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4863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行业油套管几何尺寸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包括主尺和副尺,主尺和副尺呈“十”字状设置,副尺两侧的主尺上分别设有第一量爪和第二量爪,主尺两侧的副尺上分别设有第三量爪和第四量爪,第一量爪、第二量爪、第三量爪和第四量爪之间平行;副尺和第二量爪均能够沿主尺的轴向滑动,第三量爪和第四量爪均能够沿副尺的轴向滑动,第一量爪固定在主尺上或能够沿主尺的轴向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以及可以同时测量接箍外径和接箍长度的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行业油套管几何尺寸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油套管接箍的几何尺寸主要包括接箍外径、接箍长度、椭圆度等。几何尺寸的控制对应产品质量控制以及油气田事故率的降低都有重要的意义。从近几年油气田用油套管的失效分析来看,事故大多发生在接箍和管体连接处,也就是螺纹部分,而接箍的几何尺寸是决定螺纹连接质量的重要因素和保障。目前,接箍几何尺寸的测量是分别采用卡尺,并依据API以及其他相关行业标准而完成的。针对多点测量,使用传统的测量方法需多次更换卡尺,增加了工作强度。另外,在采用卡尺测量大尺寸的接箍外径时,由于无基准面定位,卡尺的左右摆动易造成读数不准确,从而影响测量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同时测量接箍外径、接箍长度的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解决传统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带来的不便,以及由于无基准面带来的测量误差的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包括主尺和副尺,主尺和副尺呈“十”字状设置,副尺两侧的主尺上分别设有第一量爪和第二量爪,主尺两侧的副尺上分别设有第三量爪和第四量爪,第一量爪、第二量爪、第三量爪和第四量爪之间平行;副尺和第二量爪均能够沿主尺的轴向滑动,第三量爪和第四量爪均能够沿副尺的轴向滑动,第一量爪固定在主尺上或能够沿主尺的轴向滑动。 所述主尺和副尺相垂直,第一量爪固定于主尺的左端,第一量爪、第二量爪、第三量爪和第四量爪均与主尺和副尺垂直。 所述第二量爪和主尺之间、第三量爪和副尺之间、以及第四量爪和副尺之间均设有螺纹锁紧部件。 所述第二量爪的上端、第三量爪的上端、第四量爪的上端以及副尺上均设有穿孔,主尺的右端分别穿过副尺的穿孔和第二量爪的穿孔,副尺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三量爪和第四量爪的穿孔;第二量爪及副尺套设在主尺上,第三量爪、第四量爪套设在副尺上。 所述螺纹锁紧部件能够从第二量爪穿孔的上端、第三量爪穿孔的上端、第四量爪穿孔的上端和副尺穿孔的上端分别旋入相应的主尺或副尺。 第一量爪和主尺的夹角处、第二量爪和主尺的夹角处分别设有垫块,所述垫块是等高的、且均位于第一量爪和第二量爪之间。 设置在第二量爪和主尺的夹角处的垫块的左上角为圆弧状。 所述螺纹锁紧部件是螺钉。 所述副尺的穿孔位于副尺的中点。 所述第一量爪和主尺为一体结构。 本技术的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同时测量接箍的外径、长度和椭圆度,测量过程简单方便; 2、利用本技术可以测量接箍同一轴向上多点的外径,利用本技术还可以通过提供基准面提高接箍外径测量的精准度,避免因传统测量工具无基准面带来的测量误差的冋题; 3、在测量过程中克服了由于人工测量外径时卡尺摆动造成卡尺未垂直于接箍轴向而造成的测量误差; 4、本技术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结构左视图; 图3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B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垫块;2_第一量爪;3_主尺;4_接箍;5_螺纹锁紧部件;6_第三量爪;7-第四量爪;8_第二量爪;9_副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包括主尺3和副尺9,主尺3和副尺9呈“十”字状设置,副尺9两侧的主尺3上分别设有第一量爪2和第二量爪8,主尺3两侧的副尺9上分别设有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第一量爪2、第二量爪8、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之间平行,主尺3和副尺9相垂直,第一量爪2、第二量爪8、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均与主尺3和副尺9垂直。 第一量爪2可以固定在主尺3上,或者也可以能够沿主尺3的轴向滑动。为了保证准确客观的测量结果,避免因为第一量爪2移动造成的误差,所以将第一量爪2固定在主尺3上,通常选择固定在主尺3的一端,本技术选择固定在主尺3的左端,最好将第一量爪2和主尺3设计为一体的。 副尺9和第二量爪8均能够沿主尺3的轴向滑动,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均能够沿副尺9的轴向滑动。