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旋转方式脱模的箱梁外模,包括模板部分(3),与模板部分(3)固定连接的模板支架(4),用于支撑模板部分(3)和模板支架(4)的底部支架(1),位于底部支架(1)一端与模板部分(3)之间铰接连接的铰接装置(2),位于底部支架(1)另一端与模板支架(4)之间铰接连接的伸缩油缸(6),伸缩油缸(6)同侧的底部支架(1)和模板支架(4)之间铰接连接有折叠撑杆(5),折叠撑杆(5)上设有铰接点(10),该铰接点(10)将折叠撑杆(5)铰接连接成两个部分(51、52),还包括用于限制两个部分(51、52)相对转动的锁紧结构,该箱梁外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箱梁外模,尤其涉及一种液压预制节段旋转方式脱模的箱梁外模。
技术介绍
通常预制节段梁箱梁外模多由形成箱梁外观的模板和模板支撑系统构成,传统外模支撑系统多采用支架加螺纹撑杆形式,支架结构复杂、重量重,现场的安装焊接工作量大,合模收模均需通过人工调节螺纹撑杆来满足要求,模板拆装困难且操作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耗费人力物力,且工作效率低。专利NC201913702U公开了一种预制箱梁外侧模液压脱模及立模装置,包括在预制箱梁外侧模竖直支架和背架上分别设置竖直方向上的顶升油缸,在横移支架上设置水平方向的平移油缸,通过液压操作实现外侧模合模和脱模,较好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这种技术方案需要走行小车及多个顶升油缸和平移油缸,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的液压预制节段旋转方式脱模的箱梁外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旋转方式脱模的箱梁外模:包括模板部分,与模板部分固定连接的模板支架,用于支撑模板部分的底部支架,位于底部支架一端与模板部分之间铰接连接的铰接装置,位于底部支架另一端与模板支架之间铰接连接的伸缩油缸,伸缩油缸同侧的底部支架和模板支架之间铰接连接有折叠撑杆,折叠撑杆上设有铰接点,该铰接点将折叠撑杆铰接连接成两个部分,还包括用于限制折叠撑杆两个部分相对转动的锁紧结构,当伸缩油缸伸出或收缩使模板部分合模或脱模时,锁紧结构使折叠撑杆展开或折叠。进一步,锁紧结构包括铰接点附近开设在折叠撑杆两个部分上的同轴线的对穿孔,以及用于插入对穿孔的锁紧销。进一步,在折叠撑杆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折叠撑杆长度的螺旋调节机构。进一步,折叠撑杆上还设有限制其折叠位置的挡块。进一步,模板支架与模板部分翼缘板之间设有可调节撑杆。进一步,铰接装置位于底模的下部位置,包括调节模板部分上下位置的螺旋杆及调节水平位置的腰形铰接孔。进一步,在模板部分与底模之间安装有拉杆组。本技术的一种液压预制节段旋转方式脱模的箱梁外模,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伸缩油缸同侧的底部支架和模板支架之间铰接连接有折叠撑杆,折叠撑杆上设有铰接点,该铰接点将折叠撑杆铰接连接成两个部分,还包括用于限制折叠撑杆两个部分相对转动的锁紧结构,当伸缩油缸伸出或收缩使模板部分合模或脱模时,锁紧结构使折叠撑杆展开或折叠。这样,通过折叠撑杆既可以控制伸缩油缸的伸出长度,从而控制模板部分合模位置,又能通过锁紧结构使折叠撑杆成为一刚性体,用于支撑箱梁外模自重及混凝土浇注载荷,从而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2、锁紧结构包括铰接点附近开设在折叠撑杆两个部分上的同轴线的对穿孔,以及用于插入对穿孔的锁紧销,可以方便的实现锁紧结构的锁紧。3、通过在折叠撑杆上设有用于调节折叠撑杆长度的螺旋调节机构,可以对伸缩油缸的伸出长度精确控制,从而精确控制模板部分的合模位置。4、模板支架与模板部分翼缘板之间设有可调节撑杆,通过调节撑杆使翼缘板模板部分达到设计尺寸。5、铰接装置位于底模的下部位置,包括调节模板部分上下位置的螺旋杆及调节水平位置的腰形铰接孔,从而实现模板部分在竖向与横向的微调。【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合模状态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脱模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折叠撑杆展开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折叠撑杆伸缩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附图1,本技术的一种液压预制节段旋转方式脱模的箱梁外模,包括模板部分3,模板支架4,模板部分3与模板支架4通过螺栓连接为整体。