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模组、3D显示装置和3D模组的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5321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模组、3D显示装置和3D模组的驱动方法。该3D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分光器件,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为所述3D模组出光侧的衬底基板,该3D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分光器件之间的,包括多个同层设置的自电容电极的触控模组;以及用于将每一所述自电容电极分别连接至一触控检测电路的多条触控信号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3D显示装置中实现内嵌自电容式触摸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模组、3D显示装置和3D模组的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3D模组、3D显示装置和3D模组的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摸屏(TouchScreenPanel)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目前,触摸屏按照组成结构可以分为:外挂式触摸屏(AddonModeTouchPanel)、覆盖表面式触摸屏(OnCellTouchPanel)、以及内嵌式触摸屏(InCellTouchPanel)。其中,内嵌式触摸屏将触摸屏的触控电极内嵌在液晶显示屏内部,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又可以大大降低触摸屏的制作成本,受到各大面板厂家青睐。现有的电容式内嵌(Incell)触摸屏包括互电容触摸屏和自电容触摸屏两种。自电容触摸屏是在触摸屏中设置一层自电容电极,对该自电容电极施加驱动信号。当手指未触控触摸屏时,该自电容电极的电容为一固定值a,当手指触控触摸屏时,该自电容电极的电容为手指电容+原有电容a,通过检测该自电容电极电容的变化,可确定触摸位置。目前,3D显示逐渐开始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成为下一个通讯显示领域的发展趋势。而在3D显示装置中实现内嵌自电容式触摸技术还鲜为人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模组、3D显示装置和3D模组的驱动方法,以在3D显示装置中实现内嵌自电容式触摸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分光器件,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为所述3D模组出光侧的衬底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分光器件之间的,包括多个同层设置的自电容电极的触控模组;以及用于将每一所述自电容电极分别连接至一触控检测电路的多条触控信号线。优选地,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3D模组的显示区域内的透明走线以及位于所述3D模组的周边区域的外围走线,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自电容电极同层同材料设置。优选地,所述多个自电容电极呈行列矩阵方式排布;其中,所述透明走线纵向排布,位于相邻的两列自电容电极之间或者位于所述自电容电极的外侧,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自电容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沿所述透明走线的延伸方向逐渐变小。优选地,所述多个自电容电极呈行列矩阵方式排布;其中,所述透明走线横向排布,位于相邻的两行自电容电极之间或者位于所述自电容电极的外侧,位于同一行的多个自电容电极在列方向上的宽度沿所述透明走线的延伸方向逐渐变小。优选地,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3D模组的显示区域内的透明走线以及位于所述3D模组的周边区域的外围走线,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自电容电极异层设置,所述透明走线和所述自电容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所述透明走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自电容电极连接。优选地,所述多个自电容电极呈行列矩阵方式排布,所述多个自电容电极的大小相同,相邻的两列和/或两行自电容电极之间的间距相同。优选地,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所有透明走线平行设置,长度和宽度均相同,且位于每一行或每一列的自电容电极覆盖区域内的透明走线的条数也相同。优选地,所述多个自电容电极呈行列矩阵方式排布,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的多个自电容电极中,部分自电容电极的透明走线沿与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另一部分自电容电极的透明走线沿与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且方向相反,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域边缘的透明走线与位于所述周边区域内的外围走线连接,所述外围走线的电阻率小于所述透明走线的电阻率。优选地,所述显示区域包括长边和短边,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所述显示区域的短边方向平行。优选地,所述自电容电极上分布有至少一个镂空孔。优选地,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3D模组的显示区域内的透明走线以及位于所述3D模组的周边区域的外围走线,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自电容电极异层设置,所述透明走线和所述自电容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所述透明走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自电容电极连接;所述自电容电极上的至少部分镂空孔分布在所述透明走线在所述自电容电极上的正投影区域。优选地,所述分光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或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靠近所述自电容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远离所述自电容电极的一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3D模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3D模组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3D模组,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自电容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加载第一电压,向所述第二电极加载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不同,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电压差;将检测到触摸体触控时,向所述自电容电极加载第三电压,同时向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加载与所述第三电压大小和频率相同的电压,使得同一时刻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自电容电极上的电压的大小和频率相等,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保持所述电压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将触控模组内嵌至3D模组中,且将触控模组设置在出光侧的衬底基板与3D模组的分光器件之间,能够较好地实现触控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3D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3D模组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3D模组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3D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3D模组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3D模组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3D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3D模组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3D模组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模组的驱动时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3D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分光器件,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为所述3D模组出光侧的衬底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分光器件之间的,包括多个同层设置的自电容电极的触控模组;以及用于将每一所述自电容电极分别连接至一触控检测电路的多条触控信号线。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可以为玻璃基板,或者其他透明材质的衬底基板。所述分光器件可以为3D光栅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分光棱镜结构等。具有所述分光器件的3D模组能够与一显示面板配合进行3D显示,所述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LED)或者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控模组中的多个自电容电极同层设置且相互独立,自电容电极可以呈行列矩阵方式排列,也可以采用其他排列方式,自电容电极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三角形或菱形等。所述自电容电极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例如ITO(氧化铟锡)等。每一自电容电极通过与其对应设置的触控信号线连接至一触控检测电路,该触控检测电路可以通过检测所述自电容电极上的信号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当分光器件为3D光栅结构时,3D光栅结构中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将触控模组设置在分光器件和出光侧的衬底基板之间,触控模组中的自电容电极不会被3D光栅结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3D模组、3D显示装置和3D模组的驱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分光器件,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为所述3D模组出光侧的衬底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分光器件之间的,包括多个同层设置的自电容电极的触控模组;以及用于将每一所述自电容电极分别连接至一触控检测电路的多条触控信号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分光器件,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为所述3D模组出光侧的衬底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分光器件之间的,包括多个同层设置的自电容电极的触控模组;以及用于将每一所述自电容电极分别连接至一触控检测电路的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自电容电极上分布有至少一个镂空孔;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3D模组的显示区域内的透明走线以及位于所述3D模组的周边区域的外围走线,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自电容电极异层设置,所述透明走线和所述自电容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所述透明走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自电容电极连接;所述自电容电极上的至少部分镂空孔分布在所述透明走线在所述自电容电极上的正投影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3D模组的显示区域内的透明走线以及位于所述3D模组的周边区域的外围走线,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自电容电极同层同材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自电容电极呈行列矩阵方式排布;其中,所述透明走线纵向排布,位于相邻的两列自电容电极之间或者位于所述自电容电极的外侧,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自电容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沿所述透明走线的延伸方向逐渐变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自电容电极呈行列矩阵方式排布;其中,所述透明走线横向排布,位于相邻的两行自电容电极之间或者位于所述自电容电极的外侧,位于同一行的多个自电容电极在列方向上的宽度沿所述透明走线的延伸方向逐渐变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3D模组的显示区域内的透明走线以及位于所述3D模组的周边区域的外围走线,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自电容电极异层设置,所述透明走线和所述自电容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所述透明走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峰董学王海生刘英明杨盛际丁小梁赵卫杰刘红娟刘伟李牧冰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