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宿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物理碰撞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6578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理碰撞实验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弹簧测力器、第二弹簧测力器、第一连接杆、弹动球、第二连接杆、受压球、软毛笔、滚球、支架、滑道、软毛笔支架和把手;所述底座两端和上表面中间位置分别设有支架和放置有滚球,所述支架下端分为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支架顶部向内弯曲成弧形形成提手。该物理碰撞实验装置,由支架顶部弯曲直接形成提手,节约材料同时,方便装置提拿,两个弹簧测力器分别对施加力的大小和碰撞的结果进行测量,可以进行对比,止回爪可以防止弹簧测力器复位影响测量结果或使滚球不停的来回移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可以直观的完成物理碰撞实验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理实验道具,尤其是一种物理碰撞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高中物理教具多针对某一个物理实验课程而设计为主,其使用范围狭窄,操作单一,甚至大多数的教学都是采用纯理论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会相对的降低很多。有的物理的碰撞实验教具,只是增加了一个碰撞的过程,但是对碰撞过程中的一些力的大小对结果的影响等等因素都没有考虑在内,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物理碰撞实验装置。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方案是:一种物理碰撞实验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弹簧测力器、第二弹簧测力器、第一连接杆、弹动球、第二连接杆、受压球、软毛笔、滚球、支架、滑道、软毛笔支架和把手;所述底座两端和上表面中间位置分别设有支架和放置有滚球,所述支架下端分为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支架顶部向内弯曲成弧形形成提手,所述左支架外侧与第一连接杆接触位置设有止回爪,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内侧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测力器和第二弹簧测力器,所述第一弹簧测力器和第二弹簧测力器内部还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前端分别设有受压球和弹动球,所述第一连接杆两侧设有软毛笔支架,所述软毛笔支架下端固定安装有软毛笔,所述第一连接杆末端设有把手。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表面为光滑的平面且中间位置设有放置滚球的滑道,所述滑道由底座上表面内凹形成,且滑道的直径小于滚球的直径,所述底座两侧上表面均设有刻度。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表面设有与止回爪对应的止回槽。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与第一弹簧测力器和第二弹簧测力器接触面的前端均设有带动板。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弹动球、受压球和滚球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物理碰撞实验装置,由支架顶部弯曲直接形成提手,节约材料同时,方便装置提拿,两个弹簧测力器分别对施加力的大小和碰撞的结果进行测量,可以进行对比,止回爪可以防止弹簧测力器复位影响测量结果或使滚球不停的来回移动,底座光滑的表面可以减少摩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滑道可以防止滚球偏离轨道,表面的刻度可通过软毛笔对连接杆运动距离进行测量。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可以直观的完成物理碰撞实验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其中:1、底座,2、第一弹簧测力器,3、第二弹簧测力器,4、第一连接杆,5、弹动球,6、第二连接杆,7、受压球,8、软毛笔,9、滚球,10、滑道,11、支架,111、左支架,112、右支架,12、软毛笔支架,13、把手,14、止回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物理碰撞实验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弹簧测力器2、第二弹簧测力器3、第一连接杆4、弹动球5、第二连接杆6、受压球7、软毛笔8、滚球9、支架11、滑道10、软毛笔支架12和把手13 ;所述底座I两端和上表面中间位置分别设有支架11和放置有滚球9,所述支架11下端分为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所述支架11顶部向内弯曲成弧形形成提手,所述左支架111外侧与第一连接杆4接触位置设有止回爪14,所述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内侧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测力器2和第二弹簧测力器3,所述第一弹簧测力器2和第二弹簧测力器3内部还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6前端分别设有受压球7和弹动球5,所述第一连接杆4两侧设有软毛笔支架12,所述软毛笔支架12下端固定安装有软毛笔8,所述第一连接杆4末端设有把手14。进一步,所述底座I上表面为光滑的平面且中间位置设有放置滚球9的滑道10,所述滑道10由底座I上表面内凹形成,且滑道10的直径小于滚球9的直径,所述底座I两侧上表面均设有刻度。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4表面设有与止回爪14对应的止回槽。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4与第二连接杆6与第一弹簧测力器2和第二弹簧测力器3接触面的前端均设有带动板。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6、弹动球5、受压球7和滚球9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拉动第二弹簧测力器3,并使滚球9与弹动球5接触,松开测力器把手,滚球9顺着滑道10弹出,压到受压球7,带动第一弹簧测力器2向左压缩,并由软毛笔8记录距离和第一弹簧测力器2记录结果,止回爪14会将第一弹簧测力器2固定,防止其复位,结束只需要将止回爪14向上移动即可,整个装置简单,操作简单,还能满足碰撞实验要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物理碰撞实验装置,包括底座(I)、第一弹簧测力器(2)、第二弹簧测力器(3)、第一连接杆(4)、弹动球(5)、第二连接杆(6)、受压球(7)、软毛笔(8)、滚球(9)、支架(11)、滑道(10)、软毛笔支架(12)和把手(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两端和上表面中间位置分别设有支架(11)和放置有滚球(9),所述支架(11)下端分为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所述支架(11)顶部向内弯曲成弧形形成提手,所述左支架(111)外侧与第一连接杆(4)接触位置设有止回爪(14),所述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内侧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测力器(2)和第二弹簧测力器(3),所述第一弹簧测力器(2)和第二弹簧测力器(3)内部还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6)前端分别设有受压球(7)和弹动球(5),所述第一连接杆(4)两侧设有软毛笔支架(12),所述软毛笔支架(12)下端固定安装有软毛笔(8),所述第一连接杆(4)末端设有把手(13)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碰撞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表面为光滑的平面且中间位置设有放置滚球(9)的滑道(10),所述滑道(10)由底座(I)上表面内凹形成,且滑道(10)的直径小于滚球(9)的直径,所述底座(I)两侧上表面均设有刻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碰撞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表面设有与止回爪(14)对应的止回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碰撞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理碰撞实验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弹簧测力器(2)、第二弹簧测力器(3)、第一连接杆(4)、弹动球(5)、第二连接杆(6)、受压球(7)、软毛笔(8)、滚球(9)、支架(11)、滑道(10)、软毛笔支架(12)和把手(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两端和上表面中间位置分别设有支架(11)和放置有滚球(9),所述支架(11)下端分为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所述支架(11)顶部向内弯曲成弧形形成提手,所述左支架(111)外侧与第一连接杆(4)接触位置设有止回爪(14),所述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内侧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测力器(2)和第二弹簧测力器(3),所述第一弹簧测力器(2)和第二弹簧测力器(3)内部还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6)前端分别设有受压球(7)和弹动球(5),所述第一连接杆(4)两侧设有软毛笔支架(12),所述软毛笔支架(12)下端固定安装有软毛笔(8),所述第一连接杆(4)末端设有把手(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叶吾梅牛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