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立柱连接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294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30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立柱连接套,其包括方通管安装部、扁通管安装部,方通管安装部芯部成型方通管套装孔,方通管套装孔下端开口处的边缘部设置支撑凸缘,扁通管安装部包括左、右侧扁通管安装板,左、右侧扁通管安装板左右对称且平行间隔布置,左、右侧扁通管安装板之间成型扁通管安装间隙,方通管安装部及左、右侧扁通管安装板一体成型,左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下端部成型两个左侧螺栓安装孔,右侧扁通管安装板下端部成型两个右侧螺栓安装孔,左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两个左侧螺栓安装孔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两个右侧螺栓安装孔对齐布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无需焊接、连接牢固可靠且外观整洁漂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立柱连接套
技术介绍
作为支架或者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锈钢方通管以及不锈钢扁通管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支架或者框架结构安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锈钢方通管与不锈钢扁通管相互连接的问题。现有技术普遍采用焊接而成的组合件来实现不锈钢方通管与不锈钢扁通管相互连接;对于焊接而成的组合式连接件而言,焊接加工量大,且一旦出现虚焊等焊接缺陷就很容易导致不锈钢方通管与不锈钢扁通管连接不牢固的缺陷;另外,焊接会导致连接件的表面质量不高,这会严重地影响支架或者框架整体结构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立柱连接套,该新式立柱连接套结构设计新颖、无需焊接、连接牢固可靠且外观整洁漂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式立柱连接套,包括有呈正方体状的方通管安装部以及设置于方通管安装部下端侧的扁通管安装部,方通管安装部的芯部成型有上下完全贯穿且横截面形状与不锈钢方通管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的方通管套装孔,方通管套装孔的下端开口处的边缘部设置有朝内凸出且沿着方通管套装孔的下端开口处的边缘部延伸的支撑凸缘;扁通管安装部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左侧扁通管安装板以及位于左侧扁通管安装板右端侧的右侧扁通管安装板,左侧扁通管安装板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左右对称且平行间隔布置,左侧扁通管安装板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之间成型有供不锈钢扁通管插入的扁通管安装间隙,左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上端部与方通管安装部的左侧边缘部连接,右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上端部与方通管安装部的右侧边缘部连接,方通管安装部、左侧扁通管安装板以及右侧扁通管安装板一体成型,左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下端部成型有两个平行间隔布置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左侧螺栓安装孔,右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下端部成型有两个平行间隔布置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右侧螺栓安装孔,左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两个左侧螺栓安装孔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两个右侧螺栓安装孔对齐布置。其中,所述左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中间位置成型有呈长圆状且竖向延伸的左侧通孔,所述右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中间位置成型有呈长圆状且竖向延伸的右侧通孔,左侧扁通管安装板的左侧通孔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的右侧通过对齐布置。其中,所述左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下端部以及所述右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下端部的转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圆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式立柱连接套,其包括方通管安装部、扁通管安装部,方通管安装部芯部成型方通管套装孔,方通管套装孔下端开口处的边缘部设置支撑凸缘,扁通管安装部包括左、右侧扁通管安装板,左、右侧扁通管安装板左右对称且平行间隔布置,左、右侧扁通管安装板之间成型扁通管安装间隙,方通管安装部及左、右侧扁通管安装板一体成型,左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下端部成型两个左侧螺栓安装孔,右侧扁通管安装板下端部成型两个右侧螺栓安装孔,左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两个左侧螺栓安装孔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的两个右侧螺栓安装孔对齐布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无需焊接、连接牢固可靠且外观整洁漂亮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I—方通管安装部11—方通管套装孔12——支撑凸缘2——扁通管安装部21——左侧扁通管安装板 211——左侧螺栓安装孔212——左侧通孔22——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1——右侧螺栓安装孔 222——右侧通孔23——扁通管安装间隙 24——圆角3-不锈钢方通管4-不锈钢扁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式立柱连接套,包括有呈正方体状的方通管安装部I以及设置于方通管安装部I下端侧的扁通管安装部2,方通管安装部I的芯部成型有上下完全贯穿且横截面形状与不锈钢方通管3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的方通管套装孔11,方通管套装孔11的下端开口处的边缘部设置有朝内凸出且沿着方通管套装孔11的下端开口处的边缘部延伸的支撑凸缘12。