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支承轴承接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02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铁路运输车设置成包括两个侧框架和枕梁。每个侧框架在每个末端处都具有轴箱开口,以容纳轴承接套装置。该轴承接套装置包括铸钢轴承接套,该铸钢轴承接套被成形得可装配到轴承装置的顶部上。接套衬垫装配到轴承接套的顶部上,该接套衬垫包括经过选择的硬度的弹性体。突起从接套衬垫开始延伸,并容纳在轴承接套中的凹口中,以为轴承接套自身上的接套衬垫提供纵向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道运输车,尤其涉及在铁道运输车的侧框架的轴箱切口中使用的支承轴承接套。
技术介绍
在铁道运输车中,两个轴保持在一对横向间隔开的侧框架中,使得枕梁在每个侧框架之间横向延伸并支承在该侧框架上。车轮压接在轴上,使轴的末端也装配有滚动轴承装置。该滚动轴承装置自身装配到轴承接套中,该轴承接套装配到每个侧框架的纵向末端处的轴箱切口开口中。枕梁末端自身支承在弹簧组上,该弹簧组支承在侧框架的中央开口的下部上。美国专利号5,562,045公开了一接套和衬垫装置,它在将轴承装置装配到每个侧框架的轴箱切口开口中是有用的。自身装配在轴承装置顶部上的该轴承接套包括整体的铸钢件。该铸钢件包括肩部,该肩部横向间隔开,以在轴承接套的每个纵向边缘处形成容纳开口。弹性接套衬垫装配在轴承接套的顶部上。该接套衬垫自身包括铸模聚合物或可铸造聚亚胺酯。该接套衬垫自身包括悬垂支柱,该悬垂支柱从接套衬垫的相对纵向边缘延伸。该悬垂支柱在接套衬垫的每个纵向边缘处横向间隔开,使得悬垂支柱容纳在接套衬垫的横向间隔开的肩部之间的开口中。这种装置的一个问题是接套衬垫有纵向移过轴承接套的顶部的趋势。轮轴在轴箱切口开口中的轻微转向移动使得这种移动加剧,从而发生接套衬垫完全脱离轴承接套的移动。这是导致铁路运输车性能较差的意外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轴承接套和衬垫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改进的轴承接套和衬垫装置,它消除了接套衬垫纵向移过轴承接套顶部的趋势。所谓三件标准设计的铁路运输车包括两个横向间隔开的整体铸钢侧框架和横向延伸的枕梁,该枕梁也是整体铸钢结构。枕梁的末端容纳并支承在弹簧组上,该弹簧组自身支承在每个侧框架中的枕梁开口的底部区域上。轮轴装置自身容纳在每个侧框架的纵向末端处的开口中,通常称之为轴箱切口开口(pedestal jaw openings)。轮轴装置自身横向在侧框架之间延伸,因此也在两个间隔开的铁路轨道之间横向延伸。为了提高铁路运输车的性能,期望将压接在每个轴上的轴承容纳到轴承接套装置中。本专利技术的经过改进的轴承接套装置包括铸钢的整体轴承接套。该轴承接套包括横向边缘,该横向边缘自身具有将放置在轴承装置上的弧形切口。该轴承接套还包括悬垂肩部,该悬垂肩部从轴承接套的每个纵向边缘开始延伸。轴承接套的每个纵向边缘处的肩部自身都横向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形成开口。而且,该轴承接套包括凹口,该凹口横向延伸,并在轴承接套的顶部区域上纵向间隔开。应当理解的是,这种轴承接套的顶部区域在结构上基本为矩形的,从而凹口位于轴承接套的每个纵向边缘附近。这些凹口可以是基本v形,通过切入到轴承接套的顶部区域中的锐角形成,或者它们也可以是弓形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接套衬垫包括改进的弹性体或聚合体,通常是聚亚胺酯。尽管近期的改进已经允许改进的接套衬垫也可以形成在压力铸造操作中,但是这种改进的接套衬垫通常形成在铸造操作中。接套衬垫自身包括基本矩形的顶部区域,带有从其每个纵向边缘开始延伸的悬垂支柱。该悬垂支柱在每个纵向边缘上横向间隔开。这种悬垂支柱向下装配到轴承接套中的开口中,并与轴承接套的肩部相邻,以为接套衬垫提供横向支承。从与接套衬垫的横向边缘相邻的轴承接套的顶部开始延伸的凸出突起也提供横向支承。而且,接套衬垫包括横向延伸的突起,该突起从接套衬垫的顶部区域向下延伸。这些突起容纳在轴承接套自身的顶部区域中的互补凹口中。这些突起将与轴承接套中的凹口相对应,从而这些突起可以是基本v形的,通过从顶部区域的下表面以锐角向下延伸的两个壁区域形成。也可以看出,这些突起可以是弓形的,延伸到轴承接套的顶部区域中的互补弓形凹口中。本专利技术的轴承接套具有环绕推力突起延伸的支柱。除此之外,该新型设计的衬垫还在接套衬垫的底侧上具有辅助互锁,这允许衬垫起到剪切的作用。在衬垫的横截面和硬度之间关系正确的情况下,弹簧刚度设计到衬垫的弹性体材料中。这样,当车辆通过弯路时,弹性体允许铁路车辆车轮组从高弯曲刚度位置移动到径向转向位置。一旦经过弯路,则弹性体起到弹簧的作用,使接套重新定位到中性位置处。