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蒸汽流量干度分配调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5850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下蒸汽流量干度分配调控装置,包括外管、流量调整装置、喷嘴式流量压力平衡装置,所述外管内部设置分层注汽通道,所述分层注汽通道分为并列的一个主通道和至少一个旁侧通道,所述主通道的上端口安装喷嘴式流量压力平衡装置,所述旁侧通道内部安装流量调整装置,所述旁侧通道的上端入口斜向连通至主通道上端口上方的外管内腔。所述外管内腔中且位于分层注汽通道分支之前安装有蒸汽流型整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厚油层及多层系油井的动用程度及开发效果,实现不同油层间蒸汽干度、流量的合理分配,为提高稠油油藏的开采效果提供技术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稠油热采过程中井下调控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井下蒸汽流量干 度分配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其中笼统注汽开采方式占有相当比例,但是到了开发中后期,在多油层均打开同 井笼统注汽条件下目前蒸汽吞吐开采区块大部分都处于吞吐后期,各储层之间矛盾日渐突 出,严重影响油藏的动用程度。我国稠油储量十分丰富,利用注蒸汽开采稠油是热力采油的 一种重要方法,其中注入井下蒸汽的流量和干度对油井增产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厚油层及多层系稠油油藏来说,实现各层按油藏地质人员设计的流量 和干度注入各层,对延长油藏的生产周期及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现场 井下注汽管柱基本采用笼统注汽的方式,没有对厚油层和多层系油藏进行精确的流量和干 度调控措施,而根据油藏自身的非均质性进行注汽,长此以往,导致井下各层段吸汽和产油 量不均衡,易注汽的地方吸汽多,而不易注汽的地方注汽少,从而影响了注汽的整体效果, 导致产油量逐渐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井下分层注汽流量干度分配调控技术调研。目前,国内比较 成熟的井下分层注汽技术主要是采用分层定量注汽的方法,采用分注阀先注一个单元,达 到注气量后再投球封闭该注汽通道,注另一个单元。该工艺实现了分层定量注汽,但无法实 现在一次注汽中同时对其进行分层配汽。另外,也有采用配汽阀的方式对蒸汽流量进行限 制,控制去各层的蒸汽流量,但其管柱结构决定了湿蒸汽中的气相优先进入配汽阀,导致蒸 汽干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无法实现等干度配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蒸汽流量干度分配调控装置,提高厚油层及多 层系油井的动用程度及开发效果,实现不同油层间蒸汽干度、流量的合理分配,为提高稠油 油藏的开采效果提供技术保证。 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井下蒸汽流量干度分配调控装置包括外管、流量调整装置、喷嘴式流量压力平 衡装置,所述外管内部设置分层注汽通道,所述分层注汽通道分为并列的一个主通道和至 少一个旁侧通道,所述主通道的上端口安装喷嘴式流量压力平衡装置,所述旁侧通道内部 安装流量调整装置,所述旁侧通道的上端入口斜向连通至主通道上端口上方的外管内腔。 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所述外管内腔中且位于分层注汽通道分支之前安装有蒸汽流型整流装置。 所述蒸汽流型整流装置呈圆盘状,且开设均布有多个通孔。 所述喷嘴式流量压力平衡装置中心开设倒圆锥形的中心孔。 所述流量调整装置包括外壳、流线型浮子、标准孔板,所述外壳内壁安装标准孔 板,标准孔板的中心安装流线型浮子,所述外壳底端外壁通过螺纹安装在旁侧通道的下端 出口内壁上。 所述流线型浮子的上下方均设置有固定在外壳内壁的扶正支架,分别为前扶正支 架、后扶正支架,所述前扶正支架的中心抵接在流线型浮子的上端面,所述后扶正支架与流 线型浮子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支撑弹簧,所述扶正支架中心开设过流通道。 所述外壳外壁与旁侧通道内壁之间通过O形圈进行密封。 所述外管上端为油管上接头连接端,开设内螺纹,所述外管下端为油管下接头连 接端,开设外螺纹。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根据蒸汽-水两相流体的特性,利用均匀密布的多孔式的蒸汽流型整 流装置将井下湿蒸汽整流成均匀分散流,保证蒸汽中的水滴均匀的分散到气相中,为后续 控制分层注汽干度偏差提供前提条件。然后通过喷嘴式流量压力平衡装置将不同出口的压 力控制在同一压力下,消除两出口间不同背压对流量及干度造成的影响,然后一部分流体 进行分层注汽通道一,另一部分进入分层注汽通道二。在分层注汽通道一内,安装流量调控 装置,保证进入该层的蒸汽流量按照油藏工程人员通过蒸汽-水两相流理论模型计算蒸汽 流量计算的数值进入,同时也保证了进入下一级分配通道的蒸汽流量和干度的数值是按设 计进行。提高厚油层及多层系油井的动用程度及开发效果,实现不同油层间蒸汽干度、流量 的合理分配,为提高稠油油藏的开采效果提供技术保证。 可调整流量范围0t/h-18t/h ;2、压力0-30MPa ;3、温度374°C ;4、调控误差小于 8%。【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流量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管上接头连接端;2、蒸汽流型整流装置;3、第一分层注汽通道入口;4、 喷嘴式流量压力平衡装置;5、流量调整装置;6、第一分层注汽通道出口;7、第二分层注汽 通道;8、油管下接头连接端; 501、流量调整装置外壳;502、前扶正支架;503、流线型浮子;504、标准孔板;505、 支撑弹簧;506、后扶正支架;507、下部螺纹密封端;508、〇形圈。【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 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根据图1-2所示,井下蒸汽流量干度分配调控装置,包括外管、流量调整装置5、喷 嘴式流量压力平衡装置4,所述外管内部设置分层注汽通道,所述分层注汽通道分为并列的 一个主通道(实施例图中的第二分层注汽通道7)和至少一个旁侧通道,所述主通道的上端 口安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下蒸汽流量干度分配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流量调整装置、喷嘴式流量压力平衡装置,所述外管内部设置分层注汽通道,所述分层注汽通道分为并列的一个主通道和至少一个旁侧通道,所述主通道的上端口安装喷嘴式流量压力平衡装置,所述旁侧通道内部安装流量调整装置,所述旁侧通道的上端入口斜向连通至主通道上端口上方的外管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王超赵晓戴宇婷杨英平沈静邹斌姜泽菊李友平逯国成安申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