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TO装置中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包括碱洗塔,所述的碱洗塔自下而上包括一段、二段和三段,各段均通过塔外回路进行洗涤液的循环,分别构成一段、二段和三段循环,碱液配制罐通过碱液管道连接三段循环的回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注装置设置两路消泡剂加注管道,第一条加注管道接入碱液管道,第二条加注管道接入一段循环的塔外回路。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仍然采用碱液携带的方式,同时在碱洗塔一段和三段进行加注,能够有效解决碱洗塔因起泡发生的液泛问题,同时节省了大量消泡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甲醇制烯烃(MTO)
,具体涉及一种MTO装置中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
技术介绍
甲醇制烯烃工艺(MTO)是一种以煤基或天然气基合成的甲醇为原料制取低碳烯烃的工艺技术。MTO装置包括反应再生系统,其经过甲醇脱水反应生成DME后进一步反应生成乙烯、丙烯等主产物,副产CO2、少量氧化物及大量的水,产品气经初步洗涤压缩后,与OCP裂解装置产出的工艺气一同送入碱洗塔中洗涤。从MTO装置和OCP装置过来的工艺气中的酸性气体如CO2、硫化氢等在碱洗塔中洗涤脱除,为下游的深冷分离提供条件。根据MTO装置碱洗塔的原有设计,为了消除产品气中过多醛酮等氧化物导致出现的起泡现象,需在碱洗塔中加入消泡剂,通常是在碱洗塔三段,即强碱段注入消泡剂,并随碱液依次溢流至二段(中碱段)及一段(弱碱段),以便在起泡时可迅速抑泡,保证碱洗塔的稳定操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碱洗塔起泡易在一段循环中发生,并逐渐上移至二段、三段。碱洗塔进料中醛酮等氧化物含量较高,且其极易导致起泡,由于碱洗塔是从底部即一段进料,而此处消泡剂浓度较低,因此一段极易出现起泡现象,一旦一段发生起泡,则一、二段间压差将迅速上升,导致二段消泡剂无法继续溢流至一段,从而引起一段更严重的起泡,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碱洗塔二段、三段也因醛酮等氧化物的集聚出现起泡现象,整个碱洗塔因起泡严重,压差过高,各段循环中断,造成碱洗塔无法正常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TO装置中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解决碱洗塔起泡严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MTO装置中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包括碱洗塔,所述的碱洗塔自下而上包括一段、二段和三段,各段均通过塔外回路进行洗涤液的循环,分别构成一段、二段和三段循环,碱液配制罐通过碱液管道连接三段循环的回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泡剂加注装置设置两路消泡剂加注管道,第一条加注管道接入碱液管道,第二条加注管道接入一段循环的塔外回路。所述的碱洗塔中,三段的上方还包括四段,四段通过塔外回路构成四段循环进行除氧水的循环。所述的碱洗塔中,各段的塔外回路均在该段的底部出料,顶部回流,在出料口和回流口的连接管道上还包括阀门、循环泵,还可以包括加热器或冷却器。所述的碱液管道上设置注碱泵。采用本技术的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其消泡剂加注方案是同时在一段即进料段和三段即强碱段进行加注,仍然采用碱液携带的方式,通过弱碱的循环带入碱洗塔一段中,在碱洗塔起泡伊始就进行抑泡,避免了因起泡过于迅速引起的消泡剂无法溢流至一段的情况出现,同时三段继续加注消泡剂,也避免了二段、三段中氧化物集聚导致的起泡现象。本技术的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碱洗塔因起泡发生的液泛问题,同时节省了大量消泡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方式】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加以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MTO装置中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碱洗塔,2、一段循环,3、二段循环,4、三段循环,5、四段循环,6、碱液配制罐,7、注碱泵,8、碱液管道,9、第一条消泡剂加注管道,10、第二条消泡剂加注管道,11、循环泵,12、加热器,13、冷却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给予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有必要指出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
