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京毅专利>正文

多用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169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童车,主要由前轮,前支腿、后轮、后支腿、前扶手、旁扶手、推手、靠背架、中心基座、功能轮、连接器等组成,它是将普通的手推车加以变形而成,通过其构件的弯折及增加少量的部件,并经其简单、迅速的变形,可充当手推车、学行车、滑冰、滑雪车、三轮车、爬楼车、自行车托挂等多种车使用,适应于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既节约了原材料,又减轻了家庭购买多种儿童车的经济负担,同时少占用了空间,确为家庭中儿童的理想用品。(*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童车,应用于日常生活,属于人类生活需要类。目前市场上所见童车如手推车、儿童三轮车、学行车等,虽然分别适应一定年龄儿童之使用,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功能单一、应用范围窄、使用周期短等。如果为适应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阶段的需要而分别购买,则家庭负担过重,且多占地方。这对于目前我国家庭经济收入及住房条件都是不适合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变形即可充当三轮车、学行车等多种用途的儿童用车。本专利技术主要由前轮、前支腿、后轮、后支腿、前扶手、旁扶手、推手、靠背架、中心基座、功能轮、连接器等组成,两前支腿下端分别设有前轮,两后支腿下端分别设有后轮,中心基座通过其左、右边上的销钉与前、后支腿铰接,前支腿、后支腿上端分别与连接器相铰接,左、右两个连接器前端之间设有前扶手,两连接器上端分别固定有旁扶手,旁扶手另一端与推手相接,推手及靠背架的下端与中心基座或后支腿相接,上述即为一个普通手推车,本专利技术中的后支腿由后上支腿与后下支腿铰接而成,后上支腿与后下支腿铰接处设有一个挡板,用以限定后下支腿与后上支腿相互转动角度为适当位置,后下支腿为直筒状,在其上面设有一个滑桥,滑桥为V形,其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轴,轴上设有轮子或球或刀形条,在需要时,可将后下支腿与后上支腿铰接处翻折,后下支腿下端与前支腿下端连接并固定在一起,并使前轮向上翻折,从而使滑桥处于整车的最下方,接触地面,推、拉推手,此车即可做为爬楼车使用,若将后下支腿V形件上的轮子换为刀形条,则此车即为滑行车,可滑冰、滑雪等,此外,也可在两个后下支腿之间设置一个矩形框,矩形框两边其两端设有插棍,矩形框两边上分别固定有刀形条,需要时,将插棍插在两后支腿的孔内,即可滑雪、滑冰用,在本专利技术中,中心基座为一矩形框架,框架上设有座板,做为手推车使用时,中心基座不用变动,若做为学行车,只要拆除座板,在框架上安设软性材料,儿童手扶在软性材料上,利用原车四个轮子,即可做为学行车使用,中心基座后端设有一个螺旋状布轮件,中心基座侧端设有一个可翻折的连接板,连接板呈长方形,其下端有一个圆孔,连接板中心上部有一长孔,与长孔垂直处有一长条槽,在本专利技术中,还有一个功能轮,主要由车把、把立柱、定位器、脚蹬、轮子、螺旋状连接件等组成,其中定位器位于功能轮把立柱上,它由螺丝、弹簧卡及框架组成,弹簧卡呈螺丝状,其底部设有一个弹簧,其顶部为长条形,卡在框架上,螺丝旋在框架内,螺旋状连接件呈棍状,其截面为螺旋状,位于把立柱上,在使用时,若做为儿童三轮车使用,则将手推车的推手、靠背卸掉,后下支腿翻折,使功能轮的螺旋状连接件套在中心基座的螺旋状布轮件上,即成为儿童三轮车,若将功能轮车把部分取下,用功能轮上定位器的螺丝套在中心基座连接板下端的圆孔上,将弹簧卡长条形顶部从连接板长孔内拔出,扭转90度即卡在中心基座的连接板的长条槽上,这样,无把的功能轮即与车的侧面连为一体,用挂钩将车的另一边与自行车后架连接,就形成了自行车托挂,在功能轮车轮部分,本专利技术结构如下车轮部分主要由车轮、轮轴、轴管、滚珠、连接板、销钉、脚蹬板、车叉所组成;脚蹬与轮轴相接,车轮与轴管相接,与其它车轮部分不同的是,轮轴上固定有一个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孔,一个或多个销钉通过连接板上的孔与轴管相连接,在作为三轮车使用时,让连接板与轴管相固接,脚蹬在脚蹬板上,即可带动车轮转动,若作为自行车托挂,则将连接板上的销钉取下,使连接板与轴管脱离;此时,车轮与轴管转动,而脚蹬板与轮轴却不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为其中一面有口的盒状体,盒状体上、下两板均有两个孔,且孔孔相对,其中一对孔的旁边设有档销,连接器上的孔用于连接前、后支腿,销钉用于限定前支腿转动的角度。