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43451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池塘两端分别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净化渠道至少围绕池塘进水口和出水口;净化渠道的面积为池塘的10~15%,净化渠道内种植有水草,种植密度为1.5~2.5kg/m2,水草位于水下10~30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个系统实现完全物质循环,通过控制净化渠道与鱼塘的面积比例、净化渠道内水草的密度和水草的位置等,可以实现鱼塘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被水草最大化吸收净化;无需额外对水体进行改质消毒和换水等,大大节约了成本和资源,避免环境污染;整个养殖系统采用生态养殖,极大地减少病害的发生率,避免了药物造成体内残留,提高水产养殖的产率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通常采用养殖池进行,而水产养殖池由于其闭合性,从而导致池内的水 无法进行有效循环,这样环境下进行养殖,食物残渣和鱼的排泄物无法排出,导致养殖池内 的水质变劣,酸碱度失衡,从而会造成池内的水严重受到污染,时间一长甚至造成池内鱼类 的死亡,给养殖带来极大的损失。技术人员对水产养殖系统进行了多种改进。 例如CN103329844 A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水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具有斜面池底的 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进水口连接水质水温调节单元的出水口,养殖池的出水口经消毒沉 淀池连接水质水温调节单元的进水口;养殖池内浮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将养殖池的水域分 隔成闭合循环的水道,水道内设水泵;在养殖池的最低处设有具有排污口的集污区。本实用 新型通过使具有斜面池底的养殖池的进水口连接水质水温调节单元的出水口,养殖池的出 水口经消毒沉淀池连接水质水温调节单元的进水口;同时在养殖池内设有导流板将养殖池 的水域分隔成闭合循环的水道,并在水道内设水泵,在养殖池最低处设有集污区,从而使得 养殖池内水实现自循环清洁同时,还使得养殖用水实现了循环利用。此专利没有对循环用 水进行循序渐进的处理,水处理的效果不好。 又如CN103518664A公开了一种对养殖水进行重复利用和进化的循环水养殖系 统,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通过管道粗滤池相连,所述粗滤池与养殖池相通的地方设置有 格栅;所述粗滤池通过管道与精滤池相连,所述精滤池内设置有净化箱;所述精滤池通过 管道与养殖池相连。采用上述结构后,该技术的水产养殖系统依次通过粗滤池、精滤 池、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水温调节池;先对水产养殖循环水进行过滤,然后再通过化 学试剂对循环水进行杀菌、杂质沉淀;最后通过水温调节池对经过沉淀的循环水进行控温。 此专利需要采用化学消毒,多级沉淀等,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且占地面积大,浪费资源。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仍急需研宄一种节约资源、零污染、低能 耗、高效的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可 实现水产养殖的零污染排放、低能耗,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包括供氧设备齐全的池塘和设置在池塘旁的净化渠道, 所述池塘一端设有出水口,另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均设有水泵,所述净 化渠道至少围绕池塘连接池塘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即所述净化渠道至少围绕池塘的1/2); 所述净化渠道的面积为所述池塘面积的10?15%,所述净化渠道内种植有水草,水草的种 植密度为1. 5?2. 5kg/m2,所述水草位于水下10?30cm。 优选地,所述净化渠道环绕池塘一圈。 优选地,所述池塘的面积为〇. 5?20亩,更优选为1?10亩。 优选地,所述池塘的水深为I. 0?I. 8m,更优选为1. 2?I. 5m。 优选地,所述净化渠道内设有网架,所述水草附着在网架上。 优选地,所述水草位于水下20cm。 其中,所述水草可以为可净化水质的水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例如可以为海菖 蒲、羽毛藻、葡萄藻、鹿角藻、珍珠藻、火焰藻等。 优选地,所述池塘的养殖密度为虾700?1300kg/亩或者鱼700?IOOOkg/亩。