模板支架4与模板部分3的翼缘板板之间铰接连接有数支可调整撑杆7,通过调节撑杆7可以调节模板部分3翼缘板的姿态,保证模板部分3翼缘板的结构尺寸达到设计要求。在底模下部位置的制梁台位上设有底部支架1,以防止制梁台位的不平整及制梁台位单个点发生沉降现象对模板结构尺寸的影响,以及用于支撑模板部分3及模板支架4。底部支架I的右端与模板部分3之间通过铰接装置2相连接,左端与模板支架4之间铰接连接有伸缩油缸6。伸缩油缸6同侧的底部支架I和模板支架4之间铰接连接有折叠撑杆5。其中模板支架4、调整撑杆7、伸缩油缸6、底部支架I及铰接装置2沿模板部分3的纵向分布成若干组,每组之间通过纵向连接杆(图中未显示)连接成整体结构。铰接装置2包括能调节模板部分3上下位置的螺旋杆及调节水平位置的腰形铰接孔,其中螺旋杆的支座固结在底部支架I的端部,腰形铰接孔通过转销与模板部分3的下端铰接连接,模板部分3可沿腰形铰接孔做旋转运动。为方便脱模,该铰接装置2的铰接点位于底模的下方位置。此外,在模板部分3的下部位置与底模之间安装有拉杆组,用于模板部分3合模后模板部分3与底模之间的固定。结合参见附图2及附图3,折叠撑杆5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模板支架4和底部支架I相铰接的铰接耳,中部设有铰接点10,该铰接点10将折叠撑杆5铰接连接成两个部分51、52,在铰接点10的附近,在两个部分51、52上分别开设有对穿孔55,当折叠撑杆5展开后趋于同轴线时,两个部分51、52上开设的对穿孔55正好对齐,锁紧销9可方便的穿过该对穿孔55,从而限制折叠撑杆5两个部分51、52围绕铰接点10相对转动,使折叠撑杆5成为一刚性杆,用于支撑外模结构的自重和混凝土浇筑载荷。在折叠撑杆5的一部分52上,设有用于调节折叠撑杆5长度的螺旋调节机构53,通过调整螺旋调节机构53,可以对伸缩油缸的伸出长度精确控制,从而精确控制模板部分3的合模位置。在折叠撑杆5 —部分52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折叠撑杆5折叠位置的挡块54。工作过程如下:参见附图1-4,合模时,启动液压系统使伸缩油缸6的活塞杆伸出,通过模板支架4带动模板部分3围绕铰接装置的铰接点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同时折叠撑杆5的两个部分51,52围绕铰接点10逐步伸展运动,当模板部分3运动到合模位置时,正好折叠撑杆5的两个部分51、52趋于同轴线的直线杆,设于两个部分51、52上的对穿孔55同轴线,插入锁紧销9,此时折叠撑杆5成为一刚性杆,与伸缩油缸配合用于支撑箱梁外模的自重和混凝土浇注的工作载荷,该工作载荷进一步通过底部支架I传递到制梁台位上。脱模时,拔出锁紧销9,启动液压系统使伸缩油缸6的活塞杆缩回,同样通过模板支架4带动模板部分3围绕铰接装置的铰接点反时针方向旋转运动,同时折叠撑杆5的两个部分51、52围绕铰接点10逐步相互折叠运动,当运动到限位挡块54位置时,折叠运动停止,外模处于脱模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用于旋转方式脱模的箱梁外模,包括模板部分(3),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旋转方式脱模的箱梁外模,包括模板部分(3),与所述模板部分(3)固定连接的模板支架(4),用于支撑所述模板部分(3)的底部支架(1),位于所述底部支架(1)一端与所述模板部分(3)之间铰接连接的铰接装置(2),位于所述底部支架(1)另一端与所述模板支架(4)之间铰接连接的伸缩油缸(6),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油缸(6)同侧的所述底部支架(1)和模板支架(4)之间铰接连接有折叠撑杆(5),所述折叠撑杆(5)上设有铰接点(10),该铰接点(10)将所述折叠撑杆(5)铰接连接成两个部分(51、52),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折叠撑杆(5)两个部分(51、52)相对转动的锁紧结构,所述伸缩油缸(6)伸出或收缩使所述模板部分(3)合模或脱模时,所述锁紧结构使所述折叠撑杆(5)展开或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军,谢亮,李辉,李纲平,蒋平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