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麻醉科专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硬膜外微创导管存在沿穿刺针外套管插入脊椎内时难以掌控进给尺度的问题,操作过程中易穿破硬膜或血管,不仅难以达到麻醉效果,还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硬膜外微创导管难以掌控进给尺度,易穿破硬膜或血管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它可在芯管接近麻醉位置时,改由手轮精确进给,便于麻醉师掌握进给尺度,从而,可解决现有持术存在的问题。它结构更为紧凑,外形适合麻醉师单手拿握操控,便于麻柱师能够更好地控制芯管进给精度。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包括手柄和锥形罩,手柄与锥形罩螺纹连接,手柄内开设内腔,锥形罩内开设锥形引孔和芯管孔,芯管孔通过锥形引孔与内腔相通,内腔的内壁上竖向设置导轨,内腔内滑块,滑块由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构成,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夹持芯管,芯管的下端经锥形引孔和芯管孔穿出锥形罩外,第一夹块的外壁开设导槽,导槽与导轨配合,第二夹块的外壁设有齿条,手柄 ...
【技术保护点】
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和锥形罩(2),手柄(1)与锥形罩(2)螺纹连接,手柄(1)内开设内腔(3),锥形罩(2)内开设锥形引孔(24)和芯管孔(27),芯管孔(27)通过锥形引孔(24)与内腔(3)相通,内腔(3)的内壁上竖向设置导轨(10),内腔(3)内滑块,滑块由第一夹块(5)和第二夹块(6)构成,第一夹块(5)和第二夹块(6)之间夹持芯管(4),芯管(4)的下端经锥形引孔(24)和芯管孔(27)穿出锥形罩(2)外,第一夹块(5)的外壁开设导槽(9),导槽(9)与导轨(10)配合,第二夹块(6)的外壁设有齿条(11),手柄(1)的侧壁上开设手轮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I)和锥形罩(2),手柄(I)与锥形罩(2)螺纹连接,手柄(I)内开设内腔(3),锥形罩(2)内开设锥形引孔(24)和芯管孔(27),芯管孔(27)通过锥形引孔(24)与内腔(3)相通,内腔(3)的内壁上竖向设置导轨(10),内腔(3)内滑块,滑块由第一夹块(5)和第二夹块(6)构成,第一夹块(5)和第二夹块(6)之间夹持芯管(4),芯管(4)的下端经锥形引孔(24)和芯管孔(27)穿出锥形罩(2)外,第一夹块(5)的外壁开设导槽(9),导槽(9)与导轨(10)配合,第二夹块(6)的外壁设有齿条(11),手柄⑴的侧壁上开设手轮孔(28),手轮孔(28)与内腔(3)相通,手轮孔(28)内安装手轮(12),手轮(12)外周设有齿,手轮(12)的轮轴(13)两端各安装一个复位机构,每个复位机构由导向块(14)、导向套(15)和第一弹簧(16)构成,导向套(15)与手轮孔(28)的内壁固定边接,导向套(15)内安装第一弹簧(16)和导向块(14),导向块(14)与轮轴(13)连接,第一弹簧(16)为导向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