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自适应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2066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自适应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目的是提供的机械手应具备人手的一些基功能,并具有实用、柔顺、安全、体积小、轻巧、易控制以及机构简单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自适应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包括气路控制系统;该仿人机械手还包括机械手机构以及人工肌肉系统。机械手机构包括机械大臂、机械小臂、手以及五个手指;所述人工肌肉系统包括驱动机械大臂的若干根第三气动人工肌肉和若干根第四气动人工肌肉、驱动机械小臂的若干根第一气动人工肌肉、驱动腕关节的若干根第五气动人工肌肉以及驱动五个手指的若干根第二气动人工肌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机械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自适应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和工业机械化的发展,以及气动技术本身的优点,气动机械手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已在仿生机器人、仿生医学、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希望机器人具有安全性高、精度高、响应快、承载能力大等特点,而且能具有良好的柔顺性,特别是在仿生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以及服务机器人,专利技术研制了气动人工肌肉。相比于传统驱动装置,气动人工肌肉驱动具有柔顺性好、质量轻、功率重量比大、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气动肌肉驱动的机器人手臂是一类具有良好柔顺性能、安全性能的机器人手臂。气动人工肌肉作为一种新型的气动执行元件,最早是在1900年被“机构学之父”Reuleaux所提及。1953年,Morin设计了Morin肌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医生Joseph L.Mckibben专利技术了一种能驱动假肢运动的气动肌肉,并命名为Mckibben肌肉。Mckibben肌肉应用最为广泛。国内外对气动人工肌肉机器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Hannaford等人用15条气动肌肉设计了一条仿人手臂,采用模拟的脊髓神经网络控制,用来研究人类低级神经反射及脊髓控制反射;英国的Shadodow公司用了数十条McKibben型人工肌肉设计了仿生手臂,每条气动人工肌肉的安装位置与人类手臂相应的肌肉相吻合,它能像人类手臂一样实现屈肘以及臂前伸、外展等动作;南京理工大学的卫玉芬设计了包括前臂、手腕、和手三部分的气动肌肉柔顺机器人手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隋立明设计了由气动肌肉驱动的七自由度仿人手臂。然而,上述研究均未达到实用阶段,并且结构较为复杂,体积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自适应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该机械手应具备人手的一些基功能,并具有实用、柔顺、安全、体积小、轻巧、易控制以及机构简单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自适应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包括气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仿人机械手还包括机械手机构以及为机械手机构提供动力且由所述气路控制系统控制的人工肌肉系统;所述机械手机构包括通过肩关节和旋转支架可活动地定位在固定支架上的机械大臂、通过肘关节可活动地定位在机械大臂上的机械小臂、通过腕关节以及圆盘架可活动地定位在机械小臂上的手以及可活动地并联定位在手掌上的五个手指;所述人工肌肉系统包括驱动机械大臂的若干根第三气动人工肌肉和若干根第四气动人工肌肉、驱动机械小臂的若干根第一气动人工肌肉、驱动腕关节的若干根第五气动人工肌肉以及驱动五个手指的若干根第二气动人工肌肉。所述机械大臂的一端连接肩关节,机械大臂的另一端通过虎克铰可转动地连接肘关节;所述肩关节通过球铰可活动地定位在旋转支架上,旋转支架又通过铰接轴可转动地定位在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三气动人工肌肉的一端可转动地定位在固定支架上,另一端通过虎克铰驱动旋转支架绕铰接轴线转动;所述第四气动人工肌肉的一端可转动地定位在旋转支架上,另一端通过虎克铰驱动肩关节以及机械大臂绕球铰中心转动。所述机械小臂的一端固定在肘关节上,另一端通过虎克铰可转动地连接腕关节;所述第五气动人工肌肉的一端可转动地定位在肘关节上,另一端通过虎克铰驱动腕关节。所述第一气动人工肌肉的一端可转动地定位在肩关节上,另一端通过虎克铰驱动肘关节。所述手通过第二铰接轴定位在与腕关节连为一体的圆盘架上;所述第二气动人工肌肉的一端固定在该圆盘架上,另一端连接钢丝。所述五个手指中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均由若干个指节分别通过一手指轴相互轴线平行地依次铰接形成,并且可转动地并联铰接在手掌上。所述五个手指中的大拇指,若干个指节分别通过一大拇指轴相互轴线平行地依次铰接形成;该大拇指又通过十字轴可转动地定位在手掌上;所述十字轴中的一个轴线与四个手指中的铰接轴线垂直。所述指节的两个铰接端中,其中一个铰接端固定一滑轮;该滑轮由所述钢丝驱动进而驱使指节运动,该钢丝的两端分别穿越各指节中的导丝孔、手掌上的导向轮以及圆盘架后再分别与所述第二气动人工肌肉的另一端连接;以实现手指的人工模拟运动。所述圆盘架上制作有若干个用于钢丝运动导向的导向孔。