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二量爪8的上端、第三量爪6的上端、第四量爪7的上端以及副尺9上均设有穿孔,主尺3的右端分别穿过副尺9的穿孔和第二量爪8的穿孔,副尺9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的穿孔;一般将副尺9的穿孔设置在副尺9的中点。其中,主尺3提供副尺9和第二量爪8滑动的基杆作用,副尺9提供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滑动的基杆作用。 第二量爪8和主尺3之间、第三量爪6和副尺9之间、以及第四量爪7和副尺9之间均设有螺纹锁紧部件5,该螺纹锁紧部件5能够从第二量爪8穿孔的上端、第三量爪6穿孔的上端、第四量爪7穿孔的上端和副尺9穿孔的上端分别旋入相应的主尺3或副尺9。该螺纹锁紧部件5可以采用螺钉。 在使用本技术测量时,为了防止副尺9紧贴在接箍4上,摩擦力较大,不方便副尺9滑动,因此,在第一量爪2和主尺3的夹角处、第二量爪8和主尺3的夹角处分别设置了垫块1,且均位于第一量爪2和第二量爪8之间。因此,在使用本技术测量时,副尺9和接箍4之间存在空隙,便于副尺9沿主尺3的轴向左右滑行,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将两个垫块I设置为等高的不锈钢垫块1,从而保证测量接箍4长度时,主尺3保持处于平行于接箍4轴向的某位置处。在不影响测量结果的前提下,考虑到节省材料、方便操作及方便携带等优点,将两个垫块I的高度均设置为1cm。 为了将第二量爪8沿主尺3的轴向左右滑行时移动顺畅,将设置在第二量爪8和主尺3的夹角处的垫块I的左上角设计为圆弧状。 本技术的第一量爪2、主尺3、第二量爪8用于测量接箍4的长度,第三量爪6、第四量爪7、主尺3和副尺9用于测量接箍4的外径及椭圆度。 位于第一量爪2和主尺3的夹角处的垫块I为第一垫块I,第二量爪8和主尺3的夹角处的垫块I为第二垫块I。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将本技术置于接箍4上,将第一量爪2与接箍4端面、第一垫块I与接箍4外表面均接触,通过调节第二量爪8的位置使第二量爪8与接箍4的另一端面接触,且第二垫块I与接箍4外表面接触,然后,调节位于第二量爪8处的螺纹锁紧部件5,将第二量爪8固定在主尺3上,即可读取接箍4长度测量数据,此时,本技术支撑在接箍4上,本技术的主尺3固定在平行于接箍4轴向某位置处且距外壁高度为1cm,为接箍4外径的测量提供了基准面,然后分别调整位于第三量爪6处的螺纹锁紧部件5、和位于第四量爪7处的螺纹锁紧部件5,保证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能够顺畅的在副尺9上滑行,滑动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使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分别接触至接箍4外壁,然后旋紧相应的螺纹锁紧部件5,记录测量值并相加可得接箍4外径值。采用相同的方法,移动副尺9可对接箍4多点的外径值进行测量。 在进行完接箍4的同一轴向上多点的外径测量后,调节位于第二量爪8处的螺纹锁紧部件5,并向外滑动第二量爪8,重复以上步骤进行测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尺(3)和副尺(9),主尺(3)和副尺(9)呈“十”字状设置,副尺(9)两侧的主尺(3)上分别设有第一量爪(2)和第二量爪(8),主尺(3)两侧的副尺(9)上分别设有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第一量爪(2)、第二量爪(8)、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之间平行;副尺(9)和第二量爪(8)均能够沿主尺(3)的轴向滑动,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均能够沿副尺(9)的轴向滑动,第一量爪(2)固定在主尺(3)上或能够沿主尺(3)的轴向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尺⑶和副尺(9),主尺(3)和副尺(9)呈“十”字状设置,副尺(9)两侧的主尺(3)上分别设有第一量爪(2)和第二量爪(8),主尺(3)两侧的副尺(9)上分别设有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第一量爪(2)、第二量爪(8)、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之间平行; 副尺(9)和第二量爪(8)均能够沿主尺(3)的轴向滑动,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均能够沿副尺(9)的轴向滑动,第一量爪(2)固定在主尺(3)上或能够沿主尺(3)的轴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尺(3)和副尺(9)相垂直,第一量爪(2)固定于主尺(3)的左端,第一量爪(2)、第二量爪(8)、第三量爪(6)和第四量爪(7)均与主尺(3)和副尺(9)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量爪(8)和主尺(3)之间、第三量爪(6)和副尺(9)之间、以及第四量爪(7)和副尺(9)之间均设有螺纹锁紧部件(5)。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接箍几何尺寸一体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量爪(8)的上端、第三量爪(6)的上端、第四量爪(7)的上端以及副尺(9)上均设有穿孔,主尺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国权卫栋武刚戚东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