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铜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8503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铜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和化学电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PVP/C4H6CuO4/Fe(NO3)3复合纳米纤维,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CuFe2O4纳米纤维负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进一步扩大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uFe2O4纳米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便于锂离子的传输和脱嵌,拥有较高的初始放电容量、较高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是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发展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铜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和化学电源

技术介绍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国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全球的能源消耗量急剧增长。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在传统能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寻求和发展性能优异、成本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的新能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新型电池作为其中一支发展较为迅速的力量,尤其是二次锂离子电池被寄予了厚望。电极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负极材料来说,传统的碳负极材料已经差不多达到了其理论容量的极限值,这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寻求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是科研工作者近年来一直追寻的目标。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较好的倍率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尤其是立方尖晶石结构的铁酸盐MFe2O4(M=Co,Zn,Cu,Ni)。其中,铁酸铜(CuFe2O4)拥有高达896mAh/g的理论容量,而且循环性能好、成本低、来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是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现有CuFe2O4大多制成纳米颗粒状,但这种粒子团聚现象明显,用于锂离子电池时会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较低,循环稳定性较差。纳米纤维由于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使锂离子在纳米纤维中的嵌入深度浅、扩散路径短,有利于锂离子在材料中的快速脱嵌。同时还可以增加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静电纺丝是一种简易而高效的制备连续纳米纤维的方法。通过静电纺制备的纳米纤维在纤维轴向有很多表面缺陷,还可以为锂离子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从而提高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目前还没有见到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CuFe2O4纳米纤维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铜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比容量高、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和循环稳定性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uFe2O4纳米纤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铜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配制质量分数为8~12%的DMF溶液,放入磁性转子,室温下搅拌8~24小时,待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一定量的乙酸铜(C4H6CuO4·H2O)和硝酸铁(Fe(NO3)3·9H2O)(C4H6CuO4·H2O和Fe(NO3)3·9H2O的摩尔比为1∶2),继续室温下搅拌5~10小时至得到褐色均匀溶液。(2)将步骤(1)中的均匀溶液在静电纺丝装置中进行纺丝,得到PVP/C4H6CuO4/Fe(NO3)3复合纳米纤维膜,纺丝电压为16~25kV,接收距离为15~25cm,纺丝速度为0.3~2.0mL/h。(3)将步骤(2)中得到的PVP/C4H6CuO4/Fe(NO3)3复合纳米纤维膜放入管式炉中煅烧,在空气氛中从室温升温至500~900℃,保持温度3~6h,升温速率为0.5~5℃/min,煅烧结束后自然降温至室温。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uFe2O4纳米纤维制备工艺简单,一步煅烧就能得到纯相产品,生产成本低廉,便于进一步扩大生产。(2)本专利技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uFe2O4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初始放电容量、较高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制备的CuFe2O4纳米纤维的X射线衍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制备的CuFe2O4纳米纤维负极材料的首周充放电曲线。经过X射线衍射仪分析(见图1),得知所制备样品为纯相的四方体型CuFe2O4纳米纤维,结晶效果好,无杂峰。所得样品经过充放电性能测试(见图2),发现初始充电容量高达1434mAh/g,说明该材料作为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称取1.739g的PVP溶解于20g DMF中,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DMF溶液,放入磁性转子,室温下搅拌8~24小时,待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0.5g的C4H6CuO4·H2O和2.02g的Fe(NO3)3·9H2O(C4H6CuO4·H2O和Fe(NO3)3·9H2O的摩尔比为1∶2),继续室温下搅拌5~10小时至得到褐色均匀溶液。然后,将配置的均匀纺丝液在自制静电纺丝装置中进行纺丝,纺丝电压为18kV,接收距离为16cm,纺丝速度为0.5mL/h,得到PVP/C4H6CuO4/Fe(NO3)3复合纳米纤维膜。再将得到的复合纳米纤维膜放入管式炉中煅烧,在空气氛中从室温升温至800℃,保持温度5h,升温速率为1℃/min,煅烧结束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实施例2称取1.978g的PVP溶解于20g DMF中,配制质量分数为9%的DMF溶液,放入磁性转子,室温下搅拌8~24小时,待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0.5g的C4H6CuO4·H2O和2.02g的Fe(NO3)3·9H2O(C4H6CuO4·H2O和Fe(NO3)3·9H2O的摩尔比为1∶2),继续室温下搅拌5~10小时至得到褐色均匀溶液。然后,将配置的均匀纺丝液在自制静电纺丝装置中进行纺丝,纺丝电压为18kV,接收距离为20cm,纺丝速度为1mL/h,得到PVP/C4H6CuO4/Fe(NO3)3复合纳米纤维膜。再将得到的复合纳米纤维膜放入管式炉中煅烧,在空气氛中从室温升温至600℃,保持温度4h,升温速率为0.5℃/min,煅烧结束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实施例3称取2.222g的PVP溶解于20g DMF中,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DMF溶液,放入磁性转子,室温下搅拌8~24小时,待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0.5g的C4H6CuO4·H2O和2.02g的Fe(NO3)3·9H2O(C4H6CuO4·H2O和Fe(NO3)3·9H2O的摩尔比为1∶2),继续室温下搅拌5~10小时至得到褐色均匀溶液。然后,将配置的均匀纺丝液在自制静电纺丝装置中进行纺丝,纺丝电压为20kV,接收距离为16cm,纺丝速度为0.3mL/h,得到PVP/C4H6CuO4/Fe(NO3)3复合纳米纤维膜。再将得到的复合纳米纤维膜放入管式炉中煅烧,在空气氛中从室温升温至700℃,保持温度3h,升温速率为2℃/min,煅烧结束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实施例4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铜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具体步骤制得:(1)称取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配制质量分数为8~12%的DMF溶液,放入磁性转子,室温下搅拌8~24小时,待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一定量的乙酸铜(C4H6CuO4·H2O)和硝酸铁(Fe(NO3)3·9H2O)(C4H6CuO4·H2O和Fe(NO3)3·9H2O的摩尔比为1∶2),继续室温下搅拌5~10小时至得到褐色均匀溶液。(2)将步骤(1)中的均匀溶液在静电纺丝装置中进行纺丝,得到PVP/C4H6CuO4/Fe(NO3)3复合纳米纤维膜,纺丝电压为16~25kV,接收距离为15~25cm,纺丝速度为0.3~2.0mL/h。(3)将步骤(2)中得到的PVP/C4H6CuO4/Fe(NO3)3复合纳米纤维膜放入管式炉中煅烧,在空气氛中从室温升温至500~900℃,保持温度3~6h,升温速率为0.5~5℃/min,煅烧结束后自然降温至室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铜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具体步骤制得:
(1)称取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配
制质量分数为8~12%的DMF溶液,放入磁性转子,室温下搅拌8~24小时,待溶液搅拌均匀
后,再加入一定量的乙酸铜(C4H6CuO4·H2O)和硝酸铁(Fe(NO3)3·9H2O)(C4H6CuO4·H2O和
Fe(NO3)3·9H2O的摩尔比为1∶2),继续室温下搅拌5~10小时至得到褐色均匀溶液。
(2)将步骤(1)中的均匀溶液在静电纺丝装置中进行纺丝,得到PVP/C4H6CuO4/Fe(NO3)3复合纳米纤维膜,纺丝电压为16~25kV,接收距离为15~25cm,纺丝速度为0.3~2.0mL/h。
(3)将步骤(2)中得到的PVP/C4H6CuO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辉罗磊陈克张玄徐阳魏取福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