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各气路中充入不同压力的压缩空气时,各气动人工肌肉输出不同的位移,使得手臂各关节发生相应的转动,或拉动钢丝,带动滑轮,使手指各关节发生相应的转动。因此,通过控制气动人工肌肉内部气压来实现机械手各关节的转动角度和方向,再经过PID模糊整定自适应系统,进而使得机械手的运动实现自适应控制,最终达到所要求的空间位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简单的并联机构以及用气动人工肌肉作为驱动器,结合气路系统和控制系统,实现了人手臂与手的基本功能,从而为替代人手臂与手奠定了基础。因此,此气动人工肌肉的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具有实用、柔顺、安全、体积小、机构简单、轻巧、易控制等优点,满足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对其性能的需求,可以广泛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机构(去除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机构(去除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机构(去除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食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大拇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各手指的动力传递关系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气路控制系统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流程图。图中:1.固定支架,2.肩关节,3.旋转支架,4.第一气动人工肌肉,5.肘关节,6.腕关节,7.圆盘架,8.第二气动人工肌肉,9.手,10.机械大臂,11.机械小臂,12.手掌,13.手指,14.小指,15.无名指,16.中指,17.食指,18.大拇指,19.导向轮,20.手指撑板,21.手指轴,22.手指近滑轮,24.手指近指节,25.手指中滑轮,27.手指中指节,28.手指远滑轮,30.手指远指节,31.轴承,32.大拇指撑板,34.十字轴,35.大拇指近指节,36.大拇指中滑轮,38.大拇指轴,39.大拇指中指节,40.大拇指远滑轮,42.大拇指远指节,43.第三气动人工肌肉,44.第四气动人工肌肉,45.虎克铰,46.第五气动人工肌肉,47.气源装置,48.气动三联件,49.比例压力阀,50.电磁阀,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自适应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包括气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仿人机械手还包括机械手机构以及为机械手机构提供动力且由所述气路控制系统控制的人工肌肉系统;所述机械手机构包括通过肩关节(2)和旋转支架(3)可活动地定位在固定支架(1)上的机械大臂(10)、通过肘关节(5)可活动地定位在机械大臂上的机械小臂(11)、通过腕关节(6)以及圆盘架(7)可活动地定位在机械小臂上的手(9)以及可活动地并联定位在手掌上的五个手指;所述人工肌肉系统包括驱动机械大臂的若干根第三气动人工肌肉(43)和若干根第四气动人工肌肉(44)、驱动机械小臂的若干根第一气动人工肌肉(4)、驱动腕关节的若干根第五气动人工肌肉(46)以及驱动五个手指的若干根第二气动人工肌肉(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自适应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包括气路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该仿人机械手还包括机械手机构以及为机械手机构提供动力且由所述
气路控制系统控制的人工肌肉系统;
所述机械手机构包括通过肩关节(2)和旋转支架(3)可活动地定位在固定支
架(1)上的机械大臂(10)、通过肘关节(5)可活动地定位在机械大臂上的机械
小臂(11)、通过腕关节(6)以及圆盘架(7)可活动地定位在机械小臂上的手(9)
以及可活动地并联定位在手掌上的五个手指;
所述人工肌肉系统包括驱动机械大臂的若干根第三气动人工肌肉(43)和若干
根第四气动人工肌肉(44)、驱动机械小臂的若干根第一气动人工肌肉(4)、驱动
腕关节的若干根第五气动人工肌肉(46)以及驱动五个手指的若干根第二气动人工
肌肉(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自适应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大臂的一端连接肩关节,机械大臂的另一端通过虎克铰可转
动地连接肘关节;所述肩关节通过球铰(B)可活动地定位在旋转支架上,旋转支
架又通过铰接轴(A)可转动地定位在固定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自适应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动人工肌肉的一端可转动地定位在固定支架上,另一端通
过虎克铰驱动旋转支架绕铰接轴线转动;所述第四气动人工肌肉的一端可转动地定
位在旋转支架上,另一端通过虎克铰驱动肩关节以及机械大臂绕球铰中心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自适应多自由度仿人机械手,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小臂的一端固定在肘关节上,另一端通过虎克铰(D)可转
动地连接腕关节;所述第五气动人工肌肉的一端可转动地定位在肘关节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英子毛文波向新贤余辅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