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控制系统及一种空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56057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控制系统及一种空调,以提高空调的全年能效比,降低能耗。制冷控制系统包括: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并形成封闭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循环泵、节流元件和蒸发器;用于检测冷凝器中冷凝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分别与压缩机、循环泵和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用于当所述冷凝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压缩机和循环泵开启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控制系统及一种空调。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全国通信机房的数目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国家 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下,减少机房能耗已经成为众多运营商关注的重点。据调查,在机房 中,仅精密空调的运行耗电量就占机房总用电量的50%以上。在数量众多的基站、模块局 中,空调用电量可达基站或模块局总用电量的70%左右。因此,有效减少空调耗电已成为降 低机房能耗的重要方向。 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可根据室外温度的不同运行在循环泵模式或者压缩机模式 下。具体地,当室外温度较高时,空调运行在压缩机模式下;当室外温度较低时(例如冬 季),空调运行在循环泵模式下。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循环泵模式运行的能效比比较高。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循环泵模式在全年的运行时间比较短,对全年能效比 的提高贡献不大。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空调依然需要运行在压缩机模式下,能耗仍然比较 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控制系统及一种空调,以提高空调的全 年能效比,降低能耗。 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控制系统,包括: 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并形成封闭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循环泵、节流元件和蒸 发器; 用于检测冷凝器中冷凝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控制器,分别与压缩机、循环泵和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用于当所述冷凝压力大于 第一压力阈值,且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压缩机和循环泵开启运行。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循环泵与压缩机协同工作的过程为:液态冷 媒在蒸发器中吸热变成蒸汽冷媒;蒸汽冷媒经过压缩机后变成高温高压蒸汽冷媒;高温高 压蒸汽冷媒在冷凝器中与外界空气强对流换热降温变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过循环泵升 压,然后经过节流元件降压,之后再次进入蒸发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循环泵与压缩机可 在占全年大部分时间的过渡季节协同工作,相比于现有技术,空调的全年能耗降低,全年能 效比大大提升。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前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冷控制系统。 该空调的全年能效比比较高,能耗较低。【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制冷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制冷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制冷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制冷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制冷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制冷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制冷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第八实施例制冷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冷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制冷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冷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现有制冷控制系统制冷循环过程的压焓图; 图13为本技术制冷控制系统制冷循环过程的压焓图; 图14为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制冷能力与室外温度关系图; 图15为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能效比与室外温度关系图。 附图标记: 1-压缩机 2-冷凝器 3-循环泵 4-节流元件 5-蒸发器 6-压力传感器 7-控制器 8-第一旁通阀 9_第二芳通阀10-储液罐 31-获取单兀32-控制单兀【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空调的全年能效比,降低能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控制 方法、装置、系统及一种空调。在本技术制冷控制系统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冷凝 器中的冷凝压力控制压缩机和循环泵的工作状态,当冷凝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小于 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压缩机和循环泵协调工作。相比于现有技术,空调的全年能耗降低, 全年能效比大大提升。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 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控制系统,包括: 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并形成封闭循环的压缩机1、冷凝器2、循环泵3、节流元件 4和蒸发器5 ; 用于检测冷凝器2中冷凝压力的压力传感器6 ; 控制器7,分别与压缩机1、循环泵3和压力传感器6信号连接,用于当冷凝压力大 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压缩机1和循环泵3开启运行。 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形成封闭循环的压缩机1、冷凝器2、循环泵3、节流元 件4和蒸发器5,可以根据机房建筑的特点灵活布局。通常,冷凝器2设置在室外,用于与 室外的冷源(冷源可以为室外冷空气或冷却水等)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器5设置在室内, 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通过蒸发器5时,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汽化吸热,从而达到制冷效 果。 压缩机1既可以为定容量或定频压缩机,也可以为变容量或变频压缩机。优选采 用变容量或变频压缩机,可根据室内负荷智能调整压缩做功。循环泵3可以采用定频泵、变 频泵或调压泵。为节约能耗,优选采用可以根据流量变化调整做功的变频泵或调压泵。 节流元件4可以采用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球阀、毛细管或孔板。其中,电子膨 胀阀能够根据系统负荷,智能、快速地调节系统流量,可以起到进一步节约能耗的效果。 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循环泵3与压缩机1协同工作的过程为: 液态冷媒在蒸发器5中吸热变成蒸汽冷媒;蒸汽冷媒经过压缩机1后变成高温高压蒸汽冷 媒;高温高压蒸汽冷媒在冷凝器2中与外界空气强对流换热降温变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 经过循环泵3升压,然后经过节流元件4降压,之后再次进入蒸发器5,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在压缩机1工作时,循环泵3的升压作用可以使节流元件4进出口处始终保持一 定的压差,该压差不会因冷凝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因此,可以通过降低冷凝压力的方式减少 压缩机1做功、从而降低系统能耗,而系统制冷量不会受到影响。循环泵3与压缩机1可在 占全年大部分时间的过渡季节协同工作,相比于现有技术,空调的全年能耗降低,全年能效 比大大提升。此外,该制冷控制系统的元器件数量相对较少,管路设计比较简单,因此,系统 的投入成本也比较低。 在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器7,还用于当冷凝压力不大于第一压 力阈值时,控制循环泵3开启运行,并控制压缩机1停止运行。 当冷凝压力不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控制压缩机1停止运行,只采用循环泵3驱动 冷媒循环制冷。液态冷媒在蒸发器5中吸热,将室内空气冷却;从蒸发器5出来的冷媒流经 压缩机1到达冷凝器2,此时压缩机1仅作为一流通元器件,并不做功;经过冷凝器2的强 制对流换热,冷媒由汽态变为液态;经过循环泵3做功升压后,冷媒经过节流元件4降压,并 再次进入蒸发器5,完成一个循环泵模式的制冷循环。由于压缩机1相当于一个流通元件, 不对冷媒压缩做功,因此,系统的整体能耗比较低。该方案适用于温度较低的冬季。 在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器7,还用于当冷凝压力不小于第二压 力阈值时,控制压缩机1开启运行,并控制循环泵3停止运行。 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制冷控制系统的运行压力也逐渐升高。当室外温度很高,例 如高于30°C时,压缩机1和循环泵3协同工作与仅压缩机1工作时的制冷能力差别已非常 的小,并且由循环泵3所带来的节能效果也不明显,这时,控制循环泵3停止运行,只采用压 缩机1驱动冷媒循环制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并形成封闭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循环泵、节流元件和蒸发器;用于检测冷凝器中冷凝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分别与压缩机、循环泵和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用于当所述冷凝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压缩机和循环泵开启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谯峤李权旭万积清王丽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江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