附图说明在附图中附图1是侧框架和枕梁和轴承接套和接套衬垫的部分透视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轴承接套的第一实施例的顶视图;附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轴承接套的第一实施例的端视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轴承接套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轴承接套的第二实施例的顶视图;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轴承接套的第二实施例的端视图;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轴承接套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附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接套衬垫的顶视图;附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接套衬垫的端视图;及附图10本专利技术所述接套衬垫的侧视图。附图1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轴承接套和接套衬垫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及附图1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轴承接套和接套衬垫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附图1,可以看出每个侧框架14的横向端都包括向下延伸的轴箱切口(pedestal jaw)22。可以看出,轴箱切口22的内壁26沿着顶部区域(roof section)28和垂直面24组合形成轴箱切口开口(pedestal jaw opening)。在垂直面24和顶部区域28之间的界面处,可以看出具有内推力突起(inner thrust lug)29。可以看出,该内推力突起29包括倾斜区域,该倾斜区域从垂直面24的上部区域延伸到顶部区域28的向内区域。类似地,但是在附图1的透视图中无法完全看出,外推力突起31包括倾斜区域,该倾斜区域从内壁26的上部延伸到顶部区域28的内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部分包括轴承接套(bearing adapter)30,它基本为矩形结构,具有从此开始延伸的悬垂支柱。轴承接套30通常包括整体的铸钢结构。接套衬垫(adapter pad)32也为基本矩形结构,具有从此开始延伸的悬垂支柱。接套衬垫32通常包括将进一步描述的铸造或压力铸造聚合物或弹性体。可以看出,轴承接套30包括整体的铸钢结构,该铸钢结构在形状上基本为矩形的。轴承接套30包括基本矩形的顶部区域36,该顶部区域可以看出为基本平直的。可以看出,两个凸起的边缘支架(edgesupport)38从轴承接套30的横向边缘向上延伸,如与从轴承接套30的相对横向边缘凸起的边缘支架40类似。组合的凸起边缘支架38和40形成接套衬垫32的容纳表面和容器(pocket)。也可以看出,轴承接套30包括在每个下横向边缘上的弧形开口42;该弧形开口42适合于座落在轴承上,这在该视图中无法看出。也可以看出,轴承接套30包括四个独立的肩部,在该视图中示出了其中的44和46。可以看出,悬垂肩部44和46横向间隔开,形成接套衬垫结构的开口。接套衬垫32通常包括铸型用聚合物或弹性体材料,并为整体结构。也可能用吹注法构成执着套衬垫32,但是铸造是形成接套衬垫32的最好方法。接套衬垫32包括基本矩形和平直的顶部区域50,带有横向边缘,示出了其横向边缘52。在该视图中示出了四个悬垂支柱中的悬垂支柱54和56,它们向下延伸,并在之间形成推力突起开口58。类似的推力突起开口形成在接套衬垫32的另一纵向边缘上。在将接套衬垫32装配到轴承接套30的顶部上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悬垂支柱54和56向下突出,并分别横向支承在轴承接套30的悬垂肩部44和4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运输车,包括:两个侧框架和枕梁,每个侧框架都在其每个端部具有轴箱开口,每个轴箱开口都通过横向外侧的轴箱切口、横向内侧的垂直面和在轴箱切口和垂直面之间延伸的顶部区域形成,在横向内侧的垂直面和顶部区域的结 合处延伸的第一推力突起,和在垂直面与顶部区域的结合处延伸的第二推力突起,容纳在每个轴箱开口中的轴承接套,每个轴承接套都包括基本矩形的中央区域,该中央区域具有顶部表面和相对的横向末端区域中的凹形开口,以容纳轴承,及一对在顶表面 中横向延伸的凹口,每个轴承接套在相对的纵向末端区域处都具有基本矩形的开口,每个开口都通过横向延伸的接套壁端和两个横向间隔开的悬垂接套肩部形成,弹性体接套衬垫安装在轴承接套的顶部上,弹性体接套衬垫包括基本平直的基本矩形的顶部区 域,该顶部区域在接套衬垫的横向宽度上延伸,还包括两对悬垂支柱,该悬垂支柱从接套衬垫的每个纵向末端向下延伸,接套衬垫支柱横向间隔开,以在接套衬垫的每个纵向末端处形成推力突起开口,每个侧框架轴箱开口的推力突起,容纳在接套衬垫的推 力突起开口中,接套衬垫的每个纵向末端处的这对接套衬垫支柱容纳在轴承接套的每个纵向末端处的基本矩形的开口中,其中,每个接套衬垫还包括一对横向延伸的突起,该突起从接套衬垫的顶部区域的底表面向下延伸,其中,从接套衬垫横向延 伸的突起容纳在轴承接套的顶表面中的横向延伸的凹口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尔斯范奥肯
申请(专利权)人:ASF基斯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