多用童车利用其基本形手推车的简单变形,使一车多用,且变形简单、迅速,占用空间少,即节省了大量的材料,又适合儿童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确为家庭儿童的理想用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手推车示意图其中1,遮阳架;2,旁扶手;3,前扶手;4,脚踏板;5,前支腿;6,前轮;7,连接器;8,中心基座;9,后支腿;10,后轮;11,靠背架;12,推手;图2为本专利技术变形为三轮车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变形为爬楼车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变形为滑冰车、滑雪车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变形为自行车托挂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加在后支腿上的矩形框示意图其中13,刀形条或球;14,插棍;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器示意图其中15,挡销;图8为本专利技术功能轮上定位器右视图其中16,弹簧卡;17,弹簧;18,螺丝;图9为本专利技术功能轮示意图其中19,定位器;20,螺旋状连接件;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心基座示意图其中21,螺旋状布轮件;22,连接板;图11为本技术后支腿连接示意图其中23,挡板;24,后上支腿;25,销钉;26,后下支腿;图12为本技术功能轮车轮部分示意图其中27,车叉,28,滚珠;29,车轮;30,轮轴;31,轴管;32,连接板;33,销钉;34,脚蹬板;图13为本技术自行车托挂中挂钩示意图如图(1)所示,多用童车其基本形为手推车,经变形后,可成为三轮车(2),爬楼车(图3),滑冰车(图4),自行车托挂(图5)及学行车等,其变形简单,迅速,附加零件少。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童车,主要由前轮、后轮、后支腿、前扶手、旁扶手、推手、靠背架、中心基座、功能轮、连接器等组成,两前支腿下端分别设有前轮,两后支腿下端分别设有后轮,中心基座通过其左、右边上的销钉与前、后支腿铰接,前支腿、后支腿上端分别与连接器相铰接;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后支腿由后上支腿和后下支腿铰接而成,且铰接处设有一个挡板;后下支腿为直筒状,在其上面设有一个滑桥,滑桥为v形,其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轴,轴上设有轮子或球或刀形条;中心基座为一矩形框架,框架上设有座板,中心基座后端设有一个螺旋状布轮件,中心基座侧端设有一个可翻折的连接板,连接板呈长方形,其下端有一个圆孔,连接板上部中心有一长孔,与长孔垂直处有一长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童车;其特征在于连接器为其中一面开有口的盒状体,盒状体上、下两板上均有两个孔,且孔孔相对,其中一对孔的旁边设有挡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童车其特征在于;可在两后下支腿之间设置一个矩形框,矩形框两边其两端设有插棍,矩形框两边上分别固定有刀形条或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童车;其特征在于功能轮主要由车把、把立柱、定位器、脚蹬、轮子、螺旋状连接件等组成,其中;定位器位于把立柱上,它由螺丝、弹簧卡及框架组成,弹簧卡呈螺丝状,其底部设有一个弹簧,其顶部为长条形;卡在框架上,螺丝旋在框架上;螺旋状连接件呈棍状,其截面为螺旋状,位于把立柱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童车;其特征在于功能轮的轮轴上固定有一个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孔,一个或多个销钉通过连接板上的孔与轴管相连接。全文摘要一种多用童车,主要由前轮,前支腿、后轮、后支腿、前扶手、旁扶手、推手、靠背架、中心基座、功能轮、连接器等组成,它是将普通的手推车加以变形而成,通过其构件的弯折及增加少量的部件,并经其简单、迅速的变形,可充当手推车、学行车、滑冰、滑雪车、三轮车、爬楼车、自行车托挂等多种车使用,适应于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既节约了原材料,又减轻了家庭购买多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童车,主要由前轮、后轮、后支腿、前扶手、旁扶手、推手、靠背架、中心基座、功能轮、连接器等组成,两前支腿下端分别设有前轮,两后支腿下端分别设有后轮,中心基座通过其左、右边上的销钉与前、后支腿铰接,前支腿、后支腿上端分别与连接器相铰接;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后支腿由后上支腿和后下支腿铰接而成,且铰接处设有一个挡板;后下支腿为直筒状,在其上面设有一个滑桥,滑桥为v形,其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轴,轴上设有轮子或球或刀形条;中心基座为一矩形框架,框架上设有座板,中心基座后端设有一个螺旋状布轮件,中心基座侧端设有一个可翻折的连接板,连接板呈长方形,其下端有一个圆孔,连接板上部中心有一长孔,与长孔垂直处有一长条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京毅
申请(专利权)人:方京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