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整个系统实现完全物质循环,通过控制净化渠道与鱼塘的面积比 例、净化渠道内水草的密度和水草的位置等,可实现鱼塘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被水草最大 化吸收净化;无需额外对水体进行改质消毒和换水等,大大节约了成本和资源,避免环境污 染;整个养殖系统采用生态养殖,极大地减少了病害的发生率,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避免了 因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造成体内残留,提高水产养殖的产率和品质。【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高效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以更好地理解 本技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参照图1,所述高效水产养殖系统包括 供氧设备齐全的池塘10和设置在池塘旁的净化渠道20,所述池塘一端设有出水口 11,另一 端设有进水口 12,所述进水口 12和出水口 11处均设有水泵。所述净化渠道内种植有水草 21〇 所述净化渠道20至少围绕池塘10连接池塘的进水口 12和出水口 11 (即所述净 化渠道20至少围绕池塘10的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渠道20环绕池塘 10-圈。经出水口泵出的水留向两侧,在进水口出汇合,水质净化更彻底。 所述净化渠道的面积为所述池塘面积的10?15%,当净化渠道的面积小于池塘 面积的10%时,进水口的水质未能达标,当净化渠道的面积大于池塘面积的15%时,虽然 进水口的水质更优,但是占地面积增加,综合池塘水质实际需求和节约资源方面考虑,本实 用新型中净化渠道的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0?15%。 水草的种植密度为1. 5?2. 5kg/m2。当水草密度大于2. 5kg/m2时,不利于水草的 生长;当水草密度小于I. 5kg/m2时,虽然水草生长更好,但是净化功能降低,需要增加净化 渠道的面积,综合多方面考虑,本技术中净化渠道内水草的种植密度为1. 5?2. 5kg/ m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净化渠道内设有网架,所述水草附着在网架上。 所述水草位于水下10?30cm。当水草的位置高于IOcm时,水流动阻力增加,水对 水草的作用力增加,会导致水草倒匍,不利于水草生长。当水草的位置低于30cm时,水质净 化不完全。综合考虑,本技术中所述水草位于水下10?30cm,且在水下20cm时最优。 优选地,所述池塘的面积为0. 5?20亩,更优选为1?10亩。 其中,所述水草可以为可净化水质的水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例如可以为海菖 蒲、羽毛藻、葡萄藻、鹿角藻、珍珠藻、火焰藻等。 优选地,所述池塘的养殖密度为虾700?1300kg/亩或者鱼700?IOOOkg/亩。当 养殖密度过低时,水塘空间利用不够,造成资源浪费,当养殖密度过高,不利于水产生长。 采用本技术提供的高效水产养殖系统进行虾的养殖,具体: 提供供氧设备齐全的池塘,池塘面积为10亩,水深I. 2m,池塘一端设有出水口,另 一端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均设有水泵。净化渠道环绕池塘一圈,净化渠道面积为 池塘面积的15%,净化渠道内设有网架,海菖蒲附着在网架上,位于水下20cm,海菖蒲密度 为 2kg/m2 (约 50 ?80 株 /m2)。 投入南美白对虾虾苗20万尾/亩。出水口处的水泵将池塘的水泵入净化渠道,入 水口的水泵将水草净化过后的水泵入池塘,通过水泵控制每天池塘的泵出量为池塘水体的 0. 5%,泵入量为池塘水体的0. 5% ;养殖虾4个月后,干塘起捕,计算南美白对虾的捕起量。 结果见表1。 对比试验:提供供氧设备齐全的池塘,池塘面积为10亩,水深I. 2m,投放南美白对 虾虾苗20万尾/亩,采用传统养殖系统进行养殖,养殖期间的水质调控采用传统方式。养 殖4个月后干塘起捕,计算南美白对虾的捕起量。结果见表1。 采用本技术提供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氧设备齐全的池塘和设置在池塘旁的净化渠道,所述池塘一端设有出水口,另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均设有水泵,所述净化渠道至少围绕池塘连接池塘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净化渠道的面积为所述池塘面积的10~15%,所述净化渠道内种植有水草,水草的种植密度为1.5~2.5kg/m2,所述水草位于水下10~30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东沈铭辉王德强王荣霞刘庆明王永波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6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