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功能优化的纤维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车辆结构的纤维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降低机动车的重量,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构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用于制造这种纤维复合构件的常用方法为所谓的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法(ResinTransferMolding)(简称:RTM)。在此,将纤维垫(诸如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制的稀松布、纺织物和编织物)在成形工序中压成一个确定的立体形状。通过这种方式制成的预成形的纤维垫被称为所谓的“预成形坯”或者“预成形品”,然后将其置入可加热的注射模中,向该注射模内注入用于浸渍纤维垫的母体。为了在预成形工序中实现纤维垫的形状稳定性,首先按照所期望的轮廓剪裁这些纤维垫并且例如添加一种粘合剂(通常为塑料粉末)。在后续的挤压过程和加热过程中,将纤维垫在模具内挤压成所期望的形状并同时使粘合剂熔化。在粘合剂冷却和凝固之后,纤维垫的各个纤维便粘接在一起,从而,纤维垫即使在接下来从模具中取出的情况下也保持所呈现的形状。尽管粘接在一起,但是预成形的纤维垫的基本上柔韧的和多孔的形式仍保持不变,因而注入的母体能够渗入纤维垫内并将该纤维垫 ...
【技术保护点】
纤维复合构件,特别是用于车辆结构的纤维复合构件,其具有纤维结构,该纤维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纤维层(1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11)中的至少一层由一定数量的预成形的纤维垫(11a‑f)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11)的所述数量的预成形的纤维垫(11a‑f)中的第一预成形的纤维垫(11a,11e)与第二预成形的纤维垫(11b,11d‑f)相比具有更大的纤维垫厚度(d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19 DE 102012216727.71.纤维复合构件,其具有纤维结构,该纤维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纤维层(1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11)中的至少一层由一定数量的预成形的纤维垫(11a-f)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11)的所述数量的预成形的纤维垫(11a-f)中的第一预成形的纤维垫(11a,11e)与第二预成形的纤维垫(11b,11d-f)相比具有更大的纤维垫厚度(d1),其中,所述第一预成形的纤维垫和所述第二预成形的纤维垫具有相同的纤维体积密度,从而较厚的第一预成形的纤维垫沿高度方向比较薄的第二预成形的纤维垫具有更多数量的纤维或者说纤维纱,由此使纤维材料依据负荷条件的需要设置于纤维复合构件的相应位置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复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11)包括纺织物层、稀松布层、编织物层和/或单向的或者多向的纤维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复合构件,其特征在于:预成形的纤维垫(11a-f)成面状并排地设置,以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1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复合构件,其特征在于:预成形的并且成面状并排地设置的所述纤维垫(11a-f)在彼此相对的边缘区域(12a-f)内相互搭接设置,以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1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复合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纤维复合构件包括第一数量的力导入部段(13a,13c),其中,在至少一个力导入部段(13a)的区域内的第一预成形的纤维垫(11a)与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11)的第二纤维垫(11b)相比具有更大的纤维垫厚度(d1,d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复合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纤维复合构件(10)包括第二数量的将各力导入部段(13a,13c)相互连接的承载梁(13b,13d),其中,在至少一个力导入部段(13a,13c)的区域内的所述第一预成形的纤维垫(11a,11c)与设置在该至少一个承载梁(13b,13d)的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格鲁贝尔,R·波根博格,F·佐尔德纳,M·瓦勒里乌斯,M·蔡德勒,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