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挂车支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925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半挂车支腿,包括可以上、下缩伸的内腿和固定在半挂车前部两侧的外腿,内、外腿之间通过丝杆和螺母连接,螺母中央的螺纹孔和其上部的储油凹槽相连通;螺母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正方形结构,层与层之间设置有加强筋。螺母的上层内设置有过渡斜面,储油凹槽位于过渡斜面中央,储油凹槽呈漏斗状。加强筋为三角形,其一边与螺母的下层相接,另一边与螺母中部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螺母设置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正方形结构,保持螺母工作的稳定性,以提高其抵抗转动扭矩的能力,从而增加支腿的举升能力;设置加强筋,可减少下层板厚和中部圆柱体壁厚,减轻螺母重量又能保持螺母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延长支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挂车,特别是一种半挂车支腿
技术介绍
在半挂车底盘的左右边梁下通常配有活动支腿,以在装卸货物或停车检 修时协助支承半挂车,并可根据各种牵引车的牵引座的实际高度来调节半挂 车的高度。这些活动支腿在半挂车行驶过程中一般应被缩回,从而可靠地避 免活动支腿与地面接触,诱发安全事故。本公司于中国专利文献号CN2384840Y中公开了 一种半挂车支承装置, 包括可安装在半桂车前端的左、右支腿及其中间连接轴,双速齿轮传动机构, 其特征是所述支腿为封闭式内、外套管结构;内套管的升降螺杆设置有微调 机构,以消除内外套管在升降过程中因两轴线夹角过大而产生的偏载力。支 腿内外套管的横截面一般为方形、圆形或多边异形。微调机构为设置在内套 管顶部承载板上的球面螺母,它可在承载板上实现一定距离的移动和一定角 度的转动。这种结构的丝杆螺母在遇到半挂车不平时,丝杆仍旧可以在螺母 中运动自如,不会被螺母卡住,但是,由于丝杆螺母为单层结构,承载后当 其转动时,只有单层两个边角与方管内壁接触,螺母其他部位悬空(或托空), 容易发生振动,工作不稳定,由于丝杆和螺母的轴线不重合,故该丝杆螺母 有效啮合的螺牙数减少,螺紋所受弯矩和剪力都增大,经实践证明其螺紋 容易产生变形,使丝杆和螺母之间出现卡死,降低支腿的举升能力,直接影 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 承载后工作稳定、举升能力高、满载操作灵活、使用寿命长的半挂车支腿, 以克服原有传统设计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挂车支腿,包括可 以上、下缩伸的内腿和固定在半桂车前部两恻的外腿,内、外腿之间通过丝 杆和螺母连接,螺母中央的螺紋孔和其上部的储油凹槽相连通;其结构特征 是螺母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正方形结构,层与层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的螺母的上层内设置有过渡斜面,储油凹槽位于过渡斜面中央,储 油凹槽呈漏斗状。所述的加强筋为三角形,其一边与螺母的下层相接,另一边与螺母中部相接;或加强筋为四边形,其顶、底端分别与螺母的上层和下层相接,其中 部与螺母的柱状中部相接。加强筋为四至十二条,环向且对称均布。所述的内腿为方管,螺母设置在方管内,其边角处设置有切角或圆弧, 加强筋与切角或圆弧位置相对。所述的螺母上、下层边长相等。螺母的下层底面为平面,传递载荷。一种半挂车支腿,包括设置在内腿内的螺母,其结构特征是螺母为二层 或二层以上的正方形结构,层与层之间设置有加强筋,螺母的下层坐压在承 载板上,内腿侧壁对应承载板的位置设置有一个及以上的条形孔。所述的条形孔为二条及以上,对称设置在内腿侧壁上,承载板通过塞焊 与内方管连接为一体。所述的内腿为方管,螺母呈四边形,其下层底面为平面;加强筋为三角 形,其一边与丝杆螺母的下层相接,另一边与螺母中部相接;或加强筋为四边形,其顶、底端分别与螺母的上层和下层相接,其中部与螺母的柱状中部 相接;螺母边角处设置有切角或圃弧,加强筋与切角或圆弧位置相对。本专利技术将螺母设置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正方形结构,增加其转动时与内 腿,即方管的接触点螺母上、下两层多处的边角同时与方管内壁接触,丝 杆转动时,其工作稳定,丝杆和螺母有效啮合的螺牙数多,故可有效提高其 抗弯和抗剪能力,经多次试验证明该螺母的螺紋受力均匀,长期负荷后不变形,满载时,丝杆在螺母中转动自如,明显地增加支腿的举升能力;于上、 下层之间设置的加强筋,既可有效减少下层板厚及中部柱体的壁厚,又可有 效减轻整个螺母的重量,并能保持螺母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延长支腿的使用 寿命,本专利技术在螺母的上层内设置有漏斗状的储油凹槽,当丝杆转动时,润滑 油可顺利的从该储油凹槽内进入丝杆和螺母的螺牙之间,进行充分的润滑, 当润滑油过多时,又可暂时存储在该储油凹槽内,较之以往的半挂车支腿更 节约用油,并且去掉了以往支腿中的油筒,降低了制作成本。