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9772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感器组件,该电感器组件由多个电感器封装而成,电感器包括电感线圈和两个E型磁芯,磁芯包括底柱及由底柱朝同一侧凸伸出的中柱和两边柱,底柱、中柱及两个边柱共同形成一磁芯平面,两个边柱分列于中柱的两侧;两个磁芯的开口端相面对,两个磁芯的中柱相面对,两个磁芯的边柱两两且面面相抵,两个磁芯形成两个磁回路;电感线圈绕设在两个磁芯的中柱上,两个磁芯的中柱之间形成气隙;电感器在磁芯平面上紧密排列成矩形阵列,每两个相邻接的电感器的磁芯面面相抵。该电感器组件对外电磁干扰大大降低,并且显著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即使得电感器的体积小、磁屏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组件
[0001 ] 本技术涉及电感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感器组件。
技术介绍
电子电器产品日趋朝着小型化、多功能化方向迅速发展,在这些产品中功率电感器由于其体积较大,尤其是在需要使用多个功率电感器时,其空间利用率则更低,很多程度上阻碍了产品的小型化;并且,这些功率电感器磁屏蔽效果差,容易对其他电路产生电磁干扰,尤其会在产品集合各种功能模块时对产品的多功能化的设计和实现产生各种难以规避的限制。因此,现有电感器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器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电感器空间利用率低、易产生电磁干扰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电感器组件,由多个电感器封装而成,所述电感器包括电感线圈和两个E型磁芯,所述磁芯包括底柱及由所述底柱朝同一侧凸伸出的中柱和两边柱,所述底柱、所述中柱及两个所述边柱共同形成一磁芯平面,两个所述边柱分列于所述中柱的两侧;两个所述磁芯的开口端相面对,两个所述磁芯的中柱相面对,两个所述磁芯的边柱两两且面面相抵,两个所述磁芯形成两个磁回路;所述电感线圈绕设在两个所述磁芯的所述中柱上,两个所述磁芯的中柱之间形成气隙; 所述电感器在所述磁芯平面上紧密排列成矩形阵列,每两个相邻接的所述电感器的磁芯面面相抵。 进一步地,两个相邻接的所述电感器的所述磁芯面面相抵处中的至少一处开设有气隙。 进一步地,所述电感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感线圈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的导电插件。 进一步地,所述电感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感器相固定的固定板,所述导电插件垂直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感线圈排列成1X2的矩形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电感线圈排列成2X2的矩形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插件为导电插片。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插件为导电插针。 在本技术的电感器组件中,多个电感器紧密排列,每两个相邻接的电感器的磁芯面面相抵,这种设置不仅使得整个电感器组件对外电磁干扰大大降低,并且显著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电感器的体积小、磁屏蔽效果好,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子电器产品小型化、多功能化的需求。进一步地,在磁芯相抵处的外侧开设有气隙,这不仅进一步减小了电感器的体积、提高了磁屏蔽效果,还增强了电感器的抗饱和能力,从而实现较低的直流电阻和较高的额定电流。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感器组件中电感器的排列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感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第三优选实施例电感器组件中电感器的排列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电感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请结合参阅图1、图2。电感器I包括电感线圈11和两个磁芯,即第一磁芯12和第二磁芯13。 其中,磁芯12为E型磁芯。具体地,第一磁芯12包括沿某一方向(图1、图2中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底柱124,以及底柱124朝一侧(图1、图2中的竖直向上方向)垂直凸伸出的中柱121和两边柱122、123,且两边柱122、123分列于中柱121的两侧。