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安平专利>正文

一种水浮轻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36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浮轻轨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安全的轨道运输车辆。一种水浮轻轨车,包括轨道车箱、轻轨车道、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车箱底部设有浮箱,轻轨车道架设在水道的上方。众所周知,“纤夫背纤”是目前人类实践中最省能源的运输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这一原理,在利用水浮力的基础上将动力直接作用于载体上,从而达到降低能耗,改善环境的目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运输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中交通运输普遍采用汽车、地铁或轻轨车,由于车箱的自重和运载物体重量,因而存在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安全的轨道运输车车辆,众所周知,“纤夫背纤”是目前人类实践中最省能源的运输方式。本技术运用这一原理,在利用水浮力的基础上将动力直接作用于载体上,从而达到降低能耗,改善环境的目的。本技术的水浮轻轨车,包括轨道车箱、轻轨车道、水道、梁,所述的轨道车箱底部设有浮箱,轻轨车道架设在水道的上方;轻轨车道是由竖墩、梁、铁轨组成,梁是固定在竖墩上方,铁轨固定在梁上方内侧10厘米-15厘米处;轨道车箱是通过顶杆与浮箱相连,轻轨车道内设有水道,水道为U型半封闭式结构,水道上设有进水口、排水口,所述的水道采用,水道蓄水深度为80厘米-120厘米;浮箱置于水道内,浮箱在水道中运行。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在利用水浮力的基础上将动力直接作用于载体上,从而达到降低能耗,改善环境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轨道车箱,2、顶杆,3、浮箱,4、铁轨,5、梁,6、竖墩,7、水道,8、排水口,9、进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水浮轻轨车,包括轨道车箱1、轻轨车道、水道7,轨道车箱1底部设有浮箱3,轻轨车道架设在水道7的上方。水道7为U型水道,水道7上设有进水口9、排水口8,所述的水道7采用半封闭式结构,水道7蓄水深度为80厘米-120厘米。轻轨车道是由竖墩6、梁5、铁轨4组成,梁5是固定在竖墩上方,铁轨4固定在梁5上方内侧10厘米-15厘米处。轨道车箱1,通过顶杆2与浮箱3相连,轻轨车道下设有水道1,浮箱3置于水道7内。权利要求1.一种水浮轻轨车,包括轨道车箱(1)、轻轨车道、水道(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车箱(1)底部设有浮箱(3),轻轨车道架设在水道(7)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浮轻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道(7)为U型半封闭式结构,水道(7)设有进水口(9)、排水口(8),所述的水道(7),水道(7)蓄水深度为80厘米-120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浮轻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轨车道是由竖墩(6)、梁(5)、铁轨(4)组成,梁(5)是固定在竖墩(6)上方,铁轨(4)固定在梁(5)上方内侧10厘米-15厘米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浮轻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车箱(1),通过顶杆(2)与浮箱(3)相连,轻轨车道下设有水道(1),浮箱(3)置于水道(7)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浮轻轨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安全的轨道运输车辆。一种水浮轻轨车,包括轨道车箱、轻轨车道、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车箱底部设有浮箱,轻轨车道架设在水道的上方。众所周知,“纤夫背纤”是目前人类实践中最省能源的运输方式。本技术运用这一原理,在利用水浮力的基础上将动力直接作用于载体上,从而达到降低能耗,改善环境的目的。文档编号B61B13/08GK2936864SQ20062005079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李安平 申请人:李安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浮轻轨车,包括轨道车箱(1)、轻轨车道、水道(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车箱(1)底部设有浮箱(3),轻轨车道架设在水道(7)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安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