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垤树专利>正文

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0020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包括地铁车厢、车厢的车门和站台,其特点为在与车厢的车门的位置相对应的地铁车厢底部设有踏板,踏板通过可伸缩的伸缩杆把踏板从地铁车厢底部推出填补地铁车门与站台之缝隙。也可以在踏板上设有帽子截面状的弧形导槽,车厢车门采用推拉式车门,在对开的推拉式车门的每扇的推拉式车门的门框底下设有滑轴,滑轴下端设有滑轮或滑块,滑轮或滑块置于踏板上的帽子截面状的弧形导槽中滑动,便可使踏板随着车门的开启自动推出填补缝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能伸出或缩进地铁车厢底部的踏板,以适时地闭合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当地铁的车门闭合后能适时收起踏板,达到保护乘客上下车安全、又能保证地铁安全行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的建筑类,尤其涉及一种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地铁建设中,为了保证地铁车厢的安全行驶,其轨道与站台之间必然留有适 当的缝隙,因而就出现地铁到达站台后其车门与站台间的缝隙,由于缝隙存在使得旅客上 下车必须跨过此缝隙,稍微不慎或抬脚不高,则旅客很容易踩入缝隙或受到缝隙的拌脚而 摔倒或受到惊吓,给乘客造成不便,因此每次地铁列车到站时,必特别广播提醒乘客注意 车厢与站台间之空隙,以免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改善地铁车门与 站台之缝隙结构,该结构通过能伸出或縮进地铁车厢底部的踏板,以适时地闭合地铁车门 与站台缝隙,当地铁车厢车门打开时,即适时将踏板推出,以填补车门与站台之间隙,地 铁的车门闭合后能适时收起踏板,达到保护乘客上下车安全、又能保证地铁安全行驶的目 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包括地铁车厢、 车厢的车门和站台,其结构特点为在与车厢的车门的位置相对应的地铁车厢底部设有踏板, 踏板通过可伸縮的伸縮杆把踏板从地铁车厢底部推出填补地铁车门与站台之缝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 其特点为伸縮杆的后部通过底座活动连结在地铁车厢底部,伸縮杆的前部连接在踏板后部, 踏板通过滑轨置于地铁车厢底部的导槽中,或者踏板设有的导轮置于地铁车厢底部的导轨 中。所述的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其特征在于踏板后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地铁 车厢底部,伸縮杆前部置于踏板之中间部位,伸縮杆的后部通过底座活动连结在地铁车厢 底部。所述的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其特征在于踏板后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地 铁车厢底部,踏板底部中部位置与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相 对应处的地铁车厢底部,伸縮杆前部转动连接在连接臂的中部位置处,伸縮杆的后部通过 底座活动连结在地铁车厢底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 包括地铁车厢、车厢的车门和站台,其特征在于与车厢的车门的位置相对应的地铁车厢底部设有踏板,踏板底部两侧设有滚轮,在地铁车厢底部相应位置设有滑槽,踏板底部两侧 的滚轮置于地铁车厢底部相应位置的滑槽中移动;在踏板上设有帽子截面状的弧形导槽, 车厢车门采用推拉式车门,在对开的推拉式车门的每扇的推拉式车门的门框底下设有滑轴,滑轴下端设有滑轮或滑块,滑轮或滑块置于踏板上的帽子截面状的弧形导槽中滑动。所述 的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其特征在于踏板表面设有一定形状的防滑凹凸纹。所述 的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帽子截面状的弧形导槽的边上开有一定长度的排屑孔。所述的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其特征在于排屑孔数量有l至多个。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和优点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与车厢的车门的位置相对应的地铁车厢底 部设有踏板,踏板通过可伸縮的伸縮杆把踏板从地铁车厢底部推出填补地铁车门与站台之 缝隙。