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1083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7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依次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及膜片组,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件,遮光件从膜片组的顶面边缘向导光板延伸包裹,包裹至反射片的底面边缘。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利用遮光件取代胶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背光模组的尺寸,满足了背光模组窄边化的需求;同时,利用遮光件取代胶框,实现了将遮光作用、固定反射片/导光板/膜材的固定作用以及对导光板侧面漏光的挡光作用等功能集中于一体,简化了背光模组的内部构件数量,降低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1、导光板2、膜片组3(包括上下棱镜片、扩散片等)以及胶框4,反射片1、导光板2及膜片组3放置在胶框内,在胶框4上设置有遮光件5。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胶框4具备一定的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背光模组的尺寸,因此,现有背光模组不能满足当前背光模组日益窄边化的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背光模组以适应背光模组日益窄边化的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该背光模组利用遮光件取代了胶框,可以适应背光模组日益窄边化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依次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及膜片组,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件,遮光件从膜片组的顶面边缘向导光板延伸包裹,包裹至反射片的底面边缘。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光源组件包括LED光源及FPC,LED光源固定于FPC的一面,FPC的另一面与遮光件粘合。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FPC包括延伸部,遮光件设置有通孔,延伸部通过通孔。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设置于LED光源背离出光面的一面、与遮光件之间。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遮光件包括单面胶或双面胶,单面胶或双面胶的粘合面从膜片组的顶面边缘粘合至反射片的底面边缘。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反射片向导光板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不高于膜片组的顶面。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弯折部不低于导光板与膜片组的接触面。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当遮光件包括单面胶或双面胶时,单面胶或双面胶的粘合面粘合在弯折部的外表面。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一种终端,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利用遮光件取代胶框,因为遮光件的厚度远小于现有胶框的厚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背光模组的尺寸,满足了背光模组日益窄边化的需求;同时,利用遮光件取代胶框,实现了将遮光作用、固定反射片/导光板/膜材的固定作用以及对导光板侧面漏光的挡光作用等功能集中于一体,简化了背光模组的内部构件数量,降低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遮光件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的诠释说明。第一实施例: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由图2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图2未示出)、依次放置的反射片1、导光板2及膜片组3,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与导光板2的入光面相对(图2未示出),以及遮光件5’,遮光件5’从膜片组3的顶面边缘向导光板2方向延伸包裹,包裹至反射片1的底面边缘。将图2与图1对比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遮光件5’取代胶框4,将现有胶框4及遮光件5的功能集中于一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背光模组的尺寸,满足了背光模组日益窄边化的需求;同时,利用遮光件5实现了将遮光作用、固定反射片/导光板/膜材的固定作用以及对导光板侧面漏光的挡光作用等功能集中于一体,简化了背光模组的内部构件数量,降低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第二实施例: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由图3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光源组件包括LED光源61及柔性电路板FPC62,LED光源61固定于FPC62的一面,FPC62的另一面与遮光件5’粘合。在本实施例中,实现了光源的固定,与现有需要专用的光源固定件(如LED灯罩/铁框等)的方式相比,省略掉了光源固定件,直接利用遮光件进行固定光源,结构简单。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FPC62包括延伸部621(用于与外部元件连接,以获取电能等),遮光件5’设置有通孔51,延伸部621通过通孔51,本实施例给出了光源的连接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固定件7,固定件7设置于LED光源61背离出光面的一面、与遮光件5’之间,用于对LED光源61进行限位。第三实施例: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遮光件的示意图,由图4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遮光件包括2道折痕(折痕a及b),折痕a围成的轮廓略大于膜片组顶面的边缘轮廓,折痕a与折痕b之间的垂直距离略大于反射片、导光板及膜片组的厚度之和。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件的材料包括单面胶或双面胶,单面胶或双面胶的粘合面从膜片组的顶面边缘粘合至反射片的底面边缘;这样遮光件的粘结面从膜片组的顶面边缘及反射片的底面边缘都有粘合,固定效果更好。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件的表面为黑色、白色或银色;这些颜色具备较佳的遮光及挡光效果。第四实施例: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由图5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1向导光板2弯折形成弯折部11,弯折部11不高于膜片组3的顶面。反射片弯折形成的弯折部,增强了抵挡导光板侧面漏光的挡光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弯折部11不低于导光板2与膜片组3的接触面。本实施例实现了对导光板2侧面漏光的完全挡光。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遮光件包括单面胶或双面胶时,单面胶或双面胶的粘合面还粘合在弯折部11的外表面,增大了粘合面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一种终端,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综上可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利用遮光件取代胶框,因为遮光件的厚度远小于现有胶框的厚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背光模组的尺寸,满足了背光模组日益窄边化的需求;同时,利用遮光件取代胶框,实现了将遮光作用、固定反射片/导光板/膜材的固定作用以及对导光板侧面漏光的挡光作用等功能集中于一体,简化了背光模组的内部构件数量,降低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遮光件利用单面胶或双面胶的粘合面来包裹反射片、导光板及膜材,固定效果更好;进一步的,反射片弯折形成的弯折部,具备固定导光板及膜材的效果,使得导光板侧面漏光更少,甚至完成避免导光板侧面漏光导致的光损耗。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意简单修改、等同变化、结合或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依次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及膜片组,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件,所述遮光件从所述膜片组的顶面边缘向所述导光板延伸包裹,包裹至所述反射片的底面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依次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及膜片组,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背离出光面的一面与所述遮光件之间,所述遮光件从所述膜片组的顶面边缘向所述导光板延伸包裹,包裹至所述反射片的底面边缘;在所述遮光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光源组件固定在所述遮光件上并穿过所述通孔与外部元件连接,以获取电能;所述反射片向所述导光板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不高于所述膜片组的顶面,并将所述导光板和膜片组一起包裹在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LED光源及FP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远江杨秀清李剑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