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茶油胶囊低温制备方法,在原料毛油进行脱色处理后,利用脱臭电解设备生成电解水,即通过电解槽对处理水进行电分解,形成酸性水和碱离子水,再将酸性水与脱色后的毛油加入除臭缸内搅拌3.3h,然后进行油、水分离,将分离出的油与碱离子水加入除臭缸内搅拌1h后,再进行油、水分离,然后进行脱脂工艺,即得到成品山茶油;因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电解水对毛油进行低温脱臭、异物清除处理,可以完全避免传统技术中因采用高温脱臭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油脂、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热聚合反应以及蛋白质的变性所带来的有害物质;另外还会因高温而导致的茶油色泽深暗,带有焦糊味等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茶油制品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山茶油胶囊在制备过程中的除臭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山茶油由尖木挤压法,出油率抵,让费资源大;山茶油的食用方法为毛油当食用油来使用,山茶油熏味重,杂质多苦味及异味重,难以食用;当外出时药用时(驱蚊、消毒、肚痛、肠胃不适等)山茶油随带不方便,没能及时的抹擦或饮食。为此精制山茶油一般采用含高温工艺技术进行处理:毛茶油→过滤→碱炼→水洗→脱色→脱臭→精制茶油毛茶油→过滤→碱炼→水洗→脱色→脱臭→精制茶油。以下以申请号为200710086662.5的《山茶油二次制取技术》为例进行介绍其中的高温脱臭工艺:脱臭:将脱色油吸入经特殊设计的脱臭锅,先用间接蒸汽升温至110℃,再用导热油升温至150℃时开直接蒸汽翻动,此直接蒸汽为过热蒸汽,直接蒸汽应先开大一些,但以不使油飞溅大厉害为好。继续加温至240℃计时,此时到分离器取样观察,样品保留。计时2小时后再取样与原先地样品作比较,如色泽谈下来,稠度稀了时,关小直接汽阀门,再计时2小时后关掉加热系统与直接蒸汽,然后进行冷却,当油温降至70℃关蒸汽喷射泵,让油继续冷却(在蒸汽管中通入冷却水),一直到油温为室温(25℃左右)才能翻锅。脱臭的真空系统采用三级蒸汽喷射泵或四级泵,真空度(绝对压强)控制在300Pa左右。高温脱臭过程中容易导致油脂、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热聚合反应以及蛋白质的变性所带来的有害物质;另外 还会因高温而导致的茶油色泽深暗,带有焦糊味等现象。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需高温处理就可获得的无杂质无异味精制山茶油制品。技术方案:一种山茶油胶囊低温制备方法,它包括:原料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冬化脱脂→成品山茶油→成品山茶油胶囊,所述的脱臭工艺采用以下电子分解步骤:1) 通过预过滤器对自来水进行预过滤;2) 预过滤后的水通过供给泵升压后排入活性炭过滤器进行溶解;3) 溶解后的水导入纳米过滤器生成浓缩水和处理水;4) 将处理水导入电解槽进行电分解,生成酸性水和碱性水;5) 将酸性水和液态山茶油加入除臭缸中,并搅拌3.3h;6) 待酸性水和山茶油完全静止后进行油、水分离;7) 将碱离子水和液态山茶油加入除臭缸中,并搅拌1h;8) 待碱离子水和山茶油完全静止后进行油、水分离;9) 将步骤8)得到的成品山茶油进行脱脂。一种山茶油制备用的脱臭电解设备,它包括:主通水路,主通水路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有预过滤器、供给泵、第一活性炭过滤器、第二活性炭过滤器、纳米过滤器、电解槽;所述电解槽的出水口与除臭缸连通。所述电解槽内设有被电解隔膜分隔的阳极室和阴极室,在阳极室内设有阳极板,阴极室内设有阴极板;在所述阳极室的出水口处连接有第一出水管口,阴极室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出水管口。在琐碎第一出水管口和第二出水管口内分别设有第一排水调整阀、第二排水调整阀。所述纳米过滤器内设有NF膜对自来水进行处理。所述电解槽还包括侧板一、侧板二、主通水管接头、电极接线柱及振动器;所述侧板一上设置有第一凹槽,侧板二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并在第二凹槽上设置有通孔,用于安装电极接线柱;所述侧板一与侧板二密闭连接,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电解槽内腔;所述主通水管接头设于侧板一上,并与第一凹槽连通;所述阳极板安装于第二凹槽内,阴极板设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电极接线柱固定在阳极板内,振动器设于阴极板上。有益之处: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茶油胶囊低温制备方法,在原料毛油进行脱色处理后,利用脱臭电解设备生成电解水,即通过电解槽对处理水进行电分解,形成酸性水和碱离子水,再将酸性水与脱色后的毛油加入除臭缸内搅拌3.3h,然后进行油、水分离,将分离出的油与碱离子水加入除臭缸内搅拌1h后,再进行油、水分离,然后进行脱脂工艺,即得到成品山茶油;因本专利技术是利用电解水对毛油进行低温脱臭、异物清除处理,可以完全避免传统技术中因采用高温脱臭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油脂、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热聚合反应以及蛋白质的变性所带来的有害物质;另外 还会因高温而导致的茶油色泽深暗,带有焦糊味等现象出现。