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正贵专利>正文

一种抗震全自动排渣沼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149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全自动排渣沼气池,在发酵池顶部上方依次设有排渣室、过滤室和水压间,所述排渣室与过滤室之间邻接且设有第一过滤板,过滤室与水压间之间邻接且设有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滤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板的滤孔直径;在发酵池内设有防震梁,所述防震梁包括主梁和副梁,所述副梁设有两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产生沼气过程中会将陈旧沼渣从排渣管排出,排出的沼渣进入排渣室,通过过滤室两侧壁上的过滤网将沼渣中的固态沼渣过滤出来,沼液流入水压间,如此有利于生成的沼气上升到发酵池上部的贮气室,比现有的沼气池产气量多3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抗震性好,从而可以适应山区、地质活跃、地震频发等地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沼气池,特别涉及一种抗震全自动排渣沼气池
技术介绍
现在随着各类沼气池在农村大量推广普及,提高了农村生物能源利用率,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促进了畜禽、鱼牧和种植业联动发展,形成了绿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向沼气池内装入各种原料、水以及发酵菌种,密封后启动使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原料发酵后产生可燃烧使用的沼气,作为洁净能源供用户使用。沼气池需要定期排渣,一般用1-2年后由于渣满导致产气空间变小,人们通常使用抽渣机抽渣,但往往不容易彻底,而且一些机械也难以完全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还得用人工下池清渣,对人身安全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尤其是,沼气池运行后,原料液体的表层会形成浮渣,时间久了,浮渣结壳,液体表面就会形成一层硬壳,影响发酵过程,降低沼气产量,也阻碍了形成的沼气从原料内上升到发酵池上方的贮气室。因此需要定期对沼气池内的液体进行搅拌,现有技术是在发酵池内设有电动搅拌装置,该装置增加了技术和成本的投入,不利于向农村进行推广。目前,很多沼气池的结构均是用于平原地区,地质结构稳定,因此沼气池的结构要求简单,但无法适应地质活跃、地震频发的地区,稍有震感,便将沼气池震裂,沼气泄露,造成损失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沼气池,具备抗震能力,且可以自动将发酵池内的沼渣带出,然后将从沼渣中过滤出的水回流至发酵池,形成循环,对发酵池内原料形成了循环搅拌的作用,有利于产生沼气。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抗震全自动排渣沼气池,包括埋设在地面下的发酵池,所述发酵池包括向上弓起的池顶盖和池体,顶部中央设有池口,在发酵池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管和排渣管,所述池顶盖和池体交接的边缘线与地平面在同一平面内,在发酵池的池顶盖上位于池口相同的一侧依次设有邻接的排渣室、过滤室和水压间,所述排渣管竖直向上通入排渣室内,所述水压间邻设于进料管,水压间与进料管之间设有连通的回液口,所述回液口设有单向阀门;所述排渣室与过滤室之间设有第一过滤板,过滤室与水压间之间设有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滤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板的滤孔直径;在排渣室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排渣口,所述第一排渣口设有第一阀门,在过滤室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排渣口,所述第二排渣口设有第二阀门;在发酵池内还设有防震梁。所述防震梁包括水平设置的主梁,所述主梁两端均设有Y形分支,所述进料管和排渣管分别位于Y形分支的中间;所述主梁两侧分别设有等距分布的副梁,每侧副梁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副梁的中心线与主梁的中心线垂直且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主梁上还设有竖直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下端垂直固定于池体底部,支撑梁上端与池顶盖固定连接。主梁两侧的副梁分别设有两根,且两侧的副梁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梁设于副梁和主梁的交接处。所述池口设有竖直向上伸出的颈部,沿池体侧壁向上延伸出一圈竖直的围墙,所述围墙的顶面与池口颈部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排渣室、过滤室和水压间设于池顶盖上的一侧,由围墙构成其外侧壁。