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启明专利>正文

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764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包括具有轮子的底座架和连接于底座架上的手推部件,手推部件由铰接于底座架上的空心连接管和套设于连接管内的手推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与手推部件的铰接处设有折叠部件,包括设于连接管上带有可复位推块和导向槽的支座以及铰接于底座架上可沿支座导向槽滑动的支撑杆,其中可复位推块设有卡固支撑杆的钩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折叠方便,且具有保险自锁功能,可以避免因失误而造成的误折叠,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儿童用品中的结构折叠需要。(*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属于机械
,尤其是一种具有保险 自锁功能的婴儿车折叠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很多的商品领域中,企业、商家为了使一些体积较大的产品节省 存放空间和便于搬运,往往会在产品上设置收放功能, 一般的做法就是在产品 的收放弯折处设置折叠机构,例如可折叠的婴儿车。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有 些婴儿车的折叠装置零部件比较多,结构复杂,制造和操作都很麻烦,而且生产成本也比较高;另一方面,现有的婴儿车折叠装置很多都没有保险自锁功能, 这类折叠装置会使婴儿车的稳定性变差,稍有不慎就会改变婴儿车的使用状 态,使用起来非常不安全。虽然也有部分折叠装置设置了保险自锁功能,提高 了整个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这些折叠装置收放比较费力,结构复杂, 同样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操作方便、具有保险自锁功能、安全可靠的婴儿车折叠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包括具有轮子的底座架和连接于底座架上的手推 部件,手推部件由铰接于底座架上的空心连接管和套设于连接管内的手推杆组 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与手推部件的铰接处设有折叠部件,包括设于连 接管上带有可复位推块和导向槽的支座以及铰接于底座架上可沿支座导向槽滑动的支撑杆,其中可复位推块设有卡固支撑杆的钩形。上述可复位推块铰接于支座上,该推块有部分露出支座且穿过连接管置于 连接管内。上述支座铰接有限位保险件。限位保险件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保险锁定功 能,为整个折叠机构、整个产品提供第二级保护。进一步,所述限位保险件设有手柄和至少两个限位突起。上述可复位推块通过卡簧和销轴铰接于支座一端,限位保险件通过卡簧和 销轴铰接于支座另一端。利用卡簧的弹性,当可复位推块和限位保险件在失去 外力的作用时,两者皆可恢复到常态。上述手推杆设有控制手推杆沿连接管滑动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可以控制 手推杆沿连接管纵向滑动,从而实现对折叠件的控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折叠方便,且具有保险自锁功能, 可以避免因失误而造成的误折叠,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儿童用品中的结构折 叠需要。为了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具 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标号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1—I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处于半折叠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a、图6b、图6c是手推杆作用于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处于完全折叠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具有轮子的底座架2和连接于底座架上的手 推部件,手推部件由铰接于底座架2上的空心连接管3和套设于连接管内的手 推杆31组成,手推杆31上设有控制手推杆沿连接管纵向滑动的锁定机构32。如图2 4所示,底座架2与手推部件的铰接处设有折叠部件,该折叠部 件包括设于连接管3上的支座1以及铰接于底座架2上并置于支座内的支撑杆 4。该支座1中间设有导向槽14,两端分别利用卡簧15和销轴铰接有一可复位 推块11和一限位保险件12,两端还各设有一个定位螺孔13。可复位推块11 为一不规则金属块,位于导向槽14内的部分为钩形111,露出支座1的部分为 弧线型且穿过连接管3置于连接管3内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复位推块11可 绕销轴转动一定角度,当失去外力作用时,可复位推块11在卡簧4弹性作用 下可恢复常态。该限位保险件12同样为一不规则金属条,尾端与支座1铰接, 设有手柄123和两个限位突起121、 122。位于中间的限位突起122靠近手柄的 一侧面为一垂直面,与其相对应的一侧面为弧形面;外侧的限位突起121向外 倾斜。在外力的作用下限位保险件12同样可绕销轴转动一定角度,当失去外 力作用时,限位保险件12在卡簧弹性作用下也可恢复常态。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如下所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处于展开状态。支撑杆4的两支点置于支座导向 槽14内,由可复位推块的钩形111卡固在导向槽14一端,此时支撑杆4固定 不动,整个折叠装置完全展开。如图5所示,本技术处于半折叠状态。当要折叠该婴儿车时,只要按 压手推杆上的锁定机构,手推杆31就沿连接管纵向往下滑动,顶抵可复位推块的斜面112 (如图6a所示),使之发生转动(如图6b所示),当手推杆31 尾端滑过可复位推块斜面112时,卡固支撑杆支点的钩形111旋转到支座1夕卜, 在婴儿车自身重量作用下,支撑杆4沿着导向槽14滑动,直至碰到限位保险 件12外侧的限位突起121(如图6c所示)。由于该限位突起121是向外倾斜的, 支撑杆4的挤压并不能使该限位保险件12自动转动,此时婴儿车就处于半折 叠状态。限位保险件12在这里的作用是防治由于失误而造成的误折叠,避免 损坏婴儿车和伤害小孩子。如图7所示,本技术处于完全折叠状态。当需要完全折叠该婴儿车时, 只要按下限位保险件的手柄123,限位保险件转动,外侧的限位突起转到支座 外,支撑杆4继续沿着导向槽14滑动,放开手柄123。当支撑杆4滑动碰到内 侧的限位突起122时,由于此时该限位突起122与支撑杆4接触的表面为弧形 面,在支撑杆4挤压下限位保险件可自动转动,支撑杆4可继续滑动到导向槽 14的末端并被限位保险件卡固在导向槽14内固定不定,此时婴儿车处于完全 折叠状态。如果不按压手柄123,婴儿车是处于自锁状态无法自动展开的,安 全可靠。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 型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的权 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包括具有轮子的底座架(2)和连接于底座架上的手推部件,手推部件由铰接于底座架上的空心连接管(3)和套设于连接管内的手推杆(31)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与手推部件的铰接处设有折叠部件,包括设于连接管上带有可复位推块(11)和导向槽(14)的支座(1)以及铰接于底座架上可沿支座导向槽滑动的支撑杆(4),其中可复位推块(11)设有卡固支撑杆的钩形(11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复位推块(11)铰接于支座上,该推块(11)有部分露出支座且穿过连接 管置于连接管内。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铰接有限位保险件(12)。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保险件(12)设有手柄(123)和至少两个限位突起。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可复位推块(11)通过卡簧和销轴铰接于支座一端,限位保险件(12) 通过卡簧和销轴铰接于支座另一端。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推杆(31)设有控制手推杆沿连接管滑动的锁定机构(3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包括具有轮子的底座架和连接于底座架上的手推部件,手推部件由铰接于底座架上的空心连接管和套设于连接管内的手推杆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包括具有轮子的底座架(2)和连接于底座架上的手推部件,手推部件由铰接于底座架上的空心连接管(3)和套设于连接管内的手推杆(31)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与手推部件的铰接处设有折叠部件,包括设于连接管上带有可复位推块(11)和导向槽(14)的支座(1)以及铰接于底座架上可沿支座导向槽滑动的支撑杆(4),其中可复位推块(11)设有卡固支撑杆的钩形(1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启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