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矩永磁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878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2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转矩永磁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可以解决普通蜗轮蜗杆的机械疲劳、摩擦损耗、存在自锁、振动噪音等问题,通过多个永磁蜗杆串联与一个永磁蜗轮啮合的方式提高了磁力耦合包角,解决现有永磁蜗轮蜗杆传动转矩较小,功率较低的难题。永磁蜗轮的轮毂外缘上装有N-S极相间的圆弧形强力永磁铁;根据永磁蜗轮上圆弧磁铁的节距,在永磁蜗杆的基体上加工出对应的双线螺旋槽,在双线螺旋槽中并行布置径向磁极相反的螺旋形磁铁,通过磁力耦合实现与永磁蜗轮啮合,利用锥齿圈及专用轴架保证多个永磁蜗杆同步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大转矩、非接触、无摩擦传动,可作为动力机械、交通工具、发电等工程领域的传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转矩永磁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大转矩永磁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由永磁蜗轮(5)与多个永磁蜗杆(4)啮合而成;永磁蜗杆(4)的轴线及永磁蜗杆轴(1)的轴线与永磁蜗轮(5)轴线垂直,多个串联的永磁蜗杆(4)与永磁蜗杆轴(1)首尾连接分布在永磁蜗轮(5)的外缘,将永磁蜗轮(5)包围,永磁蜗杆(4)轴线与永磁蜗轮(5)外缘安装的圆弧磁铁(5‑b)的外形弧线的中心重合,且永磁蜗轮(5)与永磁蜗杆(4)和永磁蜗杆轴(1)之间均不接触;永磁蜗轮(5)是由软磁钢质轮毂(5‑a)和强力圆弧磁铁(5‑b)组成,轮毂(5‑a)中孔与输出轴(6)配合,通过紧定螺钉(16)定位,轮毂(5‑a)外缘设置有一定倾角的弧形槽,圆弧磁铁(5‑b)径向充磁,按N‑S极相间位置镶入;永磁蜗轮(5)安装在输出轴(6)上,输出轴(6)通过输出轴滚动轴承(12)、锁紧螺母(14)、输出轴轴承座(7)和螺栓(15)安装在支撑座(3)上;永磁蜗杆(4)的蜗杆基体(4‑a)由软磁钢制成,蜗杆基体(4‑a)上设有双线螺旋槽,双线螺旋槽的螺距等于永磁蜗轮(5)上弧形槽的节距,在蜗杆基体(4‑a)两端面设有圆柱沉孔,用于安装蜗杆滚动轴承(10);在双线螺旋槽中并行布置径向磁极相反的两条强力螺旋磁铁(4‑b),使之与永磁蜗轮(5)啮合时,N极螺旋磁铁(4‑b)与永磁蜗轮(5)的S极圆弧磁铁(5‑b)相互吸引;S极螺旋磁铁(4‑b)与永磁蜗轮(5)的N极圆弧磁铁(5‑b)相互吸引;永磁蜗杆轴(1)的结构与永磁蜗杆(4)类似,在双线螺旋槽中并行布置径向磁极相反的螺旋形永磁体,其一端设有装蜗杆滚动轴承(10)的圆柱沉孔,另一端为阶梯轴结构作为传动输入端,输入轴滚动轴承(11)的内圈套安装于永磁蜗杆轴(1)的阶梯轴上,输入轴滚动轴承(11)的外圈固定于输入轴轴承座(2)内,用轴承挡圈(13)限位,输入轴轴承座(2)安装在支撑座(3)上;永磁蜗杆(4)内置滚动轴承,以减少轴架(8)占用的啮合包角;永磁蜗杆(4)和永磁蜗杆轴(1)的同步传动通过连接端面安装相同的锥齿圈(9)实现,通过锥齿圈(9)的啮合实现各永磁蜗杆(4)及永磁蜗杆轴(1)同步转动;锥齿圈(9)根据传递转矩采用小模数锥齿,以使其轴向厚度小,锥齿的锥角根据永磁蜗杆(4)与永磁蜗轮(5)的布置要求确定,锥齿圈(9)用螺钉固定在永磁蜗杆(4)的两端面;轴架(8)位于永磁蜗杆(4)的两端和永磁蜗杆轴(1)的一端用于支撑定位,轴架(8)为单支撑板双轴结构,使永磁蜗杆(4)之间的紧凑连接,保证锥齿圈(9)正常啮合,同时支撑相邻两个永磁蜗杆(4),轴架(8)的双阶梯轴的夹角满足永磁蜗轮(5)与永磁蜗杆(4)的啮合方位;轴架(8)的带孔底板便于用螺栓固定在支撑座(3)上;末端的永磁蜗杆(4)配备末端轴架(17),末端轴架(17)为单支撑板单轴结构,避免与永磁蜗杆轴(1)干涉;蜗杆滚动轴承(10)的外圈与蜗杆基体(4‑a)两端面的圆柱沉孔配合,蜗杆滚动轴承(10)的内圈与轴架(8)的阶梯轴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恒震刘向阳韩光江常海川戴智弘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