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稠油及超稠油油藏地下改质开采的井身结构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田中的稠油油藏开采的井身结构和方法,尤其涉及稠油基超稠油油藏地下催化改质开采的井身结构和方法,属于石油开采
技术介绍
稠油因其原油粘度高(地下粘度大于100mPa·s)、流动阻力大,常规水驱等冷采技术开采难度较大。由于稠油粘度对温度敏感,稠油升温后可大幅度降低粘度,提高其流动能力,因此,国内外普遍采用注蒸汽、电加热、火烧等热采技术来开采稠油。稠油注蒸汽开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等技术。其中,蒸汽吞吐的局限性在于其加热半径有限,仅30-40米以内,采收率偏低,平均不到30%;蒸汽驱技术在非均质稠油油藏中容易引起蒸汽沿高渗层或者高渗透条带汽窜,目前国内蒸汽驱技术普遍存在汽窜严重、经济性较差的问题;SAGD技术仅仅适应于油层连续厚度大于15米的稠油油藏,且在非均质油藏中仍然面临汽窜严重、经济性较差等问题。在注蒸汽过程中,稠油有水热裂解现象发生,但受到温度限制,注蒸汽技术对稠油改质的效果有限,采出的稠油粘度高、品位低,还需要经过地面炼厂催化裂化处理。电加热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稠油及超稠油油藏地下改质开采的井身结构,该井身结构包括:油管、催化剂注入管和加热装置;所述催化剂注入管的水平段设置有不均匀分布的注入孔;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高能熔盐加热管、电加热管、电阻丝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射频加热装置或微波加热装置;所述油管包括平行双油管、同心双油管或单根连续打孔的油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稠油及超稠油油藏地下改质开采的井身结构,该井身结构包括:油管、催化剂注入管和加热装置;所述催化剂注入管的水平段设置有不均匀分布的注入孔;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高能熔盐加热管;所述油管包括平行双油管、同心双油管或单根连续打孔的油管;注采井网包括注入井和生产井;其中,注入井和生产井的纵向重叠、水平段相互平行,注入井内设有油管,生产井内设有催化剂注入管和加热装置;注入井和生产井通过筛管完井;所述高能熔盐加热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装有熔盐的S型加热盘管;所述高能熔盐加热管的管口直径为2.7-4.5英寸;所述熔盐包括硝酸钾、亚硝酸钠和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筛管的管口直径为9-11英寸;所述催化剂注入管的水平段等距分为3-5段;从催化剂注入管的水平段的脚跟到脚尖的方向,在第一段上设置有1-2孔/米水平段长度、在第二段上设置有2-4孔/米水平段长度、在第三段上设置有4-6孔/米水平段长度、在第四段上设置有6-8孔/米水平段长度、在第五段上设置有8-10孔/米水平段长度;所述催化剂注入管的管口直径为2.7-4.5英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双油管包括远端开口的长油管和远端开口的短油管;所述注入孔的直径为1-3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双油管的长油管的管口直径为2.7-4.5英寸,所述平行双油管的短油管的管口直径为2.7-4.5英寸。4.一种稠油及超稠油油藏地下改质开采的方法,其是利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井身结构进行的;所述稠油及超稠油油藏包括向注入井中连续或分段塞注入由水、气体、溶剂、酸、碱、表面活性剂、驱油剂、泡沫和蒸汽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的介质开发的稠油及超稠油油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部署注采井网;步骤二:预热注采井网的井间油层;步骤三:向注入井中继续注入介质,向所述催化剂注入管中连续或分段塞注入催化剂流体,生产井连续或段塞式排液,加热生产井的井筒内温度至改质温度,完成稠油及超稠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彬,王红庄,刘尚奇,张艳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