,所述活塞头(23)外缘的凹槽中嵌置有与所述壳体(1)内壁密封的活塞圈(3),所述活塞圈(3)上涂置有阻尼液膜;所述调节阀(4)包括固定壳(41)和嵌置在固定壳41内部的Y型进气阀片(42),所述进气阀片(42)底部设置有通气孔(43),所述调节阀(4)的固定壳(41)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部,所述进气阀片(42)可开闭的扣合在所述壳体(1)与所述固定壳(4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浩军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共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