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类助染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4759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氨酯类助染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氨酯类助染剂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聚氨酯类助染剂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沸点高于300℃,如此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助染剂在高温甬道中不仅挥发损失小,有利于提高染色性能及染色坚牢度,还不易于出现凝聚物而造成断丝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助染剂的分子中不含有苯环,那么在高温条件下也就不易发生黄变,因而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类助染剂非常适用于以高速纺纱方式生产氨纶的场合,且在纺纱过程中无需添加抗氧防黄变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染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氨纶染色的助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属 于纺织品工业助剂
技术背景 在当今世界的各种纺织面料中,色织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这主要是因为各种 色彩使得色织物显现出很强的视觉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 的日益提高,对色织面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进而对染色纺织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氨纶是一种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其断裂伸长一般为500-700%,弹性回复率通 常大于90%,氨纶因具有很高的断裂强度而广泛用于针织和机织织物中。由于氨纶难以单 独织造,而多是被包覆或包缠在其它纤维中,因此在本行业内,氨纶被称为"面料味精",更 是有"无氨不成布"之说,可见,氨纶是提升面料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氨纶纤维在染 色过程中存在着难以着色的缺陷,这主要是由氨纶纤维的高聚物结构引起的,氨纶是以二 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骨架聚合而成的高聚物,这一高聚物由硬段和软段组成,硬段极性 强,使得染料难以进入,而软段极性弱,但对染料分子的作用力差,所以在通常的染色条件 下氨纶纤维着色困难,色牢度低。 为了改善氨纶纤维的染色性,现有技术普遍是在氨纶染色过程中添加助染剂,据 报道,一些氨纶生产企业通过向氨纶纺丝原液中添加含有三价氮的化合物来生产易染氨 纶,但这种方法容易影响氨纶丝在纺丝时的稳定性,并且添加量少时,氨纶的染色性能改变 不大,而添加量较大时,还会造成产品的其它质量如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等不达标。此外, 中国专利文献CN103483478A公开了一种氨纶染色助剂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成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在所述溶液 中加入引发剂,通过引发剂的作用而引发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发生自聚合反应,在连 续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生成最终产物氨纶染色助剂。虽然上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助染剂 的染色效果良好,但由于此类助染剂只适用于纺纱温度低的、采用四角纺纱方式生产氨纶 的的企业,并不能用于以高速纺纱方式生产氨纶的场合,这是因为,高速纺纱必然要提高甬 道温度(280°C ),而上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助染剂在高温操作时容易出现凝聚物和断丝现 象,需要经常更换喷丝头,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并且使用上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助染剂容 易致使织物黄变,因而必须与抗氧防黄变剂配合使用。鉴于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迫 切需要开发一种适合高速高温纺纱、且在纺纱过程中无需添加抗氧防黄变剂的助染剂,以 有效改善氨纶的染色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助染剂不耐高温且易于黄变的 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适合高速高温纺纱、且在纺纱过程中无需添加抗氧防黄变剂的助染剂 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种聚氨酯类助染剂,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主权项】1. 一种聚氨酯类助染剂,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式⑴中,R为Cl?C4的烷基或Cl?C4的烷氧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类助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为甲基、甲氧基、异丙基 或叔丁基。3. -种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氨酯类助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向有机溶剂中依次加入二乙醇胺衍生物、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催化剂及分子量 调节剂,将混合物在35?70°C下搅拌进行反应,当反应液的粘度达到100?130mPa · s时 停止反应;将所述反应液过滤,收集滤液,即得到含有所述聚氨酯类助染剂的溶液; 在所述混合物中,所述二乙醇胺衍生物与所述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 (1.01?1.2) :1,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质量的0.05%? 〇. 1%,所述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为所述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质量的0.05 %? 0· 2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乙醇胺衍生物的结构如式 (II)所示:式(Π )中,R为Cl?C4的烷基或Cl?C4的烷氧基。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醋酸钾、醋酸锌、醋 酸锂或醋酸铈中的一种或多种。6. 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量调剂剂为十二 烧基硫醇。7. 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 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8. 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时间为3?6小 时。9. 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包括使用2 μ m的 过滤棒将收集到的已除去所述催化剂的悬浊液进行微过滤的步骤。10. 根据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中含有33? 35wt%的所述聚氨酯类助染剂。【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聚氨酯类助染剂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聚氨酯类助染剂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沸点高于300℃,如此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助染剂在高温甬道中不仅挥发损失小,有利于提高染色性能及染色坚牢度,还不易于出现凝聚物而造成断丝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助染剂的分子中不含有苯环,那么在高温条件下也就不易发生黄变,因而使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类助染剂非常适用于以高速纺纱方式生产氨纶的场合,且在纺纱过程中无需添加抗氧防黄变剂。【IPC分类】C08G18-38, C08G18-32, C08G18-75, D01F6-94, D01F1-10【公开号】CN104530373【申请号】CN201410854315【专利技术人】常加力, 李本树, 于正达, 王玉晓 【申请人】蓬莱红卫化工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氨酯类助染剂,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式(I)中,R为C1~C4的烷基或C1~C4的烷氧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加力李本树于正达王玉晓
申请(专利权)人:蓬莱红卫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