底柱124、中柱121和两边柱122、123组成“E”字形的结构;在图1、图2中,该“E”字形结构的开口向上。在边柱122、123远离中柱121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气隙12a ;在底柱124的远离中柱121的一侧,开设有气隙12b。在中柱121的远离底柱124的一端(即开口端12P)上还开设有气隙12c。 相同地,磁芯13也为E型磁芯,具体地,第二磁芯13包括沿某一方向(图2中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底柱134,以及底柱134朝一侧(图2中的竖直向下方向)垂直凸伸出的中柱131和两边柱132、133,且两边柱132、133对称地列于中柱131的两侧。底柱134、中柱131和两边柱132、133组成“E”字形结构;在图2中,该“E”字形结构的开口向下。在边柱132、133远离中柱131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气隙13a ;在底柱134的远离中柱131的一侦1|,开设有气隙13b。在中柱131的远离底柱134的一端,也开设有气隙(图中未标号)。 第一磁芯12和第二磁芯13两者仅仅是朝向不同,即第一磁芯12的开口朝上,第二磁芯13的开口朝下,第一磁芯12和第二磁芯13的开口端朝向相反且面面相抵。其中,第一磁芯12的边柱123与第二磁芯13的边柱132面面相抵,第一磁芯12的边柱122与第二磁芯13的边柱133面面相抵;第一磁芯12的中柱121与第二磁芯13的中柱131相正对。边柱123上开设的气隙12a和边柱132上开设的气隙13a在气隙12a、13a的延伸方向上共同组成一个截面积较大的气隙Ia ;边柱122上开设的气隙12a和边柱133上开设的气隙13a共同组成一个截面积较大的气隙la。中柱121开口端上开设的气隙12c与中柱131的开口端上开设的气隙在气隙的厚度方向上共同组成一个较厚的气隙12C。 由此,第一磁芯12和第二磁芯13组成一个倒放的“曰”字形结构。第一磁芯12的中柱121和第二磁芯13的中柱131组成中心柱(图中未标示),电感线圈11则绕设在中心柱上。在电感线圈11通电时,第一磁芯12和第二磁芯13组成的“曰”字形结构可为电感线圈的激励磁场提供两个磁回路P1、P2。 气隙12C的存在能够显著地提高电感器I的抗电流饱和能力。然而,该电感器在单独使用时,这种设计也相应地导致电感线圈11所产生的相当一部分磁势都加在气隙12C上,进而使得气隙12C边缘和邻近磁路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边缘磁通和杂散磁通,即易对其他电路模块产生干扰。 本技术中的磁芯材料优先选用具有较高磁导率的磁芯材料,还将多个相同或大致相同的上述电感器紧密排列成矩阵列,并将其封装成一体化的电感器组件,而不是对单个的电感器进行应用,以提高磁利用效率、降低边缘磁通和杂散磁通,进而减小体积并减小对外的电磁干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电感器组件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感器组件2包括两个如图2所示的电感器,为具体区分分别将其标记为电感器1a和电感器10b。电感器10a、10b的电感线圈11的中心轴相互平行,在图1、图2中电感器10a、10b的电感线圈11的中心轴则均为沿上下方向延伸。两电感器10a、10b的边柱面面相抵,即电感器1a的边柱132与电感器1b的边柱133面面相抵,电感器1a的边柱123与电感器1b的边柱122面面相抵,进而紧密排列成1X2的矩形阵列。在这两个相邻接的电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由多个电感器封装而成,所述电感器包括电感线圈和两个E型磁芯,所述磁芯包括底柱及由所述底柱朝同一侧凸伸出的中柱和两边柱,所述底柱、所述中柱及两个所述边柱共同形成一磁芯平面,两个所述边柱分列于所述中柱的两侧;两个所述磁芯的开口端相面对,两个所述磁芯的中柱相面对,两个所述磁芯的边柱两两且面面相抵,两个所述磁芯形成两个磁回路;所述电感线圈绕设在两个所述磁芯的所述中柱上,两个所述磁芯的中柱之间形成气隙;所述电感器在所述磁芯平面上紧密排列成矩形阵列,每两个相邻接的所述电感器的磁芯面面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由多个电感器封装而成,所述电感器包括电感线圈和两个E型磁芯,所述磁芯包括底柱及由所述底柱朝同一侧凸伸出的中柱和两边柱,所述底柱、所述中柱及两个所述边柱共同形成一磁芯平面,两个所述边柱分列于所述中柱的两侧;两个所述磁芯的开口端相面对,两个所述磁芯的中柱相面对,两个所述磁芯的边柱两两且面面相抵,两个所述磁芯形成两个磁回路;所述电感线圈绕设在两个所述磁芯的所述中柱上,两个所述磁芯的中柱之间形成气隙; 所述电感器在所述磁芯平面上紧密排列成矩形阵列,每两个相邻接的所述电感器的磁芯面面相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接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利华王海樊应县陈益芳王智会黄丹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