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机防漏油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860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曳引机防漏油构造,在现有技术中例如期望能够更可靠地从曳引机漏油的构造。实施方式的曳引机防漏油构造具备辅助部件和密接部件。辅助部件配置在轴承部与检测器之间。密接部件夹在辅助部件与端部隔壁之间进行密接。密接部件在铅垂方向下侧具有开口。辅助部件具有吸收部件保持部和环状空间部。吸收部件保持部保持能够吸收油成分的吸收部件。环状空间部形成有环状空间,并形成有与环状空间连通的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曳引机防漏油构造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4 - 103392(申请日:2014年5月19日)为基础,从该申请享受优先的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曳引机防漏油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通过轿厢在井道内移动,电梯使轿厢移动到任意楼层。在这种电梯中,例如,设置有用于防止对曳引机的轴承部等进行润滑的润滑剂等的泄漏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希望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曳引机漏油的构造。 实施方式的曳引机防漏油构造具备辅助部件和密接部件。辅助部件配置在轴承部与检测器之间,所述轴承部支承电梯的曳引机的驱动轴并使其旋转自如,所述检测器设置在所述驱动轴的露出端部,用于检测该驱动轴的旋转速度,所述露出端部从夹着所述曳引机的端部隔壁而与所述轴承部的相反一侧露出。密接部件夹在所述辅助部件与所述端部隔壁之间进行密接。所述密接部件沿着所述露出端部的外周面形成,且在铅垂方向下侧具有开口。所述辅助部件具有吸收部件保持部和环状空间部。吸收部件保持部保持吸收部件,该吸收部件与所述露出端部的外周面接触,设置成环状,并能够吸收附着于所述露出端部的油。环状空间部形成有沿着所述露出端部的外周面的环状空间,并且在所述环状空间的铅垂方向下侧形成有与该环状空间连通的开口。 在实施方式的曳引机防漏油构造中,所述环状空间部设置在所述吸收部件保持部与所述检测器之间。所述辅助部件具有板状限制部,该板状限制部在所述环状空间部与所述检测器之间沿着所述露出端部的外周面而形成为环状,且该板状限制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环状空间部的内周面连接。 在实施方式的曳引机防漏油构造中,所述辅助部件具有密接部件保持部,该密接部件保持部形成为从所述辅助部件与所述密接部件的密接面朝向所述端部隔壁侧突出,用于保持所述密接部件。所述密接部件保持部在与所述密接部件的开口对置的位置具有开 □ O 根据上述构成的曳引机防漏油构造,能够可靠地防止从曳引机漏油。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漏油构造的概略构成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应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漏油构造的曳引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包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漏油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对应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漏油构造的电梯的概略构成例进行表示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漏油构造的概略构成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2是应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漏油构造的曳引机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包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漏油构造的局部剖视图(图2中的包围线A内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对应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漏油构造的电梯的概略构成例进行表示的框图。 图1、图2、图3所示的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曳引机防漏油构造的防漏油构造100应用在如图4所示的电梯I的曳引机5中,是用于防止对该曳引机5的轴承部52等进行润滑的润滑剂的油成分等泄漏的机构。 在此,应用防漏油构造100的电梯I如图4所示,是通过轿厢2在井道7内升降从而能够移动到任意的目的层的层站6的电梯。电梯I构成为包括轿厢2、对重3、主绳4、曳引机5、控制装置(控制柜)10等。电梯I是用主绳4将轿厢2和对重3连结的所谓的悬挂式(对应日文<式)电梯。电梯I设置层站6。 轿厢2构成为包括轿厢操纵箱8等,轿厢2能够在设置于建筑物的井道7中升降。轿厢操纵箱8根据由利用者进行的操作输入来进行所谓的轿厢召唤登记等。主绳4挂在曳引机5的主绳轮5a、导向轮5b等上。主绳4在一端连接有轿厢2,在另一端连接有对重3。