也可以与车厢的车门的位置相对应的地铁车厢底部设有踏板,踏板底部两侧设有滚 轮,在地铁车厢底部相应位置设有滑槽,踏板底部两侧的滚轮置于地铁车厢底部相应位置 的滑槽中移动;在踏板上设有帽子截面状的弧形导槽,车厢车门采用推拉式车门,在对开的推拉式车门的每扇的推拉式车门的门框底下设有滑轴,滑轴下端设有滑轮或滑块,滑轮 或滑块置于踏板上的帽子截面状的弧形导槽中滑动,便可使踏板随着车门的开启自动推出 填补缝隙,保障乘客安全,车门关闭而自动缩入车厢底部,以确保行车安全。通过能伸出 或縮进地铁车厢底部的踏板,以适时地闭合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当地铁的车门闭合后能 适时收起踏板,达到保护乘客上下车安全、又能保证地铁安全行驶的目的。也就是说当地 铁到站要开启车门时,先启动车门对应之车厢底部踏板开关,将踏板推出,以填补车门与 站台间之缝隙,以保障乘客上下车安全后车门才能打开,当地铁要启动时,先将车门关上, 再启动车门对应之车厢底部之踏板的开关,将踏板收入车厢底部后,然后地铁才能启动行驶,就是必须利用开关连结控制。若采用推拉式车门,当推拉式车门的底座设有的滚轮或 滑块在踏板的帽子截面状的弧形导槽中滑动以控制踏板伸出与縮入时,则不须改变地铁原 有之开关动作。便可更安全使踏板使用自如,而不致发生乘客上下车之危险,以及地铁进 出站台时,车厢与站台摩擦之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能把置于车厢底部的踏板推出来架于地铁车门与站台之缝隙的结 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把置于车厢底部的踏板转出或转进来填补在地铁车门与站台之 缝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通过推连接臂把置于车厢底部的踏板转出或转进来填补地铁车 门与站台之缝隙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通过设于踏板上的一种帽子截面状的弧形导槽把踏板拉出来填充地铁车 门与站台之缝隙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地铁推拉式车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踏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地铁车厢l,站台2,踏板3,伸缩杆4,导槽5,连接臂6,滚轮7,滑槽8, 帽子截面状的弧形导槽9,推拉式车门10,滑轴ll,滑轮12,排屑孔13,缝隙14,滑槽 15,弹簧16。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地铁车厢1、车厢的车门和站台2,其结构特点为在与车厢的车门的位置相对应的地铁车厢1 底部设有踏板3,踏板的面板厚度可根据设计需要而变化,在其表面还可设有一定形状的防 滑凹凸纹,对在踏板上走动的人起防滑的作用,踏板可以通过可伸縮的伸縮杆4把踏板3 从地铁车厢1底部推出填补地铁车门与站台2之缝隙14,或拉进而使地铁车门与站台露出 缝隙14。本专利技术的把踏板从地铁车厢底部推出或拉进的方式有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 示的方式,但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把踏板从地铁车厢底部推出或拉进的伸縮杆4,如采用液压 伸縮杆把地铁车厢底部的踏板顶出或拉进,液压伸縮杆可用气压伸縮杆或其它伸缩杆,具 体的一种结构如图1所示把踏板3通过滑轨置于地铁车厢底部的导槽5中,或者踏板设 有的导轮置于地铁车厢底部的导轨中,在踏板后部连接一个伸縮杆4,伸縮杆的后部通过底 座活动连结在地铁车厢1底部,伸缩杆通过气压或液压或电动机等做动力推动伸缩杆伸缩 达到把踏板从地铁车厢底部推出或拉进,当推出时踏板填补地铁车门与站台之缝隙,当拉 进地铁车厢底部时,地铁车门与站台之间又出现缝隙14。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踏板3后端与伸缩杆4活动连结,伸缩杆的后部通过底座活动 连结于车厢底部。通过气压或液压或电动机等做动力推动伸縮杆伸縮,通过伸縮杆4的伸 出达到把踏板3推出地铁车厢1底部,架在地铁车门与站台2之缝隙14上,通过伸缩杆的 縮回达到把踏步板拉进地铁车厢底部。本专利技术的踏板后端还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地铁车厢底部,踏板底部中部位置与连 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地铁车门与站台缝隙结构,包括地铁车厢、车厢的车门和站台,其特征在于与车厢的车门的位置相对应的地铁车厢底部设有踏板,踏板通过可伸缩的伸缩杆把踏板从地铁车厢底部推出填补地铁车门与站台之缝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垤树黄颢文黄颢中
申请(专利权)人:黄垤树黄颢文黄颢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