技术实现思路
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MTO装置中含醛酮等氧化物的产品气自碱洗塔I底部进料,碱洗塔I自下而上分为四段,分别是一段(即进料段)、二段、三段和四段,各段均通过塔外回路进行洗涤液的循环,其中,一段循环2、二段循环3和三段循环4为碱液循环进行洗涤,四段循环5为除氧水循环进行洗涤。各段的塔外回路均在该段的底部出料,顶部回流,在出料口和回流口的连接管道上还包括阀门、循环泵11,还可以包括加热器12或冷却器13。碱液自碱液配制罐6由注碱泵7通过碱液管道8注入三段循环的回流口,并溢流至一段和二段,碱液浓度通常为10wt%,因此自上而下构成强碱段、中碱段和弱碱段。经碱洗塔洗涤后的产品气自塔顶出。为了消除产品气中过多醛酮等氧化物导致出现的起泡现象,需在碱洗塔中加入消泡剂。根据本技术的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同时在一段即进料段和三段即强碱段进行加注,仍然采用碱液携带的方式,即加注装置设置两路消泡剂加注管道,第一条加注管道9接入碱液管道8,第二条加注管道10接入一段循环的塔外回路。 如图1,在碱洗塔I的原有设计中,消泡剂注入点为A处,通过三段循环4带入碱洗塔I内,并通过溢流进入二段循环3、一段碱液循环2中,根据本技术的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则在碱洗塔I中增加了 B处注入点,大大降低了碱洗塔一段起泡的可能性,并避免了由于物料变化、起泡过快出现的一段大量起泡导致压差过高,消泡剂无法进入一段情况的出现,同时也降低了消泡剂的注入量。改造前碱洗塔平均5-8天出现一次因起泡导致的液泛现象,同时为了保证碱洗塔一段、二段碱液中的消泡剂浓度,消泡剂在A点的注入量为0.3kg/h ;根据本技术进行改造后,碱洗塔虽有起泡现象,但在加大B点注入量后起泡现象很快消失,未出现导致液泛的情况,同时消泡剂总用量大大降低,控制在0.lkg/h。碱洗塔采用上述装置加注消泡剂,一年可避免因液泛导致的经济损失约37.8万元,可节省消泡剂约1.7t,价值8.6万元,总计每年可节约成本46.4万元。【主权项】1.一种MTO装置中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包括碱洗塔(I ),所述的碱洗塔(I)自下而上包括一段、二段和三段,各段均通过塔外回路进行洗涤液的循环,分别构成一段循环(2)、二段循环(3 )和三段循环(4),碱液配制罐(6 )通过碱液管道(8 )连接三段循环(4)的回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泡剂加注装置设置两路消泡剂加注管道,第一条加注管(9)道接入碱液管道(8),第二条加注管道(10)接入一段循环(2)的塔外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洗塔(I)中,三段的上方还包括四段,四段通过塔外回路构成四段循环(5)进行除氧水的循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段的塔外回路均在该段的底部出料,顶部回流,出料口和回流口的连接管道上包括循环泵(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口和回流口的连接管道上还包括加热器(12)或冷却器(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液管道(8)上设置注碱泵(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MTO装置中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包括碱洗塔,所述的碱洗塔自下而上包括一段、二段和三段,各段均通过塔外回路进行洗涤液的循环,分别构成一段、二段和三段循环,碱液配制罐通过碱液管道连接三段循环的回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注装置设置两路消泡剂加注管道,第一条加注管道接入碱液管道,第二条加注管道接入一段循环的塔外回路。采用本技术的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仍然采用碱液携带的方式,同时在碱洗塔一段和三段进行加注,能够有效解决碱洗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MTO装置中碱洗塔消泡剂加注装置,包括碱洗塔(1),所述的碱洗塔(1)自下而上包括一段、二段和三段,各段均通过塔外回路进行洗涤液的循环,分别构成一段循环(2)、二段循环(3)和三段循环(4),碱液配制罐(6)通过碱液管道(8)连接三段循环(4)的回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泡剂加注装置设置两路消泡剂加注管道,第一条加注管(9)道接入碱液管道(8),第二条加注管道(10)接入一段循环(2)的塔外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洪涛,张善新,周洪泽,杨春胜,张在法,李继翔,
申请(专利权)人:惠生南京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