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动开关机构的无动力码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3032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自动开关机构的无动力码夹装置,包括顶架、活动梁、二夹臂、自动开关机构;自动开关机构包括挂钩、压杆、安装座及调节片;挂钩的上端部固定连接在活动梁上,压杆的上端部转动连接在活动梁上,挂钩的下端部形成一钩部,压杆的下端部设有一压轴;安装座设在顶架上;调节片的顶部构成有二弧形凹槽,该二弧形凹槽间形成转轴凸部,该转轴凸部上形成有过渡弧形段;调节片通过其转轴凸部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内;安装槽其上开设有圆弧段,该圆弧段内活动设有一挂轴;安装槽内还设有定位件。本案无动力码夹装置工作中无需人为手动操作挂钩件,只要简单吊挂活动梁,由自动开关机构动作,即可实现简易、可靠又有效的全自动无动力夹砖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设备,具体是指一种带自动开关机构的无动力码夹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砌块(以下简称砖)在养护完成后,一般由子车将其从养护窖中叉出来,再由母车载着子车行至设置于子车轨道上的降板传送机上,再由降板传送机将子车上带有砖的托板承接下来,并依次送至码垛机下方,最后再由码垛机的码夹装置将砖抓起进行码垛。传统码夹装置控制二码夹头夹合或者张开,通常须设置相关驱动机构来提供动力,如此需要消耗一定能源。目前虽然出现有无动力的码夹装置,其原理均是依靠夹臂的自重作用实现自动夹紧作用,并且通过挂钩等装置的限制来实现夹紧后释放砖的作用,但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结构设计相对较复杂,而且所述挂钩装置每夹持一次就需要人为去手动操作一次,存在自动化不足,操作繁琐,成本消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自动开关机构的无动力码夹装置,无需人为手动控制,带来简便又低成本的全自动化开关操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带自动开关机构的无动力码夹装置,包括顶架,悬设在所述顶架上方的活动梁,与该顶架和活动梁均转动连接的二夹臂,还包括设在所述顶架和活动梁间的自动开关机构;所述自动开关机构包括挂钩、压杆、安装座及调节片;其中:所述挂钩的上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梁上,所述压杆的上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梁上,设从所述挂钩至所述压杆的水平向为从左至右方向,所述挂钩的下端部形成一往右上钩的钩部,所述压杆的下端部设有一高于所述钩部且沿垂直左右向延伸设置的压轴;所述安装座设在所述顶架上,该安装座上开设有一安装槽;所述调节片的顶部构成有并排设置的二弧形凹槽,该二弧形凹槽间形成转轴凸部,该转轴凸部上形成有过渡连接所述二弧形凹槽的过渡弧形段;所述调节片通过其转轴凸部以沿左右向延伸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座的安装槽内,所述转轴凸部的转轴点位置位于所述压杆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槽其平行左右向的侧壁上开设有以所述转轴点为中心且沿竖向上位于所述挂钩和压杆间的圆弧段,该圆弧段内活动设有一垂直左右向延伸设置的挂轴,且该挂轴装设在所述调节片上的对应靠左的一弧形凹槽的外侧处;所述安装槽内还设有对所述调节片自然状态下定位的定位件。所述二弧形凹槽按左右方向分为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相对转轴点的槽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相对转轴点的槽深度。所述调节片设有两片,分别紧贴所述安装槽平行左右向的二侧壁设置,该两片调节片间通过连接片连接一体。所述定位件为设在所述二侧壁上的用于顶紧所述两片调节片的顶紧弹簧件。所述二侧壁上还分别设有用于调节所述顶紧弹簧件对所述调节片顶紧作用力大小的调节单元。所述活动梁悬设在所述顶架的正上方中部,所述夹臂呈倒置的“L”型结构,其具有搭置在所述顶架上方的水平臂和往下延伸的夹持臂;所述二夹臂的转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顶架的相对两侧沿上,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分别从所述活动梁各自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则所述二夹臂的水平臂在所述活动梁下方呈交叉叠设,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活动梁间均通过连接臂转动连接。所述顶架上竖直设有二导杆,所述活动梁上设有对应活动套设在所述二导杆上的二导槽。所述活动梁上设有一便于吊挂的吊挂部。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案带自动开关机构的无动力码夹装置,借助自动开关机构动作,夹砖时能够使挂钩自动脱离挂轴实现二夹臂夹紧操作,放砖时能够使挂钩自动钩设挂轴实现自动放砖操作,工作中无需人为手动控制挂钩件,只要简单吊挂活动梁即可实现简易、可靠又有效的全自动无动力夹砖操作。