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3285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1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包括:轨道和多个转向轮,所述转向轮的下部一侧具有一垂切面,所述轨道包括主轨道和多个副轨道,所述副轨道与主轨道呈垂直设置,所述转向轮的下部活动连接在轨道上,所述转向轮的垂切面与轨道相贴合,另一侧与轨道相接触,转向轮的下部在主轨道和副轨道的交接点处,垂切面与交接点相贴合,转向轮从主轨道旋转移动至副轨道上。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能够实现垂直转弯变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转向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变轨式推拉窗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现行推拉窗是活动窗扇分别在内外两条轨道上错开滑动,推拉窗在改变窗体轨道时通过拉动窗体来实现,窗体通过两条轨道之间滑动进行变轨。现有的变轨式推拉窗变轨方式单一,并且使用效果不佳,结构复杂,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能够实现垂直转弯变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包括:轨道和多个转向轮,所述转向轮的下部一侧具有一垂切面,所述轨道包括主轨道和多个副轨道,所述副轨道与主轨道呈垂直设置,所述转向轮的下部活动连接在轨道上,所述转向轮的垂切面与轨道相贴合,另一侧与轨道相接触,转向轮的下部在主轨道和副轨道的交接点处,垂切面与交接点相贴合,转向轮从主轨道旋转移动至副轨道上。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轮的上部的横截面为圆形,转向轮的下部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垂切面为长方形,所述转向轮的下部的宽度与主轨道和副轨道的宽度相等。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垂切面的宽度为转向轮的高度的1/3-1/2,所述垂切面的长度为转向轮的直径的3/4-4/5。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轮内部设置有滑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轮和副轨道的数量为2个,所述副轨道对称设置在主轨道左右两侧上。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转向轮上部活动连接在窗座上,并且呈对称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轨道左右两端呈弧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能够实现垂直转弯变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的转向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转向轮的左视图;图3是图1所示转向轮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的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的转向轮转向过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的转动过程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轨道,2、转向轮,3、垂切面,4、主轨道,5、副轨道,6、滑轮,7、窗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包括:轨道I和多个转向轮2,所述转向轮2的下部一侧具有一垂切面3,所述轨道I包括主轨道4和多个副轨道5,所述副轨道5与主轨道4呈垂直设置,所述转向轮2的下部活动连接在轨道I上,所述转向轮2的垂切面3与轨道I相贴合,另一侧与轨道I相接触,转向轮2的下部在主轨道3和副轨道5的交接点处,垂切面3与交接点相贴合,转向轮2从主轨道4旋转移动至副轨道5上。另外,所述转向轮2的上部的横截面为圆形,转向轮2的下部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垂切面3为长方形,所述转向轮2的下部的宽度与主轨道4和副轨道5的宽度相等。另外,所述垂切面3的宽度为转向轮2的高度的1/3-1/2,所述垂切面3的长度为转向轮2的直径的3/4-4/5,转向轮2的下部的高度为18.5cm,直径为20cm,垂切面3的宽度为9cm,垂切面3的深度为3.5cm,长度为7.6cm。另外,所述转向轮2内部设置有滑轮6。另外,所述转向轮2和副轨道5的数量为2个,所述副轨道5对称设置在主轨道4左右两侧上。另外,所述两个转向轮2上部活动连接在窗座7上,并且呈对称设置。另外,所述主轨道I左右两端呈弧形。另外,如图7所示,主轨道两端弧形的中心到转向轮中心的半径为R,转向轮的上部直径为Φ,R土 Φ=?,L为副轨道与主轨道两个交接处到主轨道两端弧形的中心距离,即为实现直接转向的直角。本技术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将两个转向轮2的上部安装在窗座7上,转向轮2的下部安装在主轨道4上,转向轮2的垂切面与主轨道4相贴合,转向轮2的圆弧面与主轨道4相切。需要变轨时,移动转向轮2,转向轮2的垂切面活动至主轨道4和副轨道5的交接点时,以交接点为转动中心,转动转向轮2,使得转向轮2的垂切面从离开主轨道4转动至副轨道5,与副轨道5相接触,转向轮2的垂切面与副轨道5相贴合,实现转动轮2从主轨道4转向至副轨道5,转向轮2可以在副轨道5上往复滑动,100%实现从主轨道4移动至副轨道5的变轨过程。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能够实现垂直转弯变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和多个转向轮,所述转向轮的下部一侧具有一垂切面,所述轨道包括主轨道和多个副轨道,所述副轨道与主轨道呈垂直设置,所述转向轮的下部活动连接在轨道上,所述转向轮的垂切面与轨道相贴合,另一侧与轨道相接触,转向轮的下部在主轨道和副轨道的交接点处,垂切面与交接点相贴合,转向轮从主轨道旋转移动至副轨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的上部的横截面为圆形,转向轮的下部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垂切面为长方形,所述转向轮的下部的宽度与主轨道和副轨道的宽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切面的宽度为转向轮的高度的1/3-1/2,所述垂切面的长度为转向轮的直径的3/4-4/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内部设置有滑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和副轨道的数量为2个,所述副轨道对称设置在主轨道左右两侧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向轮上部活动连接在窗座上,并且呈对称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轨道左右两端呈弧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包括:轨道和多个转向轮,所述转向轮的下部一侧具有一垂切面,所述轨道包括主轨道和多个副轨道,所述副轨道与主轨道呈垂直设置,所述转向轮的下部活动连接在轨道上,所述转向轮的垂切面与轨道相贴合,另一侧与轨道相接触,转向轮的下部在主轨道和副轨道的交接点处,垂切面与交接点相贴合,转向轮从主轨道旋转移动至副轨道上。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轨窗用直角转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和多个转向轮,所述转向轮的下部一侧具有一垂切面,所述轨道包括主轨道和多个副轨道,所述副轨道与主轨道呈垂直设置,所述转向轮的下部活动连接在轨道上,所述转向轮的垂切面与轨道相贴合,另一侧与轨道相接触,转向轮的下部在主轨道和副轨道的交接点处,垂切面与交接点相贴合,转向轮从主轨道旋转移动至副轨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沈宪住宅配套设施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