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6674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7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变倍比、而小型且在整个变倍区域内诸像差被良好地补正的变焦透镜,该变焦透镜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G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G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G3)、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G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G5)构成,第3透镜群(G3)在最像侧具有:从物体侧依次由负透镜(L36)和正透镜(L37)构成的且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接合面的接合透镜,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变倍时,各透镜群的间隔发生变化,第5透镜群(G5)固定,至少第1透镜群(G1)及第4透镜群(G4)移动,以使第1透镜群(G1)以及第4透镜群(G4)在望远端比广角端更靠物体侧,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3.50<|D1|/|D4|<8.00…(1),其中,D1:所述第1透镜群的在广角端与望远端下的光轴上的位置之差,D4:所述第4透镜群的在广角端与望远端下的光轴上的位置之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在数码照相机、播放用照相机,监控用照相机,电影摄影用照相机等电子照相机中所使用的变焦透镜以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在将CCD(ChargeCoupledDevice)、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设为记录介质的摄像机、电子静态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中所使用的变焦透镜中,高变倍比化的要求高涨。作为实现高变倍比的变焦透镜的类型,公知有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负、正、负、正的群配置的5群方式的变焦透镜(例如专利文献1~4)。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4753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30470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82429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11-1864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变倍比为10~14.3左右的变焦透镜。并且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变倍比为28.3左右的变焦透镜。然而,如果欲实现进一步高变倍比的变焦透镜,则光学系统容易大型化、在整个变倍区域内诸像差良好补正困难的问题存在。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变倍比、而小型且在整个变倍区域内诸像差被良好地补正的变焦透镜以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1变焦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构成,第3透镜群在最像侧具有:从物体侧依次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的并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接合面的接合透镜,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变倍时,各透镜群的间隔发生变化,第5透镜群固定,至少第1透镜群及第4透镜群移动,以使得第1透镜群及第4透镜群在望远端比广角端更靠物体侧,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3.50<|D1|/|D4|<8.00…(1)其中,D1:第1透镜群的在广角端与望远端下的光轴上的位置之差,D4:第4透镜群的在广角端与望远端下的光轴上的位置之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变焦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构成,第3透镜群在最像侧具有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的接合透镜,通过使该接合透镜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而使成像位置发生变化,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变倍时,各透镜群之间隔发生变化,第5透镜群固定,至少第1透镜群及第4透镜群移动,以使得第1透镜群及第4透镜群在望远端比广角端更靠物体侧,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3.50<|D1|/|D4|<8.00…(1)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及第2变焦透镜中,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0.05<|f5|/ft<0.12…(2)其中,f5:第5透镜群的焦距,ft:在望远端的全系统的焦距。另外,优选为,使第3透镜群整体或第3透镜群所包含的一部分透镜群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而使成像位置发生变化。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0.40<|D4|/|f4|<0.85…(3)其中,f4:第4透镜群的焦距。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0.80<|f4|/|f5|<1.20…(4)其中,f4:第4透镜群的焦距,f5:第5透镜群的焦距。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0.05<|f4|/ft<0.15…(5)其中,f4:第4透镜群的焦距,ft:在望远端的全系统的焦距。另外,优选为,通过使第4透镜群沿光轴方向移动而进行调焦。另外,优选为,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变倍时,第2透镜群及第3透镜群移动。另外,优选为,第5透镜群由使凸面朝向像侧的一枚正透镜构成。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4.00<|D1|/|D4|<7.50…(1-1)。另外,进一步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4.50<|D1|/|D4|<7.00…(1-2)。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0.07<|f5|/ft<0.11…(2-1)。另外,进一步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0.09<|f5|/ft<0.10…(2-2)。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0.50<|D4|/|f4|<0.80…(3-1)。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0.90<|f4|/|f5|<1.18…(4-1)。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0.07<|f4|/ft<0.12…(5-1)。