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无动力码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032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无动力码夹,包括顶架、活动梁及二夹臂;所述活动梁悬设在所述顶架的正上方中部,所述夹臂呈倒置的“L”型结构,其具有搭置在所述顶架上方的水平臂和往下延伸的夹持臂;所述二夹臂的转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顶架的相对两侧沿上,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分别从所述活动梁各自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则所述二夹臂的水平臂在所述活动梁下方呈交叉叠设,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活动梁间均通过连接臂转动连接。本新型无动力码夹结构设计中将二夹臂的力臂作尽量加长且长度相等,在确保二夹臂有较大夹持力的同时还具有夹持力平衡特点,最终大大提升了无动力码夹的整体夹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设备,具体是指一种改进型无动力码夹
技术介绍
传统砌块(以下简称砖)在养护完成后,一般由子车将其从养护窖中叉出来,再由母车载着子车行至设置于子车轨道上的降板传送机上,再由降板传送机将子车上带有砖的托板承接下来,并依次送至码垛机下方,最后再由码垛机的码夹装置将砖抓起进行码垛。传统码夹装置控制二码夹头夹合或者张开,通常须设置相关驱动机构来提供动力,如此需要消耗一定能源。目前虽然出现有无动力的码夹装置,其原理均是依靠夹臂的自重作用实现自动夹紧作用,但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结构设计相对较复杂,更主要是二码夹头存在夹持力失衡、夹持力不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无动力码夹装置进行深入研宄,专利技术一种改进型无动力码夹,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极其简洁、二夹臂夹持力均衡且夹持力大的改进型无动力码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改进型无动力码夹,包括顶架、活动梁及二夹臂;所述活动梁悬设在所述顶架的正上方中部,所述夹臂呈倒置的“L”型结构,其具有搭置在所述顶架上方的水平臂和往下延伸的夹持臂;所述二夹臂的转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顶架的相对两侧沿上,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分别从所述活动梁各自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则所述二夹臂的水平臂在所述活动梁下方呈交叉叠设,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活动梁间均通过连接臂转动连接。所述顶架上竖直设有二导杆,所述活动梁上设有对应活动套设在所述二导杆上的二导槽。所述活动梁上设有一便于吊挂的吊挂部。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案改进型无动力码夹,工作中只要简单吊挂活动梁即可实现简易、可靠又有效的无动力自动夹砖操作。更关键是,本案改进型无动力码夹设计成对称结构,悬吊用的活动梁设在中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转动连接点设在顶架的相对两侧沿位置,并且水平臂的自由端部从活动梁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由此二夹臂的力臂得到尽量加长且长度相等,在确保二夹臂有较大夹持力的同时还具有夹持力平衡特点,最终大大提升了无动力码夹的整体夹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案无动力码夹装置的立体图。标号说明顶架I导杆11活动梁2吊挂部20导槽21夹臂3水平臂31自由端部311夹持臂32夹头部33连接臂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案涉及一种改进型无动力码夹,如图1所示,包括顶架1、活动梁2及二夹臂3。所示活动梁2悬设在顶架I的正上方中部,该活动梁2上还设有一活动钩(图中未示出),通过该活动钩钩设顶架I来限制活动梁2与顶架I的相对位置关系,反之可解除二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较佳地,活动梁2上还设有一吊挂部21,以便于其工作中吊挂设置。所述夹臂3呈倒置的“L”型结构,其具有搭置在顶架I上方的水平臂31和往下延伸设置的夹持臂32,该夹持臂32的自由端部的内侧设有一用于夹持用的夹头部33。二夹臂3的转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顶架I的相对两侧沿上(转动连接点如图1中M点)。二夹臂3的水平臂31的自由端部分别从活动梁2各自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较佳地延伸至靠近顶架I的相对一侧侧沿),则二夹臂3的水平臂31在活动梁2下方呈交叉叠设,该二夹臂3的水平臂31的自由端部与活动梁2间均通过连接臂4转动连接,连接臂4呈倾斜延伸设置,二夹臂3各自连接的连接臂4分别位于活动梁2的两侧。给出实施例中,夹臂3的水平臂31和夹持臂32部分由两根呈“L”型结构的臂杆并排设置构成,对应每组夹臂3由两组连接臂4转动连接于活动梁2上。优选地,所述顶架I的中部位置竖直设有二导杆11,活动梁2上设有对应活动套设在二导杆11上的二导槽21,通过二导杆11与二导槽21的引导配合,使活动梁2相对顶架I的升降活动更加平稳可靠。本案改进型无动力码夹使用时,初始状态,由所述活动钩限制活动梁2和顶架I的相对位置关系,使二夹臂3呈略张开状。夹持砖块时,移动码夹装置使其二夹臂3的二夹头部33位于待夹砌块的两侧,之后解开活动钩对顶架I的钩持限制,略上提活动梁2,通过连接臂4的连动作用,二夹臂3以各自的转动连接点M为支点活动旋转,二夹臂3的二夹头部33往内相互靠拢,对中间的砌块实现夹紧作用。通过葫芦吊上提码夹并移位,待将砌块移至指定位置后,码夹下降直至砌块由相关支撑面支撑,二夹头部33同样被支撑,随着活动梁2自重下沉,通过连接臂4的连动作用,同理使二夹臂3的二夹头部33往外略张开,此时将活动钩钩设顶架I实现活动梁2相对顶架I的限位,提升码夹即完成单次夹砖码垛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改进型无动力码夹,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架、活动梁及二夹臂;所述活动梁悬设在所述顶架的正上方中部,所述夹臂呈倒置的“L”型结构,其具有搭置在所述顶架上方的水平臂和往下延伸的夹持臂;所述二夹臂的转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顶架的相对两侧沿上,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分别从所述活动梁各自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则所述二夹臂的水平臂在所述活动梁下方呈交叉叠设,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活动梁间均通过连接臂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无动力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上竖直设有二导杆,所述活动梁上设有对应活动套设在所述二导杆上的二导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无动力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梁上设有一便于吊挂的吊挂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无动力码夹,包括顶架、活动梁及二夹臂;所述活动梁悬设在所述顶架的正上方中部,所述夹臂呈倒置的“L”型结构,其具有搭置在所述顶架上方的水平臂和往下延伸的夹持臂;所述二夹臂的转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顶架的相对两侧沿上,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分别从所述活动梁各自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则所述二夹臂的水平臂在所述活动梁下方呈交叉叠设,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活动梁间均通过连接臂转动连接。本新型无动力码夹结构设计中将二夹臂的力臂作尽量加长且长度相等,在确保二夹臂有较大夹持力的同时还具有夹持力平衡特点,最终大大提升了无动力码夹的整体夹持性能。【IPC分类】B65G61-00【公开号】CN204310518【申请号】CN201420684256【专利技术人】章贤献, 李文生, 黄煌清, 黄嘉斌, 彭建国 【申请人】福建卓越鸿昌环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6日【申请日】2014年11月1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无动力码夹,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架、活动梁及二夹臂;所述活动梁悬设在所述顶架的正上方中部,所述夹臂呈倒置的“L”型结构,其具有搭置在所述顶架上方的水平臂和往下延伸的夹持臂;所述二夹臂的转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顶架的相对两侧沿上,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分别从所述活动梁各自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则所述二夹臂的水平臂在所述活动梁下方呈交叉叠设,该二夹臂的水平臂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活动梁间均通过连接臂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贤献李文生黄煌清黄嘉斌彭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卓越鸿昌环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