进一步的,扁通管安装部2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以及位于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右端侧的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左右对称且平行间隔布置,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之间成型有供不锈钢扁通管4插入的扁通管安装间隙23,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的上端部与方通管安装部I的左侧边缘部连接,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的上端部与方通管安装部I的右侧边缘部连接,方通管安装部1、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以及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 —体成型,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的下端部成型有两个平行间隔布置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左侧螺栓安装孔211,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的下端部成型有两个平行间隔布置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右侧螺栓安装孔221,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的两个左侧螺栓安装孔211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的两个右侧螺栓安装孔221对齐布置。在本技术与不锈钢方通管3连接的过程中,不锈钢方通管3的一端部嵌插至方通管安装部I的方通管套装孔11内,不锈钢方通管3的下端面搭放且支承于方通管安装部I的支撑凸缘12上表面,且由于方通管套装孔11的横截面形状与不锈钢方通管3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通过上述方通管安装部I结构设计,本技术能够有效地卡套不锈钢方通管3。在本技术与不锈钢扁通管4连接的过程中,不锈钢扁通管4嵌插至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之间的扁通管安装间隙23内,其中,扁通管安装部2配装两个螺栓,各螺栓依次穿过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的左侧螺栓安装孔211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的右侧螺栓安装孔221,即通过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以及螺栓的相互配合,本技术能够有效地卡持不锈钢扁通管4。需进一步指出,本技术的方通管安装部I与扁通管安装部2 —体成型,该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保证本技术的整体强度且无需焊接加工,以确保稳定可靠地实现不锈钢方通管3与不锈钢扁通管4连接,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本技术整体的美观度,以保证支架或者框架结构整体的美观度。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无需焊接、连接牢固可靠且外观整洁漂亮的优点。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的中间位置成型有呈长圆状且竖向延伸的左侧通孔212,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的中间位置成型有呈长圆状且竖向延伸的右侧通孔222,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的左侧通孔212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的右侧通过对齐布置。如图2所示,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的两个左侧螺栓安装孔211对称地分布于相应的左侧通孔212两侧,同样的,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的两个右侧螺栓安装孔221对称地分布于相应的右侧通孔222两侧。需进一步解释,通过左侧通孔212以及右侧通孔222结构设计,本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用料,进而减低成本。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的下端部以及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的下端部的转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圆角24。需进一步解释,通过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式立柱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呈正方体状的方通管安装部(1)以及设置于方通管安装部(1)下端侧的扁通管安装部(2),方通管安装部(1)的芯部成型有上下完全贯穿且横截面形状与不锈钢方通管(3)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的方通管套装孔(11),方通管套装孔(11)的下端开口处的边缘部设置有朝内凸出且沿着方通管套装孔(11)的下端开口处的边缘部延伸的支撑凸缘(12);扁通管安装部(2)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以及位于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右端侧的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左右对称且平行间隔布置,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之间成型有供不锈钢扁通管(4)插入的扁通管安装间隙(23),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的上端部与方通管安装部(1)的左侧边缘部连接,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的上端部与方通管安装部(1)的右侧边缘部连接,方通管安装部(1)、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以及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一体成型,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的下端部成型有两个平行间隔布置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左侧螺栓安装孔(211),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的下端部成型有两个平行间隔布置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右侧螺栓安装孔(221),左侧扁通管安装板(21)的两个左侧螺栓安装孔(211)与右侧扁通管安装板(22)的两个右侧螺栓安装孔(221)对齐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泰森电镀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