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反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049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反光膜,包括防粘层、压敏胶层、片材、金属反射层,所述的防粘层与压敏胶层的一面复合,所述压敏胶层的另一面与片材复合,所述的片材上阵列设置有锥型凹槽,所述的金属反射层镀于锥型凹槽的表面。当入射光线射向该新型反光膜时,将会直接射向金属反射层,并通过金属反射层的镜面反射而被直接反射回入射光线的入射方向,无需再经过片材,避免了入射光线的光损,提高了该新型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另外由于锥型凹槽呈现一种内凹的状态,不仅避免了锥型凹槽向外突出部分的形状被磨损的可能,而且无需另外增设保护层对金属反射层进行保护,既减少了成本,又更进一步提升该新型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反光膜,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反光膜
技术介绍
现有的微棱镜型反光膜,一般都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实现光的逆反射,全反射即指光由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的界面时,光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内的现象。如公告号为CN202494794U、公告日为2012年10月17日、名称为“一种微棱镜反光膜”的技术专利披露了一种微棱镜反光膜,包括反光膜本体,所述反光膜本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面膜保护层、面膜结构层、微棱镜层、空气层、密封层、背胶层和防粘层,所述面膜保护层与面膜结构层之间设置有粘合用的粘合胶层,所述粘合胶为透光性粘合胶。该微棱镜反光膜的微棱镜层与密封层之间设置有空气层,当入射光线从微棱镜层射到与微棱镜层接触的空气层时,会发生全反射,从而将入射光线全部反射回去。但由于全反射要求入射光线在射到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的交界时,入射光线的入射角要大于临界角,此时入射光线才能全部返回光密介质,若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则一部分光线将折射入光疏介质而无法发生全反射。而该微棱镜反光膜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微棱镜层在与空气层接触的部分实际上并非是一个绝对平整的平面,该平面通过显微镜放大后局部会有一些凹凸起伏的部分,则当入射光线射到微棱镜层与空气层的交界处时,一部分入射光线若射到该凹凸起伏的部分时,会因其入射角小于临界角而无法发生全反射并进入空气层中,从而出现光损,另外由于入射光线在进入面膜保护层、粘合胶层、面膜结构层、微棱镜层时,因这些光学层内部都会存在一些微小的杂质和微小的气泡,导致一部分入射光线或者被部分杂质吸收,或者被改变了其入射方向,从而出现光损,更进一步降低了该微棱镜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为此,一些厂家进行了改进,如公开号为CN102879841A、公开日为2013年I月16日、名称为“一种棱镜型反光膜”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披露了一种棱镜型反光膜,包括面膜保护层、棱镜反射层、压敏胶层、防粘膜组成,所述棱镜反射层包括若干并排紧密排列的棱镜,所述棱镜表面镀有金属层。该棱镜型反光膜在对入射光线进行反射时,并非是通过全反射的形式,而是在入射光线进入棱镜反射层直接射到金属层上时,通过金属层即镜面反射的形式直接对入射光线进行反射,大大降低了对入射光线入射角的要求,避免了部分入射光线因无法发生全反射而产生光损的可能,从而提高了微棱镜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但该棱镜型反光膜也有几点不足,即:1、入射光线在射到棱镜反射层表面时,因棱镜反射层的表面并非绝对平整的平面,其上也会有一些凹凸起伏的部分,一部分入射光线在该凹凸起伏部分的影响下会改变入射方向,从而导致最终无法发生逆反射而出现一部分光损,入射光线在进入棱镜反射层后,另有一部分入射光线会被棱镜反射层吸收而产生光损,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其逆反射性會K。2、棱镜反射层在被压制完成后且在被涂覆上压敏胶层前,还会经过转运、后道加工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因棱镜反射层向外突出的部分外露,使得棱镜反射层具有被磨损的可能,从而有可能影响其逆反射性能。