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91195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结构,所述燃烧室从上到下依次为炉腔、炉排和沉降室,所述炉排设置于炉腔和沉降室之间,将燃烧室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炉腔的顶部设置了圆弧导火块,所述圆弧导火块是采用耐高温材料加工而成的具有圆弧流线型表面的保温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燃烧室结构简单,设计紧凑,配置该燃烧室的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燃烧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烧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结构
技术介绍
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基本结构包括燃烧室、送风系统、上料系统等,其中燃烧室是关键部件,其结构优劣直接决定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燃烧效率,一般常见的燃烧室内部结构多为圆柱形,颗粒在燃烧室内燃烧,火苗上升,在火嘴喷出,带走热量,但该种结构存在燃烧效率低的问题,需要对其结构进行改进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结构,配置该燃烧室的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燃烧效率较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从上到下依次为炉腔(1)、炉排(2)和沉降室(3),所述炉排(2)设置于炉腔(I)和沉降室(3)之间,将燃烧室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炉腔(I)的顶部设置了圆弧导火块(4)。所述圆弧导火块(4)是采用耐高温材料加工而成的具有圆弧流线型表面的保温块。本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炉腔内点燃后,在送风系统的给风下,颗粒燃烧,火苗上升,到达炉腔顶部,在圆弧导火块的引导下,火苗迅速导向火嘴,不会在炉腔顶部形成低温循环死角,提高燃烧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技术燃烧室结构简单,设计紧凑,可在原有燃烧室的基础上安装圆弧导火块即可完成改造,增加成本较少,可以提高燃烧效率,经济价值明显O【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腔,2.炉排,3.沉降室,4.圆弧导火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结构,所述燃烧室从上到下依次为炉腔(1)、炉排(2)和沉降室(3),所述炉排(2)设置于炉腔(I)和沉降室(3)之间,将燃烧室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炉腔(I)的顶部设置了圆弧导火块(4)。所述圆弧导火块(4)是采用耐高温材料加工而成的具有圆弧流线型表面的保温块。将该燃烧室应用于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需要增设火嘴、上料系统和送风系统,该燃烧室的炉腔的一侧与火嘴连接,另一侧连接上料系统,送风系统分别与炉腔和沉降室连接,形成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炉腔内点燃后,在送风系统的给风下,颗粒燃烧,火苗上升,到达炉腔顶部,在圆弧导火块的引导下,火苗迅速导向火嘴,不会在炉腔顶部形成低温循环死角,提高燃烧效率,而且本实施例的燃烧室结构简单,设计紧凑。【主权项】1.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从上到下依次为炉腔(1)、炉排(2)和沉降室(3),所述炉排(2)设置于炉腔(I)和沉降室(3)之间,将燃烧室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炉腔(I)的顶部设置了圆弧导火块(4)。【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结构,所述燃烧室从上到下依次为炉腔、炉排和沉降室,所述炉排设置于炉腔和沉降室之间,将燃烧室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炉腔的顶部设置了圆弧导火块,所述圆弧导火块是采用耐高温材料加工而成的具有圆弧流线型表面的保温块。本技术燃烧室结构简单,设计紧凑,配置该燃烧室的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燃烧效率较高。【IPC分类】F23B40-00, F23M9-00【公开号】CN204345702【申请号】CN201420848348【专利技术人】商冬洁 【申请人】天津儒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从上到下依次为炉腔(1)、炉排(2)和沉降室(3),所述炉排(2)设置于炉腔(1)和沉降室(3)之间,将燃烧室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炉腔(1)的顶部设置了圆弧导火块(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冬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儒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