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单元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82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单元安装结构。在该结构的灯单元中,第一固定器与内壁部件的外侧啮合,以将灯单元固定在内壁部件的内侧上。第二固定器与板主体的外侧啮合以将其上安装有灯单元的内壁部件固定在板主体的内侧上。第二固定器包括柔性臂,柔性臂具有在平行于板主体的第一方向和垂直于板主体的第二方向上可变形的自由端部分。该自由端部分在内壁部件安装在板主体上时紧靠板主体的外侧。调节器防止了柔性臂的自由端部分在该柔性臂未在第一方向上弯曲时在第二方向上弯曲超过一预定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单元安装结构,其中,灯单元安装在设置在一内壁部件上的灯单元安装窗内,且与该灯单元连接的电线设置在该内壁部件上车身板侧,从而形成一模块,且该模块安装在该车身板上以覆盖该车身板,籍此,该内壁部件和该灯单元可以同时安装在车身板上。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灯单元安装结构,其中,覆盖车身板的诸如车顶衬板(rooftrim)或车门衬板的内壁部件和诸如室内灯(room lamp)或上车照明灯的灯单元同时固定在车身板(vehicle body panel)上,以减少车辆装配线上的组装(安装)操作的步骤数。图7是说明日本专利公报第2001-97112A号中公开的室内灯的现有安装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在安装结构中,室内灯1和车顶衬板2彼此由临时固定器4临时固定,同时,室内灯1和车体的车顶框架(骨架)3彼此由完全固定器(a plenaryretainer)5完全固定,从而使得室内灯1和车顶衬板2同时固定在车顶框架3上。临时固定器4包括设置在室内灯1一侧的啮合钩14,和设置在车顶衬板2一侧上的啮合部件15。设置在室内灯1和车顶框架3上的完全固定器5包括设置在室内灯1上的弹簧7和止动件9、以及固定部件10,该固定部件设置在车顶框架3上形成的切口(cut-out)13的边缘。如图8所示,由金属板制造的弹簧7包括水平包埋在室内灯1的灯壳11中的嵌入部分7a、自嵌入部分7a斜向上折起而成L形的第一可弹性变形部分7b、自第一可弹性变形部分7b斜向下弯折的呈反U形的第二弹性可变形部分7c、自第二弹性可变形部分7c大致水平折叠的钩子部分7d、以及自钩子部分7d向下折叠的呈L形的操作部分7e。当设置在安装结构上的室内灯试图固定在车辆内时,作为第一步,在将其送至车辆组装线之前,室内灯1侧部的啮合钩14与车顶衬板2侧部的啮合部件15啮合,以通过临时固定器4临时固定室内灯1和车顶衬板2。然后,包括已经由临时固定器4临时固定的室内灯1和车顶衬板2的车顶组件(车顶模块)被合并到车辆组装线上。在此车辆组装线上,室内灯1侧部的弹簧7在车顶框架3侧部与固定部件10弹性接触,以通过完全固定器5将包括室内灯1和车顶衬板2的车顶组件完全固定在车顶框架3上。此时,因为在车顶框架3上提供有切口13,所以啮合钩14将不与车顶框架3的水平部分18碰触。以这种方式,利用室内灯的安装结构,室内灯1和车顶衬板2在车辆组装线上可同时固定在车顶框架3上,结果,车辆组装线上的组装操作步骤数可以减少。然而,在如图7和8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固定结构中存在这样一种不足,即,当室内灯1和车顶衬板2由完全固定器5完全固定在车顶框架3上时,弹簧7的钩子部分7d在弹簧7的钩子部分7d放置在固定部件10上之前可能向下(向车内)脱出,如图9A所示,并且,在车顶衬板2的内表面(图中的上表面)已经紧靠在车顶框架3的室内侧的表面(图中的下表面)上之后,钩子部分7d可能不能与车顶框架3的固定部件10接触,于是导致弹簧7处于半固定状态。在此情形下,为了防止弹簧7如上所述那样处于半固定状态,当车顶衬板2的内表面与车顶框架3的室内侧表面接触时,有必要在固定部件10和钩子部分7d之间提供一如图9B所示的间隔t。然而,在这种间隔t过大时,需要注意的是,该组件可能因驾驶时车辆的振动等而颤动,并且可能发出怪异的噪声。此外,考虑固定器5的弹簧,当包括室内灯1和车顶衬板2的车顶组件受到向室内(图中向下)作用在车顶框架3上的强外力时,存在这样一种不足,即该固定可能如图9C所示那样脱开,因为钩子部分7d可能指向上方,使得固定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利的灯单元安装结构,该结构能同时将灯单元和内壁部件容易且可靠地安装到车体上。