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灯灯管老化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8542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4:44
日光灯灯管老化生产线,包括上料机构、灯管输送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灯管输送机构包括安装架和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的日光灯灯管承载板,该日光灯灯管承载板上均设有若干个日光灯灯管容纳槽,该日光灯灯管容纳槽的至少一个槽壁为斜面;所述日光灯灯管承载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日光灯灯管提升板,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的表面凸设有若干个凸起,该凸起具有一横跨相邻的日光灯灯管容纳槽的斜面;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作用有上下移动驱动机构,该上下移动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缸,该驱动缸的活塞杆作用于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的底部,所述驱动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光灯灯管老化生产线,属于LED日光灯灯管老化试验

技术介绍
现在,能源紧张的整体环境使节能环保成为全球的课题。LED日光灯产品超高的节能特性使得LED日光灯产品逐渐兴起,特别是在企业和商业照明,LED日光灯管取代传统的日光灯管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LED日光灯灯管出厂前都需要对灯管进行老化的工序,老化的主要方法是使灯具在异常工作环境,如超过或低于额定电压的环境下,持续一定时间的发光工作,在此过程中,元器件不过关的灯管便会被损坏,以此便可以筛选出不良品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日光灯灯管老化生产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日光灯灯管老化生产线,包括上料机构、灯管输送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所述第一输送带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侧,所述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和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输送带作用有升降装置;所述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包括多个日光灯灯管导引部,该日光灯灯管导引部倾斜设置,其高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端部设置,低的一端的端部的一侧设有阻挡部,该阻挡部和日光灯灯管导引部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日光灯灯管顶至超过所述阻挡部高度的日光灯灯管送出部;所述多个日光灯灯管导引部上下设置;所述灯管输送机构包括安装架和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的日光灯灯管承载板,该日光灯灯管承载板上均设有若干个日光灯灯管容纳槽,该日光灯灯管容纳槽的至少一个槽壁为斜面;所述日光灯灯管承载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日光灯灯管提升板,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的表面凸设有若干个凸起,该凸起具有一横跨相邻的日光灯灯管容纳槽的斜面;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作用有上下移动驱动机构,该上下移动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缸,该驱动缸的活塞杆作用于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的底部,所述驱动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包括第三输送带和第四输送带,所述第三输送带竖向设置,所述第四输送带横向设置;所述第三输送带上设有多个日光灯灯管卸料槽,所述日光灯灯管卸料槽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三输送带和第四输送带交叉处设有日光灯灯管导板,该日光灯灯管导板一端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下端,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输送带的一端部的上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日光灯灯管容纳槽之间相互平行。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凸起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驱动缸为液压油缸。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日光灯灯管容纳槽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升降装置安装本体和输送带安装部,所述输送带安装部上下滑动支撑于所述升降装置安装本体上,所述第二输送带安装在输送带安装部上。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四输送带的一侧设有不良品顶出气缸。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日光灯灯管卸料槽的截面形状为L形。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灯管输送机构为多个,所述灯管输送机构上下层叠设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的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实现日光灯灯管的连续输送变更至间歇输送;2、本技术的日光灯灯管提升板在驱动缸的驱动下而上下移动,带动日光灯灯管在日光灯灯管承载板上步进移动,而且日光灯灯管一直在日光灯灯管容纳槽的保护之下。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3、本技术的第三输送带和第四输送带将竖向空间内的日光灯灯管转成水平方向输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灯管输送机构示意图。附图2为日光灯灯管承载板和日光灯灯管提升板示意图。附图3为上料机构示意图。附图4为第一输送带示意图。附图5为升降装置示意图。附图6为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示意图。附图7为日光灯灯管老化测试装置用下料机构示意图。附图8为附图7的侧视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日光灯灯管承载板;2、日光灯灯管容纳槽;3、日光灯灯管提升板;4、凸起;5、斜面;9、安装架;12、日光灯灯管;13、活塞杆;14、缸体;21、第一输送带;22、第二输送带;23、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24、升降装置;25、日光灯灯管导引部;26、阻挡部;27、日光灯灯管送出部;28、升降装置安装本体;29、输送带安装部;30、导轨;31、滚轮;41、第三输送带;42、第四输送带;43、日光灯灯管卸料槽;44、日光灯灯管导板;45、第三输送带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日光灯灯管老化生产线参见附图1?附图8所示,一种日光灯灯管老化生产线,包括上料机构、灯管输送机构和下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带21、第二输送带22和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23 ;所述第一输送带21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22的一侧,即第一输送带21和第二输送带22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输送带21的输送方向和第二输送带22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23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22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输送带22作用有升降装置24,即第二输送带22可以整体上下移动。所述升降装置24包括一升降装置安装本体28和输送带安装部29,所述输送带安装部29上下滑动支撑于所述升降装置安装本体28上,所述第二输送带22安装在输送带安装部29上。输送带安装部29上作用驱动缸例如液压油缸或者气缸以驱动输送带安装部29在升降装置安装本体28内上下移动,为了移动平稳,在所述升降装置安装本体28设有竖向的导轨30,所述输送带安装部29设有滚轮31,以滚轮在导轨上滑动而构成限位机构。也可以在升降装置安装本体28安置电动绞盘,然后通过绞盘带动输送带安装部29上下移动。输送带安装部29在升降装置安装本体28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所述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23包括五个日光灯灯管导引部25,该日光灯灯管导引部25倾斜设置,其高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22的端部设置,用来接受第二输送带22输送过来的日光灯灯管12,低的一端的端部的一侧设有阻挡部26,阻挡部26用来阻挡日光灯灯管12沿着倾斜设置的日光灯灯管导引部25向下滑动。阻挡部26和日光灯灯管导引部25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日光灯灯管12顶至超过所述阻挡部26高度的日光灯灯管送出部27。日光灯灯管送出部27的上下移动的驱动力的来源可以是驱动缸例如气缸。日光灯灯管导引部25、日光灯灯管送出部27和阻挡部26依次设置,且日光灯灯管导引部25和日光灯灯管送出部27之间的间距、日光灯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日光灯灯管老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灯管输送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所述第一输送带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侧,所述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和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输送带作用有升降装置;所述日光灯灯管暂存分离装置包括多个日光灯灯管导引部,该日光灯灯管导引部倾斜设置,其高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端部设置,低的一端的端部的一侧设有阻挡部,该阻挡部和日光灯灯管导引部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日光灯灯管顶至超过所述阻挡部高度的日光灯灯管送出部;所述多个日光灯灯管导引部上下设置;所述灯管输送机构包括安装架和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的日光灯灯管承载板,该日光灯灯管承载板上均设有若干个日光灯灯管容纳槽,该日光灯灯管容纳槽的至少一个槽壁为斜面;所述日光灯灯管承载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日光灯灯管提升板,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的表面凸设有若干个凸起,该凸起具有一横跨相邻的日光灯灯管容纳槽的斜面;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作用有上下移动驱动机构,该上下移动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缸,该驱动缸的活塞杆作用于所述日光灯灯管提升板的底部,所述驱动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包括第三输送带和第四输送带,所述第三输送带竖向设置,所述第四输送带横向设置;所述第三输送带上设有多个日光灯灯管卸料槽,所述日光灯灯管卸料槽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三输送带和第四输送带交叉处设有日光灯灯管导板,该日光灯灯管导板一端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下端,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输送带的一端部的上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格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