进一步,本案无动力码夹还设计成对称结构,悬吊用的活动梁设在中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转动连接点设在顶架的相对两侧沿位置,并且水平臂的自由端部从活动梁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由此二夹臂的力臂得到尽量加长且长度相等,在确保二夹臂有较大夹持力的同时还具有夹持力平衡特点,最终大大提升了无动力码夹的整体夹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案无动力码夹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新型自动开关机构的立体图;图3是本新型自动开关机构的侧视图。标号说明顶架I 导杆11活动梁2 吊挂部20导槽21 夹臂3水平臂31 自由端部 311夹持臂32 夹头部33连接臂4 挂钩5钩部51 压杆6压轴61 安装座7安装槽70 圆弧段71调节片8 第一弧形凹槽81第一弧形凹槽82 过渡弧形段 83连接片84 调节单元 85挂轴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案涉及一种带自动开关机构的无动力码夹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顶架1、活动梁2、二夹臂3及自动开关机构。活动梁2悬设在顶架I的上方,二夹臂3与顶架1、活动梁2均转动连接,通过活动梁2相对顶架I升降动作,以此来带动二夹臂3的夹头相互靠拢夹紧或者分离张开。所述自动开关机构(图1中的局部A部分)设在顶架I和活动梁2间,通过该自动开关机构来实现活动梁2与顶架I的相对位置关系在限位、解除限位间自动转换。下面对本案无动力码夹装置的活动梁2及夹臂3的结构设计给出一较佳实施例。活动梁2悬设在顶架I的正上方中部,较佳地,活动梁2上还设有一吊挂部21,以便于其工作中吊挂设置。所述夹臂3呈倒置的“L”型结构,其具有搭置在顶架I上方的水平臂31和往下延伸设置的夹持臂32,该夹持臂32的自由端部的内侧设有一用于夹持用的夹头部33。二夹臂3的转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顶架I的相对两侧沿上(转动连接点如图1中M点)。二夹臂3的水平臂31的自由端部分别从活动梁2各自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较佳地延伸至靠近顶架I的相对一侧侧沿),则二夹臂3的水平臂31在活动梁2下方呈交叉叠设,该二夹臂3的水平臂31的自由端部与活动梁2间均通过连接臂4转动连接,连接臂4呈倾斜延伸设置,二夹臂3各自连接的连接臂4分别位于活动梁2的两侧。给出实施例中,夹臂3的水平臂31和夹持臂32部分由两根呈“L”型结构的臂杆并排设置构成,对应每组夹臂3由两组连接臂4转动连接于活动梁2上。所述自动开关机构如图1-3所示,主要包括挂钩5、压杆6、安装座7及调节片8。挂钩5的上端部固定连接在活动梁2上,压杆6的上端部转动连接在活动梁2上。设从挂钩5至压杆6的水平向为从左至右方向,挂钩5的下端部形成一往右上钩的钩部51,压杆6的下端部设有一圆柱状的压轴61,该压轴61沿轴垂直左右向延伸设置,并且该压轴61竖向上高于钩部51 (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座7锁设在顶架I上,该安装座7上开设有一安装槽70。调节片8装设在安装槽70内。该调节片8的顶部构成有并排设置的二弧形凹槽,按左、右方向分为第一弧形凹槽81和第二弧形凹槽82,该第一弧形凹槽81和第二弧形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自动开关机构的无动力码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架,悬设在所述顶架上方的活动梁,与该顶架和活动梁均转动连接的二夹臂,还包括设在所述顶架和活动梁间的自动开关机构;所述自动开关机构包括挂钩、压杆、安装座及调节片;其中:所述挂钩的上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梁上,所述压杆的上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梁上,设从所述挂钩至所述压杆的水平向为从左至右方向,所述挂钩的下端部形成一往右上钩的钩部,所述压杆的下端部设有一高于所述钩部且沿垂直左右向延伸设置的压轴;所述安装座设在所述顶架上,该安装座上开设有一安装槽;所述调节片的顶部构成有并排设置的二弧形凹槽,该二弧形凹槽间形成转轴凸部,该转轴凸部上形成有过渡连接所述二弧形凹槽的过渡弧形段;所述调节片通过其转轴凸部以沿左右向延伸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座的安装槽内,所述转轴凸部的转轴点位置位于所述压杆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槽其平行左右向的侧壁上开设有以所述转轴点为中心且沿竖向上位于所述挂钩和压杆间的圆弧段,该圆弧段内活动设有一垂直左右向延伸设置的挂轴,且该挂轴装设在所述调节片上的对应靠左的一弧形凹槽的外侧处;所述安装槽内还设有对所述调节片自然状态下定位的定位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贤献傅湘瑜李文生郑志龙苏剑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卓越鸿昌环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