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5890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变倍比、而小型且诸像差得到良好校正的变焦透镜。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G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G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G3)、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G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G5)构成,变倍时各透镜群的间隔变化,第1透镜群(G1)在望远端状态下比广角端状态更靠物体侧,第1透镜群(G1)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11透镜(L1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2透镜(L1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3透镜(L13)的3枚透镜构成,满足下述条件式:1.75<Nd11...(1)28<vd11<44...(2)63<vd12...(3)0.020<|f2|/ft<0.05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更详细地说,是涉及数字照相机、播放用摄像机、监控用摄像机,电影摄影机等的电子摄像机所使用的变焦透镜和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CCD(ChargeCoupledDevice)和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等的摄像元件作为记录媒体的摄影机和电子静态照相机等的摄像装置所使用的变焦透镜中,对高变倍比化的要求提高。作为实现高变倍比的变焦透镜的类型,已知有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负、正、正,或正、负、正、负等的群配置的4群方式的变焦透镜,和具有正、负、正、正、正,或正、负、正、负、正等的群配置的5群方式的变焦透镜(例如专利文献1~4)。【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開2011-186417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開2011-123337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開2009-294513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開2009-25128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在实施例8~11中公开的是变倍比28的变焦透镜,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是变倍比为20~30的变焦透镜,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是变倍比为25~30的变焦透镜。作为高变倍比变焦透镜的1个重大的课题,可列举对光学性能、特别是望远侧的色像差与透镜系统的大小的平衡的谋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变焦透镜中,虽然像差得到非常良好地校正,但相对于望远端的焦距,而透镜群的延伸量(在望远端的光学总长)稍大。因此,在这样的构成、光焦度配置下,实现进一步的高变倍比化时,会成为非常大的透镜。在加大变倍比的情况下,相应加大搭载有该透镜的照相机的尺寸即可,但市场所要求的照相机的尺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限度,因此不希望以单纯按比例放大的方式变大。另外,即使变倍比变大,也不使透镜系统的尺寸过度大型化,这就是说,与专利文献1的例子中以不牺牲望远侧的色像差等的光学性能的方式实现小型化相同,为此,例如,第1透镜群所使用的材料和光焦度配置就选择性地存在改善的余地。在这样的4群或5群结构的变焦透镜中,第1透镜群一般成为由在最靠物体侧配置的负透镜与正透镜的胶合透镜、和1枚或2枚正透镜构成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第1透镜使用的是阿贝数25.4的玻璃,第2透镜使用的是阿贝数64.2或70.2的玻璃。例如,在这样的构成中,为了一边抑制色像差的增大,一边实现小型化,或者加大变倍比,可考虑使第2透镜所使用的材料的阿贝数向更低色散侧偏移,利用反常色散性进行校正。一般来说,若使用具有反常色散性的材料,则有变得昂贵的倾向,因此也要兼顾到成本,但需要根据所需的规格、光学性能进行选择。而且,需要按照不使尺寸变得过大的方式最佳地设定透镜构成和光焦度配置、特别是第1透镜群和第2透镜群等的光焦度。另外,如果将第1透镜的负透镜所使用的材料的阿贝数设定在更低色散侧,则对于二次光谱的校正有利,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的是第1透镜使用阿贝数33.3的材料的例子,但变倍比停留在29.9倍。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是第2透镜使用阿贝数为95.0的反常色散玻璃的例子,但制造成本增大这样的课题存在。在此例子中,变倍比也停留在30。专利文献4中,通过第1透镜群由4枚透镜构成,虽然能够得到变倍比39.6倍~58.3倍,但是有透镜系统整体大型化这样的问题。另外,在第1透镜群所配置的透镜,与在其他群所配置的透镜相比,外径要大得多,即使不是材料费高的玻璃,成本增大的问题也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变倍比、而小型且诸像差得到良好校正的变焦透镜和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构成,变倍时各透镜群的间隔变化,第1透镜群在望远端状态下比广角端状态更靠物体侧,第1透镜群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11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2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3透镜这3枚透镜构成,满足下述条件式。1.75<Nd11...(1)28<vd11<44...(2)63<vd12...(3)0.020<|f2|/ft<0.050...(4)其中,Nd11:第11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vd11:第11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vd12:第12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f2:第2透镜群的焦距,ft:在望远端的全系统的焦距。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中,优选第2透镜群中含有至少1枚正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5<vd2p<23...