曳引机5例如具有产生动力的电动机(马达)5c。曳引机5通过驱动电动机5c,从而旋转驱动连结于该电动机5c的主绳轮5a。并且,曳引机5利用在主绳轮5a与主绳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电动地曳引主绳4。层站6设置在轿厢2能够平层的各电梯停止楼层。各层站6分别设置层站操纵箱9等。层站操纵箱9根据由利用者进行的操作输入来进行所谓的层站召唤登记等。 控制装置10具备具有通过通常的形式的双向公共母线而相互连结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ROM、RAM、备份RAM以及输入输出端口装置的微型计算机以及驱动电路。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预先存储规定的控制程序等。RAM (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临时存储CPU的运算结果。备份RAM存储预先准备的地图数据、电梯I的规格等的信息。控制装置10与各种传感器、检测器、电梯I的各部电连接,总括地控制各部的动作。 在利用者通过轿厢操纵箱8、层站操纵箱9等进行轿厢2的召唤操作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梯I如下所述进行动作。即,电梯I从轿厢操纵箱8、层站操纵箱9等对控制装置10输入与之相应的轿厢召唤登记信号、层站召唤登记信号。并且,电梯I的控制装置10根据该轿厢召唤登记信号、层站召唤登记信号进行轿厢2的轿厢召唤登记、或者、层站召唤登记。并且,控制装置10基于轿厢召唤登记、层站召唤登记、来自各种传感器、检测器的输出、轿厢2的当前的移动方向(升降方向)等,确定轿厢2的平层顺序,以使轿厢2在合理地移动的同时对各个召唤做出响应。并且,控制装置10对曳引机5进行驱动控制,使轿厢2移动到目的的楼层。由此,电梯I的轿厢2在井道7内沿铅垂方向上下升降移动,并向任意的目的层的层站6移动。并且,电梯I检测到轿厢2向目的层的层站6平层并平层在规定的平层位置时,之后打开门。由此,在层站6等待着的利用者能够乘入到轿厢2内,此外轿厢2内的利用者能够下电梯到层站6。 在此,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梯I具备用于检测图1、图2、图3所示的曳引机5的驱动轴51的旋转速度的检测器11。 驱动轴51在曳引机5中是产生曳引主绳4时的动力的电动机5c的输出转子轴,在电动机5c产生的动力的作用下对主绳轮5a进行旋转驱动。驱动轴51以沿着水平方向的旋转轴线X为旋转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轴承部52 (参照图2等)上。轴承部52例如通过向心轴承等构成,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将该驱动轴51支承在曳引机5的框体等上。支承在轴承部52的驱动轴51,其一方的端部与电动机5c的转子结合,另一方面,另一方的端部贯通曳引机5的端部隔壁53并构成从该端部隔壁53露出的露出端部51a。端部隔壁53构成曳引机5的框体的一部分,该端部隔壁53形成为圆板状,并与轴承部52相接地沿着铅垂方向立设。驱动轴51的露出端部51a以能够相对旋转地方式插入到在该端部隔壁53的中心部形成的贯通孔53a(参照图2、图3等),并经由该贯通孔53a露出到端部隔壁53的与轴承部52相反一侧。本实施方式的检测器11设置在驱动轴51的露出端部51a并检测该驱动轴51的旋转速度。本实施方式的检测器11例如使用对驱动轴51的旋转速度进行光学检测的脉冲发生器。 此外,如上所述的曳引机5中,在支承驱动轴51的轴承部52,为了对该轴承部52的滑动部分进行润滑而使用润滑脂等的润滑剂。并且,在曳引机5中,在端部隔壁53设置有用于将剩余的润滑脂等的润滑剂排出的排出通路53b(参照图2等)。排出通路53b设置在端部隔壁53的内部。排出通路53b从轴承部52以及贯通孔53a的附近朝向铅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曳引机防漏油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辅助部件,配置在轴承部与检测部之间,所述轴承部支承电梯的曳引机的驱动轴并使其旋转自如,所述检测部设置在所述驱动轴的露出端部,用于检测该驱动轴的旋转速度,所述露出端部从夹着所述曳引机的端部隔壁而与所述轴承部相反的一侧露出;以及密接部件,夹在所述辅助部件与所述端部隔壁之间进行密接,所述密接部件沿着所述露出端部的外周面而形成,在铅垂方向下侧具有开口,所述辅助部件具有:吸收部件保持部,用于保持吸收部件,该吸收部件与所述露出端部的外周面接触,设置为环状,能够吸收附着于所述露出端部的油;以及环状空间部,形成有沿着所述露出端部的外周面的环状空间,并且在所述环状空间的铅垂方向下侧形成有与该环状空间连通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5.19 JP 2014-1033921.一种曳引机防漏油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辅助部件,配置在轴承部与检测部之间,所述轴承部支承电梯的曳引机的驱动轴并使其旋转自如,所述检测部设置在所述驱动轴的露出端部,用于检测该驱动轴的旋转速度,所述露出端部从夹着所述曳引机的端部隔壁而与所述轴承部相反的一侧露出;以及密接部件,夹在所述辅助部件与所述端部隔壁之间进行密接, 所述密接部件沿着所述露出端部的外周面而形成,在铅垂方向下侧具有开口, 所述辅助部件具有: 吸收部件保持部,用于保持吸收部件,该吸收部件与所述露出端部的外周面接触,设置为环状,能够吸收附着于所述露出端部的油;以及 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哲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