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构成,第3透镜群在最像侧具有:从物体侧依次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的并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接合面的接合透镜,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变倍时,各透镜群之间隔发生变化,第5透镜群固定,至少第1透镜群及第4透镜群移动,以使得第1透镜群及第4透镜群在望远端比广角端更靠物体侧,并满足下述条件式,因此能够形成高变倍比、而小型且在整个变倍区域内诸像差被良好地补正的变焦透镜。3.50<|D1|/|D4|<8.00…(1)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因此能够得到高变倍比、高画质的影像,并且还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焦透镜(与实施例1共通)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上述变焦透镜的各透镜群的移动轨迹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6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各像差图(A~L)。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各像差图(A~L)。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各像差图(A~L)。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各像差图(A~L)。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各像差图(A~L)。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6的变焦透镜的各像差图(A~L)。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上述变焦透镜的各透镜群的移动轨迹的剖视图。图1、2所示的结构例与后述的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结构相同。在图1、2中,左侧为物体侧,右侧为像侧。该变焦透镜沿着光轴Z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G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G2、孔径光阑St、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G3、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G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G5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变倍时,各透镜群之间隔发生变化,第5透镜群G5固定,至少第1透镜群G1以及第4透镜群G4移动,以使第1透镜群G1及第4透镜群G4在望远端比广角端更靠物体侧。这里,图1、2所示的孔径光阑St并不一定表示其大小、形状,而表示其在光轴Z上的位置。在将该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构成,所述第3透镜群在最像侧具有:从物体侧依次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的、且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接合面的接合透镜,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变倍时,各透镜群的间隔发生变化,所述第5透镜群固定,至少所述第1透镜群及所述第4透镜群移动,以使得所述第1透镜群及所述第4透镜群在望远端比广角端更靠物体侧,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3.50<|D1|/|D4|<8.00…(1)其中,D1:所述第1透镜群的在广角端与望远端下的光轴上的位置之差,D4:所述第4透镜群的在广角端与望远端下的光轴上的位置之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14 JP 2012-2023531.一种变焦透镜,其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构成,所述变焦透镜的特征在于,所述第3透镜群在最像侧具有:从物体侧依次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的、且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接合面的接合透镜,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变倍时,各透镜群的间隔发生变化,所述第5透镜群固定,至少所述第1透镜群及所述第4透镜群移动,以使得所述第1透镜群及所述第4透镜群在望远端比广角端更靠物体侧,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3.50<|D1|/|D4|<8.00…(1)0.05<|f5|/ft<0.12…(2)其中,D1:所述第1透镜群的在广角端与望远端下的光轴上的位置之差,D4:所述第4透镜群的在广角端与望远端下的光轴上的位置之差,f5:所述第5透镜群的焦距,ft:在望远端的全系统的焦距。2.一种变焦透镜,其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构成,所述变焦透镜的特征在于,所述第3透镜群在最像侧具有:从物体侧依次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的、且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接合面的接合透镜,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变倍时,各透镜群的间隔发生变化,所述第5透镜群固定,至少所述第1透镜群及所述第4透镜群移动,以使得所述第1透镜群及所述第4透镜群在望远端比广角端更靠物体侧,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3.50<|D1|/|D4|<8.00…(1)0.40<|D4|/|f4|<0.85…(3)其中,D1:所述第1透镜群的在广角端与望远端下的光轴上的位置之差,D4:所述第4透镜群的在广角端与望远端下的光轴上的位置之差,f4:所述第4透镜群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3透镜群整体或该第3透镜群所包含的一部分透镜群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而使成像位置发生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式,0.80<|f4|/|f5|<1.20…(4)其中,f4:所述第4透镜群的焦距,f5:所述第5透镜群的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式,0.05<|f4|/ft<0.15…(5)其中,f4:所述第4透镜群的焦距,ft:在望远端的全系统的焦距。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第4透镜群沿光轴方向移动而进行调焦。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2透镜群及所述第3透镜群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5透镜群由使凸面朝向像侧的一枚正透镜构成。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式,4.00<|D1|/|D4|<7.50…(1-1)。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广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