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操作灵活。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左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中l为第一丝杆螺母的上层,l.l为过渡斜面,1.2为第一储油凹槽, 2为第一加强筋,3为第一丝杆螺母的下层,4为螺紋孔,5为丝杆,6为盖 板,7为承载板,8为内方管,8.1为条形孔,21为第二丝杆螺母的上层,21.1 为第二储油凹槽,22为第二丝杆螺母的下层,23为第二加强筋。第一实施例参见图l-图6,本半挂车支腿中的第一螺母为上、下二层的正方形结构, 上层1与下层3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螺紋孔4设置在中央,第一螺母 的上层1内设置有过渡斜面1.1,第一储油凹槽1.2位于过渡斜面中央,第一 储油凹槽呈漏斗状,第一储油凹槽和螺紋孔4相通;第一加强筋为四条,呈 直角三角形,环向均布,正对四个切角,其一个直角边与第一螺母的下层相 接,另一个直角边与第一螺母中部圆柱体相接。第一螺母设置在方管8内, 其四个角位分别设置有切角。第一螺母下层2的底面为平面。整个第一螺母通过其下层坐压在内腿中的承载板7上,方管侧壁对应承 载板的位置设置有四个条形孔8.1,该条形孔对称设置在方管的四边侧壁上, 承载板通过塞焊与方管连接为一体。第二实施例参见图7-图10,第二加强筋23呈四边形,其顶边和第二螺母的上层 21底部相接,其底边与第二螺母的下层22顶部相接,其内侧边与第二螺母 的中部的圆柱部分相接。第二螺母设置在内腿方管8内,其四角位设置有圆 弧,第二加强筋23为八条,环向均布,其中,四条第二加强筋正对四个圆 弧。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权利要求1.一种半挂车支腿,包括可以上、下缩伸的内腿和固定在半挂车前部两侧的外腿,内、外腿之间通过丝杆和螺母连接,螺母中央的螺纹孔(4)和其上部的储油凹槽相连通;其特征是螺母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正方形结构,层与层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支腿,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母的上层内设置有漏斗状的储油凹槽。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挂车支腿,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母的上层内设置 有过渡斜面,储油凹槽位于过渡斜面中央。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挂车支腿,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强筋为三角形, 其一边与螺母的下层相接,另一边与螺母中部相接;或加强筋为四边形,其 顶、底端分别与螺母的上层和下层相接,其中部与螺母的柱状中部相接。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挂车支腿,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强筋为四至十二 条,环向且对称均布。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桂车支腿,其特征是所述的内腿为方管(8), 螺母设置在方管内,其边角处设置有切角或圆弧,加强筋与切角或圃弧位置 相对。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挂车支腿,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母上、下层边长 相等;螺母的下层的底面为传递载荷的平面。8. —种半挂车支腿,包括设置在内腿内的螺母,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挂车支腿,包括可以上、下缩伸的内腿和固定在半挂车前部两侧的外腿,内、外腿之间通过丝杆和螺母连接,螺母中央的螺纹孔(4)和其上部的储油凹槽相连通;其特征是螺母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正方形结构,层与层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曾少凡钟向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