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5387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5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底端四角安装有支脚,所述底座顶端中部插装有一根竖直布置的转轴,转轴顶端固接一块圆形的转盘,转盘顶端均布有若干安装座;所述转轴上固接有从动齿轮,所述底座上安装有驱动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座上安装的驱动单元带动从动齿轮进而驱动转轴旋转,转轴即可驱动转盘转动,转盘上的若干安装座上分别安装不同型号与尺寸的铜丝,这样即可实现铜丝的自动旋转式切换,无需人工手动完成,能大幅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能提高切换速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
,具体涉及电机定子线圈的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
技术介绍
伺服电机一般包括定子线圈和转子,定子线圈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铜丝(漆包线)来绕制定子线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如今已经很少通过人工手动绕制了,一般所采用的都是自动绕线机来完成定子线圈的绕制。该自动绕线机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绕制端口,其主要由数控式的若干绕制单元组成,每个绕制单元内包含有机械手等铜丝夹持机构,通过电脑控制各个绕制单元协同完成整个定子线圈的绕制工作;第二个部分为铜丝上丝部分,由于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定子线圈绕制的上丝机,一般生产企业所采用的仅仅是一个支板,支板上放置铜丝组,然后在支板上安装几个用于限制铜丝走向和走位的限位圈,铜丝穿过这些限位圈后在引入绕制端口。显然,仅仅通过这种简单的上丝方式是不能满足定子线圈的制造要求的,这是由于批次的定子线圈所采用的铜丝尺寸和型号不同,当生产完成一个批次的定子线圈后,需要更换新的铜丝以对应新型号的定子线圈的绕制要求,由于目前铜丝一般是摆放在一个支板上的,不能自行更换,需要更换时只能通过人工手动完成,显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仅增大了人工的劳动强度还会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以解决现有定子线圈在绕制过程中由于没有专用的上丝机所存在的铜丝不能快速更换、人力时间消耗严重、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底端四角安装有支脚,所述底座顶端中部插装有一根竖直布置的转轴,转轴顶端固接一块圆形的转盘,转盘顶端均布有若干安装座;所述转轴上固接有从动齿轮,所述底座上安装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通过电机座固接在底座底部的电机,电机输出端的电机转轴穿过底座且顶端固接有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转轴置于底座内的分段上下两侧均固接有法兰盘。所述转轴插入底座内的分段被卡装在两个轴承内。所述安装座为圆柱形。所述安装座至少有6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通过底座上安装的驱动单元带动从动齿轮进而驱动转轴旋转,转轴即可驱动转盘转动,转盘上的若干安装座上分别安装不同型号与尺寸的铜丝,这样即可实现铜丝的自动旋转式切换,无需人工手动完成,能大幅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能提尚切换速度,进而提尚生广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底座,2_转盘,3_转轴,4_从动齿轮,5_驱动齿轮,6_电机转轴,7_电机,8-电机座,9-法兰盘,10-轴承,11-安装座,12-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包括包括底座1,底座I底端四角安装有支脚12,所述底座I顶端中部插装有一根竖直布置的转轴3,转轴3顶端固接一块圆形的转盘2,转盘2顶端均布有若干安装座11 ;所述转轴3上固接有从动齿轮4,所述底座I上安装有驱动单元。通过底座I上安装的驱动单元带动从动齿轮4进而驱动转轴3旋转,转轴3即可驱动转盘2转动,转盘2上的若干安装座11上分别安装不同型号与尺寸的铜丝,这样即可实现铜丝的自动旋转式切换。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通过电机座8固接在底座I底部的电机7,电机7输出端的电机转轴6穿过底座I且顶端固接有驱动齿轮5,该驱动齿轮5与所述从动齿轮4相啮合。通过电机7来进行驱动转轴3和转盘2转动,实现自动化旋转,进一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为了避免转轴3发生轴向运动导致转盘2高度发生变换,所述转轴3置于底座I内的分段上下两侧均固接有法兰盘9。为了降低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使用寿命,所述转轴3插入底座I内的分段被卡装在两个轴承10内。为了与铜丝工字轮相匹配,所述安装座11为圆柱形。为了增大适用范围,所述安装座11至少有6个。实施例:使用时,先将需要绕制的铜丝组(图中未示出)放置在安装座11上,铜丝一般是缠绕在一个工字轮上的,将工字轮中心插装在安装座11上即可,工作时,电机7启动,电机转轴6开始转动,电机转轴6带动其顶端的驱动齿轮5转动,驱动齿轮5即可驱动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4转动,由于从动齿轮4是固定在转轴3上的所以从动齿轮4的转动即带动转轴3转动,转轴3即可驱动转盘2转动,进而实现电驱动旋转切换的要求。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变形、修饰或等同替换等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I)底端四角安装有支脚(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顶端中部插装有一根竖直布置的转轴(3),转轴(3)顶端固接一块圆形的转盘(2),转盘(2)顶端均布有若干安装座(11);所述转轴(3)上固接有从动齿轮(4),所述底座(I)上安装有驱动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通过电机座(8)固接在底座(I)底部的电机(7),电机(7)输出端的电机转轴(6)穿过底座(I)且顶端固接有驱动齿轮(5),该驱动齿轮(5)与所述从动齿轮(4)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置于底座(I)内的分段上下两侧均固接有法兰盘(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插入底座(I)内的分段被卡装在两个轴承(10)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1)为圆柱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1)至少有6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底端四角安装有支脚,所述底座顶端中部插装有一根竖直布置的转轴,转轴顶端固接一块圆形的转盘,转盘顶端均布有若干安装座;所述转轴上固接有从动齿轮,所述底座上安装有驱动单元。本技术通过底座上安装的驱动单元带动从动齿轮进而驱动转轴旋转,转轴即可驱动转盘转动,转盘上的若干安装座上分别安装不同型号与尺寸的铜丝,这样即可实现铜丝的自动旋转式切换,无需人工手动完成,能大幅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能提高切换速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IPC分类】H02K15-04【公开号】CN204290649【申请号】CN201420785382【专利技术人】昌金平, 吴德庆 【申请人】遵义天义利威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自动切换的铜丝上丝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底端四角安装有支脚(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中部插装有一根竖直布置的转轴(3),转轴(3)顶端固接一块圆形的转盘(2),转盘(2)顶端均布有若干安装座(11);所述转轴(3)上固接有从动齿轮(4),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驱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昌金平吴德庆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天义利威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