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粘保护膜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0166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3 11:34
本申请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粘保护膜及其应用。本申请提供的自粘保护膜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茂金属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粘着层材料,由所述粘着层材料形成的粘着层与芯层和表层构成的自粘保护膜粘着稳定性高。实验结果表明,本申请提供的自粘保护膜常温下20min的粘着力为2~3.5gf/25mm,常温下7d的粘着力为2~5.5gf/25mm,50℃下7d的粘着力为2~10gf/25mm,粘着力随时间和温度变化较小,长时间贴合后未出现气泡浮起或翘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粘保护膜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粘保护膜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增亮膜是应用于TFT、LCD背光模块中的薄膜或薄片,因其可以增加背光模组的发光效率的特殊光学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液晶显示膜组等精密制品中。在对增亮膜进行加工、搬运时,为了避免对增亮膜带来损伤,采用临时粘贴保护膜的方式来实现对增亮膜表面光学微结构的保护。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增亮膜保护膜为涂胶保护膜,涂胶保护膜的粘着层涂覆有低分子树脂材料,粘着强度范围大,与增亮膜的贴合度高,但涂胶保护膜在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有机溶剂,产生刺激性异味,且必须二次烘烤加工才能去除有机溶剂,因此造成成本的增加。此外,涂胶保护膜与增亮膜剥离时易在增亮膜表面形成残胶和污伤。为解决涂胶保护膜存在的上述问题,自粘保护膜被研制形成。自粘性保护膜的粘着层选用自粘性材料,不需额外使用粘着剂,其制造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且粘着层具有良好的剥离性能,与增亮膜剥离时不易在增亮膜表面形成残胶和污伤,但现有的自粘保护膜存在着粘着稳定性低的问题,导致其对增亮膜的保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粘保护膜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粘保护膜的粘着稳定性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粘保护膜,包括依次接触的粘着层、芯层和表层;所述粘着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茂金属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熔融指数为1~15g/10min;所述芯层包括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所述表层包括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优选的,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密度为0.7~1.5g/cm3。优选的,所述粘着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茂金属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两种。优选的,芯层中,所述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20~90:80~10。优选的,表层中,所述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20~90:80~10。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的密度为0.80~1g/cm3;所述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1~15g/10min。优选的,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1g/cm3;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3~10g/10min。优选的,所述芯层还包括着色剂。优选的,所述表层的厚度为2~10μm;所述芯层的厚度为20~40μm;所述粘着层的厚度为2~10μm。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亮膜,增亮膜背面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自粘保护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粘保护膜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粘保护膜,包括依次接触的粘着层、芯层和表层;所述粘着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茂金属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熔融指数为1~15g/10min;所述芯层包括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所述表层包括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粘保护膜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茂金属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粘着层材料,由所述粘着层材料形成的粘着层与芯层和表层构成的自粘保护膜粘着稳定性高。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粘保护膜常温下20min的粘着力为2~3.5gf/25mm,常温下7d的粘着力为2~5.5gf/25mm,50℃下7d的粘着力为2~10gf/25mm,粘着力随时间和温度变化较小,长时间贴合后未出现气泡浮起或翘边。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粘保护膜的粘着力均匀,该自粘保护膜粘贴在增亮膜背面时不会出现气泡或褶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将上述自粘保护膜作为增亮膜的保护膜使用,实验结果表明,当所述自粘保护膜在贴覆在增亮膜背面时,其与增亮膜背面的贴合性良好,未出现气泡或皱褶,粘着牢固;当所述自粘保护膜与增亮膜进行剥离时,所述保护膜易撕开,且增亮膜背面无残胶和污伤,说明所述自粘保护膜可以对增亮膜起到良好的临时保护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粘保护膜,包括依次接触的粘着层、芯层和表层;所述粘着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茂金属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熔融指数为1~15g/10min;所述芯层包括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所述表层包括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粘保护膜包括依次接触的粘着层、芯层和表层。其中,粘着层是本专利技术的核心,保证保护膜的粘着性。所述粘着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茂金属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熔融指数为1~15g/10min;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熔融指数为3~10g/10min。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密度为0.7~1.5g/cm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密度为0.8~1.0g/cm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密度为0.83~0.92g/cm3。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简称EVA。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密度为0.7~1.5g/cm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密度为0.8~1.0g/cm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密度为0.86~0.91g/cm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密度为0.89~0.91g/cm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1~15g/10min;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3~10g/10min;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6.5~10g/10min。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的含量为1~20wt%;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的含量为3~15wt%;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的含量为3~10wt%;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的含量为7~10wt%。所述茂金属聚丙烯简称MPP。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茂金属聚丙烯的密度为0.7~1.5g/cm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茂金属聚丙烯的密度为0.8~1.0g/cm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茂金属聚丙烯的密度为0.84~0.9g/cm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茂金属聚丙烯的密度为0.87~0.9g/cm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茂金属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1~15g/10min;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茂金属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3~10g/10min;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茂金属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5~10g/10min;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茂金属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7~10g/10min。所述茂金属聚乙烯简称MPE。在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粘保护膜,包括依次接触的粘着层、芯层和表层;所述粘着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茂金属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熔融指数为1~15g/10min;所述芯层包括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所述表层包括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粘保护膜,包括依次接触的粘着层、芯层和表层;所述粘着层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茂金属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多种组成;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熔融指数为3~10g/10min;所述芯层包括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所述表层包括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层的材料的密度为0.7~1.5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层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茂金属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两种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芯层中,所述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20~90:80~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保护膜,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鹏李道光邵雪朱鹤东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