3、该棱镜反射层为薄的透明材料,耐磨性、耐候性较差,因此该棱镜型反光膜在棱镜反射层外表面即面向入射光线的一面上复合了一层面膜保护层,提高了棱镜反射层的耐磨性、耐候性,同时为棱镜反射层提供支撑,但该面膜保护层成本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厚度,入射光线经过面膜保护层时也会出现一部分光损,且面膜保护层的厚度越厚,入射光线的光损将越严重,从而影响了该棱镜型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逆反射性能低、材料成本高、工艺要求高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反光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反光膜,包括防粘层、压敏胶层、片材、金属反射层,所述的防粘层与压敏胶层的一面复合,所述压敏胶层的另一面与片材复合,所述的片材上阵列设置有锥型凹槽,所述的金属反射层镀于锥型凹槽的表面。压敏胶层用于将该新型反光膜贴于物体表面,防粘层用于遮盖压敏胶层,便于运输和储存,片材上阵列设置锥型凹槽且将金属反射层镀于锥型凹槽的表面后,则金属反射层也呈一锥型阵列结构,当入射光线射向该新型反光膜时,将会直接射向金属反射层,并通过金属反射层的镜面反射而被反射回入射光线的入射方向,无需再经过片材,避免了入射光线的光损,从而提高了该新型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且由于此时片材并不要求必须是透明光学薄膜材料,只要求片材可塑形好、便于加工使用,使得片材的取材范围大大增加,取材更加方便,且加工时工艺更加简单、材料更加低廉,更加便于大规模生产应用;在片材被模具压制出锥型凹槽后,由于锥型凹槽呈现一种内凹的状态,从而避免了锥型凹槽向外突出部分的形状被磨损的可能,进一步提升该新型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另外,由于金属反射层是镀于锥型凹槽上,使得其它物体无法直接磨损金属反射层,因此也无需另外增设保护层对金属反射层进行保护,既减少了成本,也不会因保护层而影响该新型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光膜,所述的片材为热塑性材料。取材容易,易于加工塑形且成本较低。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光膜,所述的片材为PC或PMMA或PVC。上述材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其机械强度高且易于加工成型。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光膜,所述的金属反射层为铝或银或铬或镍。上述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化学性质稳定且金属反射率较高。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光膜,所述的防粘层为防粘纸或防粘膜。成本较低。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光膜,所述的金属反射层是通过化学镀或真空蒸镀的方式形成。通过以上方式形成的金属反射层较为均匀且耐磨性、耐候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反光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片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反光膜,包括防粘层1、压敏胶层2、片材3、金属反射层4,所述的防粘层I与压敏胶层2的一面复合,所述压敏胶层2的另一面与片材3复合,所述的片材3上阵列设置有锥型凹槽5,所述的金属反射层4镀于锥型凹槽5的表面。使用时,先将该新型反光膜的防粘层I撕去,再通过压敏胶层2贴于物体表面,即可正常使用,此时金属反射层4位于最外层;当入射光线照射向该新型反光膜的金属反射层4时,由于金属反射层4涂覆于片材3的锥型凹槽5表面,则金属反射层4自身也呈一锥型阵列结构,如图1所示,则入射光线在射到该新型反光膜的金属反射层4时,将通过镜面反射的形式直接被金属反射层4反射回入射光线的入射方向,避免了入射光线的光损,提高了逆反射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的片材3为热塑性材料。作为优选,所述的片材3为PC或PMMA或PVC。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反射层4为铝或银或铬或镍。作为优选,所述的防粘层I为防粘纸或防粘膜。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反射层4是通过化学镀或真空蒸镀的方式形成。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反光膜,包括防粘层(1)、压敏胶层(2)、片材(3)、金属反射层(4),所述的防粘层(I)与压敏胶层(2)的一面复合,所述压敏胶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反光膜,包括防粘层(1)、压敏胶层(2)、片材(3)、金属反射层(4),所述的防粘层(1)与压敏胶层(2)的一面复合,所述压敏胶层(2)的另一面与片材(3)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材(3)上阵列设置有锥型凹槽(5),所述的金属反射层(4)镀于锥型凹槽(5)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嘎王宏董云杨桂萍郑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道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