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灯单元安装结构,包括车辆的板主体;内壁部件,该内壁部件覆盖板主体的内侧;以及灯单元,包括第一固定器,该固定器与内壁部件的外侧啮合,以将灯单元固定在内壁部件的内侧上;第二固定器,该固定器与板主体的外侧啮合以将其上安装有灯单元的内壁部件固定在板主体的内侧上,第二固定器包括柔性臂,柔性臂具有在平行于板主体的第一方向和垂直于板主体的第二方向上可变形的自由端部分,在内壁部件安装在板主体上时该自由端部分紧靠板主体的外侧;以及调节器,该调节器防止了柔性臂的自由端部分在该柔性臂未在第一方向上弯曲时在第二方向上弯曲超过一预定量。根据该结构,当包括安装在内壁部件上的灯单元的模块组装在车身板上时,柔性臂以这样一种状态弯曲,即自由端部分可与车身板的安装部件啮合或从其上脱开。在此情形下,调节器将限制自由端部分以免其在灯单元安装到车体上或自其上脱离的方向上位移。因此,当灯单元和内壁部件作为模块同时安装到车身板上时,在自由端部分与车身板的安装部分啮合之前,柔性臂的自由端部分不会在灯单元安装到车体上或自其上脱离的方向上脱开到车辆内部。因此,第二固定器将免于处于半固定状态,在该状态下,柔性臂的自由端部分不能与车身板的安装部分啮合,且能牢固地将模块组装到车身板上。此外,因为柔性臂的自由端部分不在灯单元安装到车体上或自其上脱离的方向上脱开到车辆内部,所以不需要为考虑这种脱离而相对于车身板的安装部分提供过大的间隙。此外,当已经固定的模块在朝车辆内部的方向上受到作用在车身板上的强大外力时,因为远侧端部将被防止引向上方,柔性臂的自由端部分受到限制而免于在灯单元安装到车体上或从其上脱开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柔性臂不会从固定态中脱开。优选地,调节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壁部分,且柔性臂包括设置在第二方向上的一对凸起,使得该壁部分安装在其间。此处,优选的是,调节器包括一引导斜面,柔性臂的凸起可在该引导斜面上滑动,使得柔性臂的自由端部分能在柔性臂在第一方向上弯曲的时候在第二方向上弯曲超过预定的量。在此情形下,当模块安装到车身板上时,自由端部分将被具有滑动引导面的引导斜面弯曲至一状态,即自由端部分可以与车身板的安装部分啮合或自其脱开,同时向车身板位移。结果,即使在到车体上的组装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没有相对于车身板的安装部分设置间隙,柔性臂的自由端部分也可以牢固地与车身板的安装部分啮合。此外,因为在已经完成到车体上的组装时在柔性臂上可以产生弹性回复力,所以可防止模块相对于车身板振动。优选地,灯单元包括弹性片,该弹性片在内壁部件安装到板主体上时弹性紧靠在板主体的内侧上。在此情形下,防止了模块相对于车身板振动。附图说明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灯单元安装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固定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3和4是纵向剖视图,用于说明将图1所示的灯单元安装到车身板上的工序;图5是横截面视图,用以说明将图1所示的灯单元安装到车身板上的工序;图6A至6C是该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固定器的动作; 图7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灯单元安装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固定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以及图9A至9C是该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用于说明图8所示固定器的动作。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灯单元安装结构将参照附图得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室内灯20是适于安装在灯安装窗口31上的灯单元,该窗口形成在作为内壁部件的覆盖车身板的顶棚的车顶衬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单元安装结构,包括: 车辆的板主体; 内壁部件,该内壁部件覆盖板主体的内侧;以及 灯单元,包括: 第一固定器,该固定器与内壁部件的外侧啮合,以将灯单元固定在内壁部件的内侧上; 第二固定器,该固定器与板主体的外侧啮合以将其上安装有灯单元的内壁部件固定在板主体的内侧上,第二固定器包括柔性臂,柔性臂具有在平行于板主体的第一方向和垂直于板主体的第二方向上可变形的自由端部分,在内壁部件安装在板主体上时该自由端部分紧靠板主体的外侧;以及 调节器,该调节器防止柔性臂的自由端部分在该柔性臂未在第一方向上弯曲时在第二方向上弯曲超过一预定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井健太郎大石健二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