所述围墙内设有水平放置的顶梁,顶梁所述顶梁两端为Y形的顶梁分支,所述进料管位于顶梁分支的中间,所述排渣管的顶端位于顶梁分支中间的下方位置,所述顶梁的中部断开,分别固定在池口的颈部两侧,所述顶梁两侧分别设有等距分布的连接梁,每侧连接梁的数量至少为两根,连接梁的中心线与顶梁的中心线垂直且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顶梁和连接梁设于池顶盖上方,两者的上顶面均和围墙的上顶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顶梁与池顶盖之间设有竖直的封闭墙板,位于顶梁相同一侧的两根顶梁分支与池顶盖之间也设有竖直的封闭墙板,顶梁另一侧的两根顶梁分支之间的连接梁数量为两根,该两根连接梁与池顶盖之间分别设有透空墙板,通过透空墙板将池顶盖上方这一侧的空间分隔成三个区域,依次为排渣室、过滤室和水压间;所述透空墙板的透空部分的边缘均设有卡扣,用于固定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发酵池的池体俯视投影中间为矩形,两端为弧形。所述池体外设有存渣槽,所述存渣槽的槽口顶端紧邻第一排渣口的底端,在存渣槽内靠近底部的位置水平设有渗水板。所述池体高度为1.5米。所述排渣管的底端入口位于发酵池内水与原料的交界处,其所在水平面与池体底部内壁所在水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池体高度的2/5~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本技术发酵池在产生沼气过程中会将发酵池底部的陈旧沼渣从排渣管排出,排出的沼渣进入排渣室,通过过滤室两侧壁上的过滤网将沼渣中的固态沼渣过滤出来,沼液流入水压间。当用户用气的时候,发酵池内气压变低,则会将水压间内的沼液通过回液口吸入发酵池内,形成循环回流,冲刷发酵池,保证发酵池内水份的含量。因此,既有利于发酵池内原料的充分发酵,又有利于生成的沼气上升到发酵池上部的贮气室,比现有的沼气池产气量多出30%。二、本技术的发酵池中间为矩形,两边为半圆形,进料管和排渣管分别位于发酵池的两端,本技术的池体中部为矩形,相对于圆形而言,在池体中部的两侧不会因为直径太大而减弱了沼液和沼渣的流动性。因此发酵池内部更容易形成回流,且冲刷力大,促进循环。三、本技术通过两级过滤,使得沼液的沼渣杂质更好的过滤出来,降低沼液浓度,沼液流入水压间,滤出的沼渣则可作为优质肥料。四、本技术整体结构紧密,排渣室、过滤室、水压间均设于发酵池顶部上方,有效利用了发酵池顶部上方空间,通过发酵池肩部向上设置的竖直围墙形成空间,在空间内间隔出排渣室、过滤室和水压间等,因此占地面积小,结构稳固性好。五、本技术在发酵池内设置了防震梁,保证发酵池的结构稳固,抗震性好,从而可以适应山区、地质活跃、地震频发等地区。在发酵池上方的围墙内同样设置了用于防止围墙倒塌的顶梁,同时也可以起到防震的作用,因此本技术的结构十分稳固。六、本技术的高度为1.5米,体积的选择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池体的长度来实现,在本技术中的排渣管底端入口位于发酵池内水与原料的交界处,其与池体底部的距离约为池体高度的2/5~1/2。因为原料是沉在水下,所以,产气时,从排渣管压入排渣室的是原料上层的水,而只有当加入新的原料时,才会将发酵过的原料从排渣管挤出。这样便可保证发酵池内原料分量不变,保证发酵池的工作连续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B-B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C-C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埋设地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埋设在地面下的发酵池1,所述发酵池I包括向上弓起的池顶盖2和池体3,顶部中央设有池口 4,在发酵池I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管5和排渣管6,所述池顶盖2和池体3交接的边缘线与地平面在同一平面内,在发酵池I的池顶盖2上位于池口 4相同的一侧依次设有邻接的排渣室7、过滤室8和水压间9,所述排渣管6竖直向上通入排渣室7内,所述水压间9邻设于进料管5,水压间9与进料管5之间设有连通的回液口 10,所述回液口 10设有单向阀门11。在排澄室7与过滤室8之间设有第一过滤板12,过滤室8与水压间9之间设有第二过滤板13,第一过滤板12的滤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板13的滤孔直径。在排渣室7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排渣口 14,所述第一排渣口 14设有第一阀门15,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全自动排渣沼气池,包括埋设在地面下的发酵池,所述发酵池包括向上弓起的池顶盖和池体,顶部中央设有池口,在发酵池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管和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顶盖和池体交接的边缘线与地平面在同一平面内,在发酵池的池顶盖上位于池口相同的一侧依次设有邻接的排渣室、过滤室和水压间,所述排渣管竖直向上通入排渣室内,所述水压间邻设于进料管,水压间与进料管之间设有连通的回液口,所述回液口设有单向阀门;所述排渣室与过滤室之间设有第一过滤板,过滤室与水压间之间设有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滤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板的滤孔直径;在排渣室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排渣口,所述第一排渣口设有第一阀门,在过滤室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排渣口,所述第二排渣口设有第二阀门;在发酵池内还设有防震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正贵蒋以刚
申请(专利权)人:蒋正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