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804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切土刀,所述的两切土刀之间设有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所述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由设于两轴承座之间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两端固定的蜗轮,及用于驱动蜗轮旋转的蜗杆组成,所述的驱动轴上设有组合式挖掘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蜗杆顶端的旋转摇柄,旋转摇柄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从而调节驱动轴上挖掘铲的入土角角度,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能够有效的调节挖掘铲入土角度,适应性强,能够实现马铃薯收获机对于不同土壤和条件下挖掘作业的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马铃薯收获机,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马铃薯的挖掘是马铃薯收获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的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其挖掘机构在工作过程中,运用液压油缸提升装置,其只能调节挖掘铲的整体升降,而不能适时调节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当作业于不同地块以及不同的马铃薯种植方式中,适应性弱;在作业过程中,随着土壤的逐渐增多,挖掘深度也将发生变化,工作负荷同时产生改变,进而使马铃薯收获机前进受阻,挖掘深度起伏变化大,负荷相应增加,挖掘性能不稳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不能根据需求灵活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切土刀,所述的两切土刀之间设有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所述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由设于两轴承座之间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两端固定的蜗轮,及用于驱动蜗轮旋转的蜗杆组成,所述的驱动轴上设有组合式挖掘铲。所述的组合式挖掘铲由一阶铲面、与一阶铲面后端相接的二阶铲面、及二阶铲面后端相接的防石扇三者共同组成一个有弧度的挖掘曲面。所述的二阶铲面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的驱动轴上。所述的一阶铲面、二阶铲面分别由多个铲片组成,每个铲片下安装有加强板。所述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中的每一轴承座底端设有一定位板,每一定位板上设有所述的一切土刀。所述的切土刀由刀刃和刀身两部分组成,两者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蜗轮蜗杆组合机构中的蜗杆顶端设有旋转摇柄。所述蜗轮蜗杆组合机构中的蜗杆下部设有螺纹,蜗杆螺纹的外侧设有蜗杆罩壳,蜗杆罩壳的顶端设有密封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有蜗杆调节组合机构,通过旋转蜗杆顶端的旋转摇柄,旋转摇柄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从而调节驱动轴上挖掘铲的入土角角度,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能够有效的调节挖掘铲入土角度,适应性强,能够实现马铃薯收获机对于不同土壤和条件下挖掘作业的需求,在不同地块和不同马铃薯的种植方式下,能够克服马铃薯收获机械正常作业之不足,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技术的切土刀挖掘时对土壤起到深松的作用;本技术的组合式挖掘铲由一阶铲面、二阶铲面和防石扇组成一个有弧度的曲面,这个曲面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作用较大,使挖掘铲能顺利入土,减小入土时候的阻力,也能固定挖掘深度,这样的曲面使土壤不易附着在铲面,也不易壅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切土刀,所述的两切土刀之间设有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所述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由设于两轴承座5之间的驱动轴4、所述驱动轴4两端固定的蜗轮10,及用于驱动蜗轮旋转的蜗杆9组成,所述的驱动轴4上设有组合式挖掘铲,组合式挖掘铲由一阶铲面17、与一阶铲面后端相接的二阶铲面18、及二阶铲面后端相接的防石扇19三者共同组成一个有弧度的挖掘曲面;二阶铲面18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的驱动轴4上;所述的一、二阶铲面分别由分开的多个铲片组成,每片铲片下安装有加强板;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中的每一轴承座底5端设有一定位板12,每一定位板上设有所述的一切土刀,切土刀由刀刃13和刀身14两部分组成,两者通过螺栓15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蜗轮蜗杆组合机构中蜗杆的顶端设有旋转摇柄7,蜗杆的下部设有螺纹,蜗杆螺纹的外侧设有蜗杆罩壳3,蜗杆罩壳的顶端设有密封片8。所述切土刀外形为矩形,由刀刃和刀身两部分组成,开30度锐角为刀刃,厚度为6mm。刀刃为经过热处理的Mn钢,具有一定的耐磨性、韧性和塑性,切土刀刀身为钢,具有很好的切削性能。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中的每一轴承座底端设有一定位板,定位板安装焊接于切土刀刀身的下部,将轴承座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定位板12的相应位置上,滚动轴承11通过过盈配合装配于轴承座5中。所述的组合式挖掘铲由一阶铲面、与一阶铲面后端相接的二阶铲面、及二阶铲面后端相接的防石扇三者共同组成一个有弧度的挖掘曲面;挖掘铲刀使用Mn钢,一阶铲面分别由分开的多个铲片组成,每一铲片后连接有形成二阶铲面的铲片,每片铲片下安装加强板。使用时,切土刀由刀刃和刀身两部分组成,两者通过螺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切土刀的作用下马铃薯收获机始终保持在一定的幅宽下进行工作,组合式挖掘铲由一阶铲面、二阶铲面和防石扇组成一个有弧度的曲面,曲面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作用较大,使挖掘铲能顺利入土,一阶铲面分别由分开的多个铲片组成,每片铲片下安装加强板减小入土时候的阻力,固定挖掘深度,如图3所示,根据需求通过手动旋转蜗轮蜗杆组合机构中的旋转摇柄,旋转摇柄将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使挖掘铲二阶铲面的倾斜角度改变,挖掘铲的一阶铲面随二阶铲面倾斜,从而调节整个挖掘铲入土角角度,当蜗杆螺旋线升角小于一定角度时,蜗轮蜗杆传动能自锁,采用蜗轮蜗杆的螺旋线升角为5度,从而实现调节挖掘铲入土的角度。【主权项】1.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切土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切土刀之间设有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所述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由设于两轴承座之间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两端固定的蜗轮,及用于驱动蜗轮旋转的蜗杆组成,所述的驱动轴上设有组合式挖掘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式挖掘铲由一阶铲面、与一阶铲面后端相接的二阶铲面、及二阶铲面后端相接的防石扇三者共同组成一个有弧度的挖掘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阶铲面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的驱动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阶铲面、二阶铲面分别由多个铲片组成,每个铲片下安装有加强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中的每一轴承座底端设有一定位板,每一定位板上设有所述的一切土刀。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土刀由刀刃和刀身两部分组成,两者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组合机构中的蜗杆顶端设有旋转摇柄。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组合机构中的蜗杆下部设有螺纹,蜗杆螺纹的外侧设有蜗杆罩壳,蜗杆罩壳的顶端设有密封片。【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切土刀,所述的两切土刀之间设有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所述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由设于两轴承座之间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两端固定的蜗轮,及用于驱动蜗轮旋转的蜗杆组成,所述的驱动轴上设有组合式挖掘铲。本技术通过旋转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铲面入土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切土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切土刀之间设有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所述蜗轮蜗杆调节组合机构由设于两轴承座之间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两端固定的蜗轮,及用于驱动蜗轮旋转的蜗杆组成,所述的驱动轴上设有组合式挖掘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彦武魏宏安黄晓鹏陆翔辉贺志洋张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