2)本专利技术在电解槽对自来水电解处理前,先将自来水通过预过滤器进行预过滤,因预过滤器利用无纺布等,可以对导入主通水路内的自来水混入的大的颗粒或垃圾等比较大的异物进行捕捉,并将其除去,以保证自来水中不会有污物对山茶油的卫生造成影响。另外,该预过滤器为了防止因微小颗粒混入供给泵内部因其的泵能力下降而设置。3)本专利技术在电解槽前的主通水管还设置有两个活性碳过滤器,利用活性碳过滤器可以对水中残留盐等进行过滤,进一步保证了山茶油的安全性和净度。4)本专利技术在电解槽前设置有NF膜,利用NF膜对被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后的水进行处理,可以对水中的有机物(例如三卤甲烷或水臭味、农药等)、重金属离子(例如铅、铬、镉、水银等)、还有钠、钙等低分子量的离子成分除去,以保证进入电解槽的自来水的净度,及无臭味,进而保证电解后的水与山茶油混合后,不会对山茶油的食用安全性造成影响。5)因本专利技术在电解槽内设置有带有超声晶振片的振动器,很好的实现了对来水中有机、有毒物质的破坏,进而提高了电解水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保证导入除臭缸内的电解水不会对山茶油的食用安全造成影响。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解槽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一种山茶油胶囊低温制备方法,它包括:原料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冬化脱脂→成品山茶油→成品山茶油胶囊,所述的脱臭工艺采用以下电子分解步骤:1) 通过预过滤器对自来水进行预过滤;2) 预过滤后的水通过供给泵升压后排入活性炭过滤器进行溶解;3) 溶解后的水导入纳米过滤器生成浓缩水和处理水;4) 将处理水导入电解槽进行电分解,生成酸性水和碱性水;5) 将酸性水和液态山茶油加入除臭缸中,并搅拌3.3h;6) 待酸性水和山茶油完全静止后进行油、水分离;7) 将碱离子水和液态山茶油加入除臭缸中,并搅拌1h;8) 待碱离子水和山茶油完全静止后进行油、水分离;9) 将步骤8)得到的成品山茶油进行脱脂。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9)中所述的胶囊制备工艺按国家保健胶囊加工工艺进行加工,故 其具体加工工艺不再详细描述。一种山茶油制备用的脱臭电解设备,主要包括壳体、出水部、净水部和具有生成浓缩水和处理水的纳米过滤器;出水部安装在壳体上,出水部另一端连接除臭缸顶端,纳米过滤器配置在壳体内;在壳体内还设有电解槽,该电解槽内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茶油胶囊低温制备方法,它包括:原料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冬化脱脂→成品山茶油→成品山茶油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臭工艺采用以下电子分解步骤:1)通过预过滤器对自来水进行预过滤;2)预过滤后的水通过供给泵升压后排入活性炭过滤器进行溶解;3)溶解后的水导入纳米过滤器生成浓缩水和处理水;4)将处理水导入电解槽进行电分解,生成酸性水和碱性水;5)将酸性水和液态山茶油加入除臭缸中,并搅拌2‑4h;6)待酸性水和山茶油完全静止后进行油、水分离;7)将碱离子水和液态山茶油加入除臭缸中,并搅拌1‑1.5h;8)待碱离子水和山茶油完全静止后进行油、水分离;9)将步骤8)得到的成品山茶油进行脱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胶囊低温制备方法,它包括:原料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冬化脱脂→成品山茶油→成品山茶油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臭工艺采用以下电子分解步骤:
1)通过预过滤器对自来水进行预过滤;
2)预过滤后的水通过供给泵升压后排入活性炭过滤器进行溶解;
3)溶解后的水导入纳米过滤器生成浓缩水和处理水;
4)将处理水导入电解槽进行电分解,生成酸性水和碱性水;
5)将酸性水和液态山茶油加入除臭缸中,并搅拌2-4h;
6)待酸性水和山茶油完全静止后进行油、水分离;
7)将碱离子水和液态山茶油加入除臭缸中,并搅拌1-1.5h;
8)待碱离子水和山茶油完全静止后进行油、水分离;
9)将步骤8)得到的成品山茶油进行脱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胶囊低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5)中所述的搅拌时长采用3.3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胶囊低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7)中所述的搅拌时长采用1h。
4.一种山茶油制备用的脱臭电解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通水路,主通水路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有预过滤器、供给泵、第一活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发庭,
申请(专利权)人:胡发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