(5)其中,vd2p:第2透镜群中的至少1枚正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0<vd13<75...(6)其中,vd13:第13透镜的阿贝数。另外,第3透镜群,优选具有包含正透镜的至少1组胶合透镜,并满足下述条件式。65<vd3pc...(7)其中,vd3pc:构成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还有,第3透镜群中,在有3枚以上的胶合透镜和胶合透镜为多个等的情况下,第3透镜群中的胶合透镜所包含的正透镜为多个时,第3透镜群中的胶合透镜所包含的正透镜之中至少1枚正透镜满足条件式(7)即可。另外,优选満足下述条件式。8.5<f1/|f2|<16.0...(8)其中,f1:第1透镜群的焦距。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0.3<|f4|/(fw×ft)1/2<1.4...(9)其中,f4:第4透镜群的焦距,fw:在广角端的全系统的焦距。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0.3<f5/|f4|<1.5...(10)其中,f5:第5透镜群的焦距,f4:第4透镜群的焦距。另外,优选至少使第1透镜群、第2透镜群、第3透镜群、第4透镜群以如下方式移动:在望远端状态下,相比广角端状态,使第1透镜群与第2透镜群的间隔增大,第2透镜群与第3透镜群的间隔减少,第3透镜群与第4透镜群的间隔增大,第4透镜群与第5透镜群的间隔增大。另外,优选第2透镜群,从物体侧依次由负透镜、负透镜、正透镜和负透镜的胶合透镜这4枚透镜构成。另外,优选第3透镜群含有至少2枚以上的正透镜、和至少2枚以上的负透镜。另外,优选第5透镜群由1枚透镜构成。另外,优选第5透镜群始终固定。另外,优选第4透镜群由正透镜和负透镜这2枚透镜构成。另外,优选通过使第4透镜群移动而进行调焦。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78<Nd11...(1-1)29<vd11<43...(2-1)66<vd12<85...(3-1)0.023<|f2|/ft<0.050...(4-1)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78<Nd11...(1-1)30<vd11<42...(2-2)66<vd12<85...(3-1)0.027<|f2|/ft<0.050...(4-2)另外,优选第2透镜群中含有至少1枚正透镜,并满足下述条件式。16<vd2p<22...(5-1)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2<vd13<72...(6-1)另外,优选第3透镜群具有:包含正透镜的至少1组胶合透镜,并满足下述条件式。67<vd3pc...(7-1)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0<vd3pc...(7-2)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0<f1/|f2|<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构成,变倍时各透镜群的间隔变化,所述第1透镜群在望远端状态下比广角端状态更靠物体侧,所述第1透镜群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11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2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3透镜这3枚透镜构成,满足下述条件式,1.75<Nd11...(1)28<vd11<44...(2)63<vd12...(3)0.020<|f2|/ft<0.050...(4)其中,Nd11:所述第11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vd11:所述第11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vd12:所述第12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f2:所述第2透镜群的焦距,ft:在望远端的全系统的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14 JP 2012-202352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5透镜群构成,变倍时各透镜群的间隔变化,所述第1透镜群在望远端状态下比广角端状态更靠物体侧,所述第1透镜群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11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2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3透镜这3枚透镜构成,满足下述条件式,1.75<Nd11...(1)28<vd11<44...(2)63<vd12...(3)0.020<|f2|/ft<0.050...(4)8.5<f1/|f2|<16.0...(8)其中,Nd11:所述第11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vd11:所述第11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vd12:所述第12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f2:所述第2透镜群的焦距,n:在望远端的全系统的焦距,f1:所述第1透镜群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透镜群中含有至少1枚正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5<vd2p<23...(5)其中,vd2p:所述第2透镜群中的至少1枚正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式,50<vd13<75...(6)其中,vd13:所述第13透镜的阿贝数。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透镜群具有:包含正透镜的至少1组胶合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65<vd3pc...(7)其中,vd3pc: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式,0.3<|f4|/(fw×ft)1/2<1.4...(9)其中,f4:所述第4透镜群的焦距,fw:在广角端的全系统的焦距。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式,0.3<f5/|f4|<1.5...(10)其中,f5:所述第5透镜群的焦距,f4:所述第4透镜群的焦距。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1透镜群、所述第2透镜群、所述第3透镜群、所述第4透镜群以如下方式移动,即:在望远端状态下,相比广角端状态,使所述第1透镜群与所述第2透镜群的间隔增大,所述第2透镜群与所述第3透镜群的间隔减少,所述第3透镜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村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